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月

作品数:2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大连民族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2篇辐照损伤
  • 1篇多模式
  • 1篇扫描探针显微...
  • 1篇碳化硅
  • 1篇

机构

  • 2篇大连民族学院

作者

  • 2篇范红玉
  • 2篇王研
  • 2篇李月
  • 1篇袁凯
  • 1篇刘纯洁
  • 1篇白志平
  • 1篇赵晨旭
  • 1篇王翔

传媒

  • 2篇核技术

年份

  • 2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辐照温度对钨材料表面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本文采用100 eV的He+对钨进行辐照实验,考察了辐照温度变化(室温-800°C)对钨材料的表面损伤作用。分别采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导电原子力显微镜(Conductive Atomic Force Microscopy,CAFM)以及X射线衍射(X Ray Diffraction,XRD)技术对辐照后样品的微观形貌、内表面缺陷分布以及晶格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He+辐照后钨样品表面出现了纳米绒毛结构层,这种结构层组织间的间距及覆盖率都随辐照温度的增加而增加。纳米结构层会造成样品表面损伤,产生表面离域化,但不会引起钨晶相的改变。通过无损伤的CAFM检测技术证实了样品表面绒毛结构层的形成与样品内表面纳米尺寸He泡的形成有关。
安泰岩范红玉王研王翔李月
关键词:辐照损伤
基于多模式扫描探针显微镜技术分析碳化硅的辐照损伤被引量:5
2014年
本文在600℃对6H-SiC进行了He^+辐照实验,离子辐照能量为100 keV,剂量为5×10^(15)ions·cm^(-2)、1×10^(16)ions.cm^(-2)、3×10^(16)ions.cm^(-2)和8×10^(16)ions·cm^(-2)。本文采用多模式扫描探针显微镜技术,包括轻敲模式原子力显微镜、纳米压痕/划痕和导电模式原子力显微镜技术对样品辐照前后的表面损伤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辐照剂量的增加,样品表面粗糙度逐渐增加,表面硬度逐渐下降。导电模式原子力显微镜能清晰地观测到样品表面氮泡分布形态,进一步说明材料表面的肿胀是由材料内部高压氮泡产生的。
白志平范红玉袁凯刘纯洁安泰岩王研赵晨旭李月
关键词:碳化硅辐照损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