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秀梅

作品数:3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北京联合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教委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2篇人文
  • 1篇大学生
  • 1篇大学生特点
  • 1篇新媒体
  • 1篇新媒体环境
  • 1篇艺术
  • 1篇争鸣
  • 1篇中国人
  • 1篇中国人文精神
  • 1篇人文精神
  • 1篇人文艺术
  • 1篇批评家
  • 1篇媒体
  • 1篇媒体环境
  • 1篇教育
  • 1篇课程
  • 1篇课程教育
  • 1篇分化
  • 1篇90后

机构

  • 2篇北京联合大学

作者

  • 2篇王秀梅
  • 1篇薛红云
  • 1篇赵思童

传媒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新媒体环境下的“90后”大学生特点与人文艺术课程教育改革对策被引量:1
2016年
90后大学生是当今高校的主流受教育者,他们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生活在日新月异的新媒体环境下,他们是数码时代的原住民,他们个人选择多元化,他们感情表达更直接,他们对即时反馈有着很高的要求。针对这些特点,人文艺术课程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对课程教育做出相应的改革和调整。
王秀梅赵思童
关键词:新媒体
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文精神”的争鸣与反思——以批评主体的角度为观照点
2013年
1993年,中国的文学批评界展开了一场针对"人文精神"的讨论。以王晓明为代表的批评家从捍卫"人文精神"的角度对当时以王朔、张艺谋为代表的大众流行文化提出了尖锐的批判,由此展开了一场长达两年之久的讨论。张颐武、陈晓明等人从后现代主义立场各自阐述了对"人文精神"的不同看法,孟繁华、洪子诚等人提出"新理想主义",而以陈思和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则更看重"人文精神"的实践。这些讨论彻底改变了文学批评界"一体化"的局面,当代文学批评开始转向文化研究,也真正进入一个众声喧哗的多元时代。但批评主体在这之后的学院化和体制化,也使得批评和研究出现了很多问题,在精神生态的恶化日趋严重的今天,知识分子自身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薛红云王秀梅
关键词:批评家分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