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广辉

作品数:22 被引量:55H指数:5
供职机构:郑州市骨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8篇骨折
  • 7篇腰椎
  • 6篇脊柱
  • 5篇成形术
  • 4篇畸形
  • 3篇胸腰椎
  • 3篇胸椎
  • 3篇植骨
  • 3篇植骨融合
  • 3篇皮穿刺
  • 3篇椎体
  • 3篇椎体成形
  • 3篇椎体成形术
  • 3篇截骨
  • 3篇节段
  • 3篇经皮穿刺
  • 3篇后路
  • 3篇后凸
  • 3篇后凸畸形
  • 3篇骨融合

机构

  • 22篇郑州市骨科医...
  • 1篇郑州市第七人...

作者

  • 22篇杨广辉
  • 16篇潘玉林
  • 16篇郭小伟
  • 11篇李宝田
  • 10篇张猛
  • 10篇张怀栓
  • 9篇郭亮兵
  • 5篇郭营
  • 4篇焦云龙
  • 3篇孟庆勇
  • 3篇刘晓曦
  • 1篇李贞莉
  • 1篇梅伟
  • 1篇李会川
  • 1篇毛克政
  • 1篇王祥善
  • 1篇李保田
  • 1篇张秀珍

传媒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医正骨
  • 2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中国药物滥用...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实用中医药杂...
  • 1篇河南外科学杂...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国际精神病学...
  • 1篇肿瘤基础与临...
  • 1篇山东医学高等...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后路截骨矫形仿生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Kummell病并后凸畸形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观察后路截骨矫形加仿生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Kummell病并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3月至2016年6月经由后路扩大式经椎弓根截骨(mPSO)加仿生骨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11例胸腰椎Kummell病并后凸畸形患者资料,男3例,女8例;平均年龄61.2岁;术前及术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以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损伤分级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0~13个月(平均11.4个月)随访。术后2周、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2.1±0.5)分、(1.1±0.2)分]、JOA评分[(23.6±3.8)分、(25.5±3.2)分]、cobb角(8.1°±1.5°、13.8°±2.1°)分别与术前[(8.1±0.6)分、(12.1±3.6)分、51.3°±9.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2周和末次随访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SIA分级末次随访结果:1例由术前C级改善至术后D级,3例由术前D级改善至术后E级;末次随访时患者植骨区均可见骨眭融合,融合率为100%。结论对于进展至合并后凸畸形的胸腰椎Kummell病患者,后路截骨矫形加仿生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焦云龙潘玉林郭小伟孟庆勇张怀栓杨广辉
关键词:胸椎腰椎截骨术后凸畸形
超声骨刀截骨和高速磨钻截骨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比较超声骨刀截骨和高速磨钻截骨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早期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均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术中采用超声骨刀截骨24例(超声骨刀截骨组)、采用高速磨钻截骨22例(高速磨钻截骨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脊髓型颈椎病评分及JOA脊髓型颈椎病评分改善率。结果:①一般指标。2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1.21±19.33)min,(158.42±28.10)min,t=1.543,P=0.101;(180.00±56.26)mL,(204.55±60.92)mL,t=1.412,P=0.162];超声骨刀截骨组术后引流量少于高速磨钻截骨组[(155.43±73.06)mL,(224.37±84.11)mL,t=2.209,P=0.039]。②JOA脊髓型颈椎病评分。术前及术后1周,2组患者JOA脊髓型颈椎病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3±3.1)分,(9.1±3.4)分,t=1.024,P=0.313;(14.5±1.2)分,(14.3±1.4)分,t=0.113,P=0.901];术后1周,2组患者JOA脊髓型颈椎病评分均高于术前(t=320.327,P=0.002;t=128.604,P=0.005)。③JOA脊髓型颈椎病评分改善率。术后1周,2组患者JOA脊髓型颈椎病评分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3.12±16.32)%,(61.44±17.17)%,t=0.733,P=0.421]。④安全性。2组均未发生神经损伤、脑脊液渗漏等并发症。结论:采用超声骨刀截骨和高速磨钻截骨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早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相当,但前者术后引流量少。
郭亮兵潘玉林郭小伟李宝田张猛焦云龙张怀栓杨广辉刘晓曦
关键词:椎板成形术超声骨刀
成人脊柱畸形手术后远端交界区失败相关危险因素的系统回顾
2023年
目的 系统性回顾成人脊柱畸形(adult spinal deformity, ASD)手术后远端交界区失败(distal junctional failure, DJF)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的成人脊柱畸形手术文献,对文献质量评价后,观察DJF发生率及相关风险因素。结果 共获得13篇文献纳入研究,其中英文文献12篇,中文1篇。13篇文献的NOS得分7~8分。13篇文献均描述了DJF发生率,发生率为1.52%~15.56%不等,总体DJF发生率为3.47%(83/2393)。12项研究描述了翻修率,范围为7.61%~42.11%,总体翻修率13.22%(304/2299)。DJF的发生原因从低到高分别为:过渡综合征(4.82%)、邻近节段疾病(12.05%)、远端交界性后凸(18.07%)、假关节形成(22.89%)、器械因素(28.92%)。不同年龄和手术技术组别之间的DJF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融合和L5融合的患者DJF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结论 ASD术后的总体DJF发生率为3.47%,椎间融合和L5融合可能是术后发生DJF的风险因素。
