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磊

作品数:7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云南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卫生科技计划项目云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甲状腺
  • 2篇细胞
  • 2篇腺癌
  • 2篇甲状腺癌
  • 2篇鼻咽
  • 2篇鼻咽癌
  • 1篇预后
  • 1篇乳头
  • 1篇乳头状
  • 1篇乳头状癌
  • 1篇手术
  • 1篇受性
  • 1篇头颈
  • 1篇头颈部
  • 1篇头颈部鳞状细...
  • 1篇桥本氏
  • 1篇桥本氏甲状腺...
  • 1篇中央区
  • 1篇子机
  • 1篇藜芦

机构

  • 7篇云南省肿瘤医...

作者

  • 7篇李磊
  • 2篇王虎
  • 2篇孙传政
  • 2篇杨洁
  • 2篇李国萍
  • 1篇秦继勇
  • 1篇李晓江
  • 1篇胡泽东
  • 1篇张楠
  • 1篇蒋玉娥
  • 1篇鞠云鹤
  • 1篇陈雪

传媒

  • 5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癌症进展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老年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治疗耐受性及预后情况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老年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患者的治疗耐受性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42例老年HNSCC患者,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其治疗耐受性和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导致其治疗中断的根本原因,并对相关因素进行生存分析。结果不同临床症状老年HNSCC患者原发灶位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喉癌患者发生疼痛、吞咽困难和口腔黏膜炎的风险最低(P﹤0.05);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力状况(PS)评分为3~4分患者发生疼痛和吞咽困难的风险较高,而发生口腔黏膜炎的风险较低(P﹤0.05);年龄校正的查尔森合并症指数(aCCI)评分﹥8分的患者发生吞咽困难的风险最高,口腔黏膜炎的风险最低(P﹤0.01);TNM分期为Ⅲ~Ⅳ期的患者发生疼痛、吞咽困难、口腔黏膜炎的风险均较高(P﹤0.05)。不同ECOG评分、原发灶位置、TNM分期、治疗方式的选择、治疗中断情况老年HNSCC患者伴或不伴合并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治疗中断情况老年HNSCC患者的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2.406,95%CI:0.977~5.925,P=0.042);伴或不伴合并症老年HNSCC患者的P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合并症的老年HNSCC患者具有更高的ECOG评分,晚期患者更容易发生各类严重合并症,导致治疗耐受性差,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增高,进一步导致治疗中断而造成预后不良。
雷倩孙传政陈冉李磊宋兴平
关键词: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老年预后
鼻咽癌放射治疗联合铂类药物化疗的临床应用探讨
秦继勇李磊李晓江鞠云鹤
白细胞计数与甲状腺未分化癌预后负相关原因初探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未分化癌(ATC)患者白细胞(WBC)计数与预后负相关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肿瘤医院20 a间收治的42例ATC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存档ATC蜡块中CSF1、EPO、IL-6和IL-11表达水平,探索其表达水平与ATC患者预后及WBC计数的关系.结果 42例ATC组织中CSF1、EPO、IL-6和IL-11阳性率分别为69.0%、69.0%、83.3%和71.4%;CSF1和IL-11表达水平与ATC患者预后负相关、与WBC计数正相关(P<0.05),而EPO和IL-6与患者预后及WBC计数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WBC计数是ATC患者负相关因素,可能与ATC细胞分泌CSF1和IL-11有关,其机制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蒋玉娥胡泽东钟兆铭陈雪李磊孙传政
关键词:甲状腺未分化癌白细胞计数集落刺激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白细胞介素
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的甲状腺癌外科治疗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334例PTC患者以及其中合并HT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单纯PTC组(252例),PTC合并HT组(82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分别行腺叶+峡部切除、全切或近全切除以及不同范围的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证实为PTC.与单纯PTC组比较,PTC合并HT组中女性所占比、单叶受累、颈淋巴结阴性比率均明显增加,而病灶最大径明显减小(P<0.05).发现单纯PTC组较PTC+HT组有更高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P=0.001),HT合并PTC组发生术后低钙的比率明显增高.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以女性多见,HT可能对PTC原发灶的外侵、腺体内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合并HT的甲状腺癌手术术后并发症增加,值得引起注意.
李磊杨洁王伟霖王虎
关键词:甲状腺癌桥本氏甲状腺炎甲状腺手术
