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格

作品数:3 被引量:94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人口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主题

  • 2篇居住
  • 2篇居住隔离
  • 1篇心仪
  • 1篇性别分工
  • 1篇性别关系
  • 1篇性别观念
  • 1篇中国人
  • 1篇社会融合
  • 1篇市民
  • 1篇流动人口

机构

  • 3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布朗大学

作者

  • 3篇朱格
  • 2篇杨菊华
  • 1篇李红娟
  • 1篇张月飞

传媒

  • 2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心仪而行离:流动人口与本地市民居住隔离研究被引量:22
2016年
在社会不同阶层群体居住空间不断分化的背景下,流动人口与本地市民之间的居住隔离状况尤为值得关注。本文使用2014年八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与心理健康调查"数据,从宏观、社区和个体三个层面,从制度、结构与态度因素三个维度,聚焦居住隔离现象的基本特征及相关要素。分析结果发现,半数流动人口面临居住隔离问题;自我选择对居住隔离固然重要,但不同层面制度、经济和住房结构的束缚和桎梏更为强大。乡-城流动人口,跨省流动人口,租房居住、居于在城中村或棚户区及有工业园区或连片出租屋社区的流动人口,以及感到受歧视的流动人口面临的居住隔离风险更大。因此,尽管他们有较强的与本地人为邻的意愿,但多重因素的阻隔导致心仪而行离的结果。
杨菊华朱格
关键词:流动人口居住隔离社会融合
居住隔离论:理论与方法的比较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隔离是指不同类别的社会群体差异分布的程度;居住隔离关注人群在特定地域空间(如城市)中分布的不均衡。本文重点回顾美国居住隔离的研究理论和测量方法。文章首先探讨居住隔离研究中的几个主要理论问题;其次重点介绍几类广为人知的测量指标,包括变异指数、暴露指数、熵指数、空间邻近指数等,分析各自的优势与局限,并简要介绍其他(如地理信息系统,GIS)新方法技术的运用。随后,文章讨论将西方式的隔离测量和分析方法应用于其他社会环境(尤其是中国)的前景和困难。我们认为,中等收入国家的居住隔离研究无需重走过去的路径;相反,转型时期的当代社会及不断涌现的数据或许能为未来相关研究指明方向。
Michael J.WhiteRebecca Wang朱格张月飞
关键词:居住隔离
近20年中国人性别观念的变动趋势与特点分析被引量:69
2014年
文章通过分析1990年、2000年、2010年三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纵向考察了近20年来中国人性别观念的变动趋势及特点。结果发现,性别观念总体上趋于现代与平等,但在社会分工与文化规制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男外女内"、"男主女从"等性别分工观念有向传统回归的趋势,而在子女姓氏及财产继承等文化规制方面则渐渐摆脱传统的桎梏。相比而言,城镇女性的性别观念更为现代,农村男性的性别观念更为保守;受教育程度、职业地位越高,性别观念越现代;但是,性别观念并未随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提高而得到相应的提升。
杨菊华李红娟朱格
关键词:性别观念性别分工性别关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