张猛张怀栓杨广辉潘玉林郭小伟熊森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在多发性骨髓瘤所致椎体病理性骨折治疗中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在多发性骨髓瘤(MM)所致椎体病理性骨折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21例MM患者的35个病变椎体接受PVP治疗,比较患者不同时段的疼痛VAS评分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结果所有椎体均穿刺成功,术中未出现肺栓塞、肋骨骨折、神经症状等并发症。术中发生骨水泥沿椎体静脉丛渗漏2例。所有患者在接受手术后3 d内疼痛情况均得到良好缓解,术前疼痛VAS评分为(6.9±0.8)分,术后3个月为(1.5±1.0)分,术后6个月为(1.3±1.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ADL评分为(45.0±11.0)分,较术前的(78.0±10.0)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至今患者疼痛无加重,手术椎体均未再发骨折。结论对于脊柱MM所致椎体病理性骨折患者,PVP治疗临床疗效好,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缓解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郭亮兵张秀珍潘玉林郭小伟李宝田杨广辉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多发性骨髓瘤病理性骨折
后路截骨矫形仿生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Kummell病并后凸畸形
目的观察后路截骨矫形加仿生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Kummell病并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8月至2019年3月经由后路扩大式经椎弓根截骨(mPSO)加仿生骨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11例胸腰...
焦云龙潘玉林郭小伟孟庆勇李宝田张猛张怀栓杨广辉郭亮兵郭营
关键词:胸椎腰椎截骨术后凸畸形
文献传递
后正中入路联合Wiltse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失稳的临床疗效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后正中入路联合Wiltse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失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改良经椎间孔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的6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失稳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采用后正中入路联合Wiltse入路28例、后正中入路33例。男32例,女29例。年龄(53.36±16.24)岁。病变部位,L3~45例、L4~536例、L5S120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分别比较术前、术后12个月2组患者的腰腿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并分别比较术前和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的腰椎凹陷值。结果:①一般指标。61例患者椎间隙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其中52例术后3个月获得骨性融合、9例术后6个月获得骨性融合。2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5±12)min,(119±10)min,t=-1.526,P=0.132];后正中入路联合Wiltse入路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小于后正中入路组[(161±27)mL,(343±44)mL,t=-19.003,P=0.000;(161±35)mL,(350±63)mL,t=-14.709,P=0.000]。②腰部疼痛VAS评分。术前2组患者腰部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1.0)分,(7.0±1.1)分,t=0.398,P=0.692];术后12个月,后正中入路联合Wiltse入路组腰部疼痛VAS评分低于后正中入路组[(1.6±0.7)分,(2.8±1.1)分,t=-4.749,P=0.000],2组患者腰部疼痛VAS评分均低于术前(t=25.409,P=0.000;t=14.978,P=0.000)。③腿部疼痛VAS评分。术前和术后12个月,2组患者腿部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5±0.7)分,(7.6±0.8)分,t=-0.674,P=0.503;(1.4±0.4)分,(1.4±0.5)分,t=0.231,P=0.651];术后12个月,2组患者腿部疼痛VAS评分均低于术前(t=38.853,P=0.000;t=33.719,P=0.000)。④ODI。术前2组患者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86±5.55)%,(83.21±5.92)%,t=-0.917,P=0.698];术后12个月,后正中入路联合Wiltse入路组ODI�
杨广辉潘玉林郭小伟张怀栓张猛李宝田杨柳
关键词:腰椎腰椎失稳椎旁肌脊柱融合术椎弓根钉
ROI-C融合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应用ROI-C融合器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tomy and fusion, 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单节段颈椎病患者123例,应用ROI-C融合器行ACDF治疗56例为观察组,应用颈前路钉板系统行ACDF治疗者67例为对照组。