甲状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22年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逐年上升。甲状腺癌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明确,放射性暴露、代谢综合征(包括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以及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环境污染等可增加甲状腺癌的罹患风险。减少辐射暴露,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和体重,改善生活习惯等可降低甲状腺癌的发病风险。本文对甲状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进行综述。
吴华杰张楠李磊乔涵李国萍
关键词:甲状腺癌病因
白藜芦醇对鼻咽癌转移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2023年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对鼻咽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1)不同浓度白藜芦醇处理鼻咽癌CNE2细胞24、36、48 h,CCK8实验检测白藜芦醇对CNE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确定适宜的浓度和时间以进行后续实验;(2)不同浓度白藜芦处理鼻咽癌CNE2细胞24 h:Transwell实验检测鼻咽癌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Western Blot实验检测与鼻咽癌转移相关的蛋白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实验检测鼻咽癌细胞中NF-κB/p65的核转位情况;(3)裸鼠足掌皮下注射鼻咽癌CNE2细胞建立鼻咽癌原发灶模型,不同剂量白藜芦醇灌胃,观察腘窝淋巴结肿大情况,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裸鼠腘窝淋巴结的转移情况。结果 (1)CCK8实验发现,白藜芦醇对鼻咽癌CNE2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且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24,40μmol/L,48 hμmol/L,P <0.01;24,80μmol/L及以上,36,40μmol/L及以上,P <0.001;36 h,20μmol/L,P <0.05,36,40μmol/L及以上P <0.001);(2)Transwell实验发现:白藜芦醇能抑制鼻咽癌CNE-2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随着白藜芦醇浓度的增高,对鼻咽癌CNE2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增强(24,40μmol/L,48,10μmol/L,P <0.01,24,80μmol/L及以上,P <0.001;36,20μmol/L:P <0.05,36,40μmol/L及以上,48,20μmol/L及以上,P <0.001);(3)Western Blot检测发现,随着白藜芦醇浓度增高:EMT相关蛋白E-cadherin的表达水平上升(20、40μmol/L,P <0.01,80μmol/L,P <0.00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MMP2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MMP2,20μmol/L,P <0.05,40、80 mol/L,P <0.001;MMP9,10、20 mol/L,P <0.05,40、80 mol/L,P <0.01);转移相关蛋白Hsp27、Ezrin的磷酸化水平下调(Hsp27,20、40μmol/L,P <0.05;80μmol/L,P <0.01;Ezrin 40μmol/L,P <0.05;80μmol/L,P <0.01);随着白藜芦醇浓度增高: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MMP2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EMT相关蛋白E-cadherin的表达水平上升;转移相关蛋白Ezrin、Hsp27的磷酸化水平下调;免疫荧光实验发现:白藜芦醇能抑制NF-
吴华杰屠德桢李磊乔涵李国萍
关键词:白藜芦醇鼻咽癌分子机制
甲状腺微小癌位置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寻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病灶位置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云南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334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病灶位置、病灶大小、是否突破被膜等因素与颈部中央区淋巴结及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位于甲状腺上极时发生VI区淋巴结转移率为33.33%(26/104),中极为39.81%(43/108),下极为52.46%(64/122),肿瘤位于下极时更倾向于发生VI区淋巴结转移(P<0.05).发生颈侧区淋巴结转移者为46例(46/334,13.77%),上极肿瘤发生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率为21.15%(22/104),中极为11.11%(12/108),下极为9.83%(12/122),病灶位于甲状腺上级时更倾向于发生颈侧区淋巴结转移(P=0.030),其中3例(6.5%)患者无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而直接发生跳跃式颈侧区淋巴结转移。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发生肿瘤突破被膜的比率为30.43%(14/46),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人群的19.09%(55/288)(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病灶位置与颈部淋巴结转移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李磊杨洁王伟霖王虎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