记录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吞咽困难发生情况;记录手术前及术后3个月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和改良日本骨科协会评分(modified 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 Scale, mJOA)以及颈椎前凸度、椎间高度;随访观察有无远期并发症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76.96±8.98)min]短于对照组[(82.31±7.57)min](P<0.05),术中出血量[(51.64±20.35)mL]少于对照组[(57.97±17.90)mL](P<0.05),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35.7%)低于对照组(58.2%)(P<0.05),中位吞咽困难持续时间(13.5 d)短于对照组(18.0 d)(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VAS评分[(1.56±0.98)、(1.59±1.02)分]、NDI评分[(13.57±2.85)、(14.11±3.25)分]均较术前[VAS评分(6.12±2.15)、(5.90±1.92)分,NDI评分(35.73±2.81)、(36.21±3.74)分]降低(P<0.05),mJOA评分[(13.89±2.56)、(13.80±3.15)分]较术前[(11.43±2.10)、(11.66±1.92)分]提高(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颈椎前凸度[(15.75±4.21)°、(13.85±3.13)°]、椎间高度[(6.30±1.05)、(5.97±0.97)mm]均较术前[(10.42±6.74)°、(10.99±5.81)°,(4.86±1.18)、(4.69±1.02)mm]增加(P<0.05),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随访(21.46±4.51)个月,观察组邻椎退行性变发病率(8.9%)低于对照组(23.9%)(P<0.05),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植骨融合率(64.3%)高于对照组(46.3%)(P<0.05),末次随访时2组椎间植骨均达到骨性融合。结论应用ROI-C融合器行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病可达到与应用颈前路钉板系统行ACDF同样的临床疗效和更好的影像学结果,可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吞咽困难、�
张怀栓张猛潘玉林杨广辉郭小伟王祥善李保田熊森郭亮兵郭营
抗生素预防下肢骨折患者创面感染效果
2024年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创面感染应用抗生素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某院看诊的下肢骨折创面感染患者120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00例。对照组未使用抗生素,观察组则采取抗生素(静脉注射头孢曲松钠、头孢唑啉钠)预防创面感染。比较两组感染状况、炎性因子水平及抗生素预防效果。结果:观察组发生创面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WBC、IL-6、IL-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感染控制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下肢骨折患者创面感染应用抗生素预防效果较好,可减少创面感染,抑制炎症因子水平,缩短住院时间、感染控制时间,减少换药次数,利于病情恢复。
张睿智李贞莉许帅刘柯辛王立新李会川杨广辉
关键词:下肢骨折创面感染抗生素
比较CT与C型臂X线机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对脊柱病变的诊断效果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 比较CT与C型臂X线机(C型臂)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对脊柱病变的诊断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01—2020-01间郑州市骨科医院脊柱二科行经皮穿刺活检的56例脊柱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引导方法不同分为2组:C型臂组36例,男17例,女19例;年龄(50.43±10.82)岁.胸椎22例,腰骶椎14例.CT组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46.74±9.94)岁.胸椎14例,腰骶椎6例.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活检阳性率.结果 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CT组手术时间35-55 min,C型臂组为15-3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组术后1 h发生心绞痛1例(4.34%),C型臂组术中出现1例神经根刺激症状(2.78%),均经对症治处理后缓解,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均获取肉眼可见满意标本,C型臂组活检阳性率为94.44%,CT组为95.0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脊柱病变患者行CT和C型臂引导经皮穿刺活检术,安全性和阳性标本获取率高,但C型臂引导经皮穿刺活检的手术时间短于CT引导.对于下胸椎及腰骶椎病变,推荐首选C型臂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对于局限性、经椎弓根入路难以到达病变位置的患者,应选择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
李宝田潘玉林郭小伟郭亮兵杨广辉郭营
关键词:脊柱病变CT引导C型臂经皮穿刺活检
椎间孔高度改变与退变性腰4椎体滑脱症术后根性神经痛的相关性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退变性L_4椎体滑脱症手术前、后椎间孔高度改变与术后L_4根性神经痛的关系。方法 47例退变性L_4椎体滑脱症患者,均行腰椎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固定+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术后发生L_4根性神经痛者23例为根性疼痛组,无根性神经痛者24例为无症状组;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根据手术前、后X线平片检查结果,应用PACS系统测量侧位片上椎间孔高度,并进行2组间比较。结果 2组手术过程均顺利,根性疼痛组手术时间[(97.0±11.0)min]、术中出血量[(235.0±19.0)mL]与无症状组[(95.5±12.1)min、(230.2±21.0)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腰椎滑脱复位良好;根性疼痛组手术前、后椎间孔高度[(21.79±2.09)、(18.93±1.53)mm]与无症状组[(20.87±1.12)、(19.55±1.10)m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椎间孔高度均较术前降低(P<0.05),根性疼痛组椎间孔高度改变值[(2.86±1.00)mm]大于无症状组[(1.32±0.76)mm](P<0.05)。结论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术后发生根性神经痛与术后椎间孔高度改变有关,手术应尽可能恢复椎间孔高度。
张猛张怀栓潘玉林郭小伟李宝田杨广辉毛克政
关键词: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根性神经痛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