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茂鑫

作品数:9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辽宁科技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理学

主题

  • 7篇团簇
  • 6篇CO
  • 4篇晶态
  • 4篇合金
  • 4篇非晶
  • 4篇非晶态
  • 4篇非晶态合金
  • 4篇COFE
  • 3篇电子性质
  • 3篇稳定性
  • 3篇密度泛函
  • 3篇密度泛函理论
  • 3篇泛函
  • 3篇泛函理论
  • 3篇DFT
  • 2篇YB
  • 2篇磁学
  • 2篇磁学性质
  • 1篇异构化
  • 1篇异构化反应

机构

  • 9篇辽宁科技大学

作者

  • 9篇方志刚
  • 9篇王茂鑫
  • 6篇孙冠男
  • 5篇张成刚
  • 4篇刘继鹏
  • 4篇刘大永
  • 4篇胡建聪
  • 3篇李雯博
  • 2篇赵振宁
  • 1篇陈文

传媒

  • 6篇辽宁科技大学...
  • 2篇化学世界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非晶态合金Co_3B_2稳定结构、组成和电子性质被引量:1
2016年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在B3LYP/Lan12dz水平下,对设计出的十几种可能存在的构型分别在二、四重态下进行了全参数优化计算和频率验证,最终获得了6种稳定构型,其中二重态2种,四重态4种。对这些稳定构型的能量、组成和电子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团簇Co_3B_2能够稳定存在的几何构型有平面形、三角双锥、单"帽"三角锥和变形四方锥;其中具有单"帽"三角锥结构的构型1^(2)最为稳定;团簇构型随能量的逐渐升高,所占比例逐渐下降,其中构型1^(2)所占比例最大,为27.11%;Co和B原子的电子得失与团簇Co_3B_2构型和重态密切相关;Co原子的3d,4s轨道对原子间成键有较大贡献。
李雯博方志刚刘大永王茂鑫孙冠男张成刚刘继鹏
关键词:电子性质
团簇CoFe_2B_2稳定性的密度泛涵理论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方法,在Becke3LYP/Lanl2dz水平下,对团簇CoFe_2B_2各个可能的构型进行优化,最终得到9种优化构型。本文从动力学、热力学稳定性2个方面对这9种构型之间的异构化反应进行分析,发现异构化反应的限度受团簇热力学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一种线性方程lnK=0.391 9ΔE+0.435 7以预测团簇异构化反应的限度;多数构型通过一种或多种通道向构型2^((2))转化;构型1^((4))、2^((4))两者之间的反应为可逆反应,构型1(2)无异构化反应发生并且具有很好的稳定性,最终存在构型为1(2)、2^((2))、1^((4))、2^((4)),即戴"帽"三角锥和四角方锥两类构型。
张成刚方志刚赵振宁王茂鑫刘继鹏徐诗浩韩建铭
关键词:异构化反应稳定性
全文增补中
非晶态合金Co_3BP局域结构、成键及电子性质
2014年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在B3LYP/Lan12dz水平下,对构造出的十几种可能构型分别在二、四重态下进行全参数优化计算和频率验证,最后获得5种稳定构型。对这些稳定构型的能量、几何参数和电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原子簇Co3BP能够稳定存在的几何构型中有三角双锥和四方锥构型;其中,三角双锥构型1(2)最为稳定;团簇构型的稳定与B和P原子的近距离作用有密切关系,此微观结构特征希望不久得到实验证实;Co和B两原子间的作用要强于Co和P两原子间的作用,此结论与实验结果一致;Co-B键和Co-P键对原子簇Co3BP稳定性贡献起主要作用;B原子得电子,P原子失电子,Co原子的电子得失情况与团簇Co3BP构型密切相关。
刘大永方志刚陈文孙冠男王茂鑫胡建聪
关键词:局域结构电子性质
CoFe_2BP团簇的组成、电子及磁学性质的研究
2015年
根据各优化构型之间的能量差,首次从能量学视角提出一种定量计算团簇CoFe2BP各优化稳定构型组成比例的方法,同时对团簇的电子和磁学性质进行研究,得出:各优化构型中,四重态构型所占的组成比例最大且立体结构趋于多样化;B原子接受电子,P原子提供电子,B原子所带负电荷量与B原子和周围成键金属原子数呈负相关,各原子中所有价轨道均参与成键;Co原子的磁矩小于Fe原子的平均磁矩;受各构型稳定性的影响,Fe原子磁矩在二、四重态中分别呈"凹"、"凸"形变化,Co原子的磁矩变化相对比较平缓;多重度的改变会对Co、Fe原子的磁矩变化产生不同的影响,同时Co、Fe原子的磁矩与构型的立体结构息息相关。
王茂鑫方志刚李雯博
关键词:电子性质磁学性质
团簇CoFe_2BP的结构及催化性质
2015年
利用DFT(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在B3LYP/Lan12dz水平下,对Co Fe2BP团簇的二十几种可能构型进行全参数优化和相关频率计算,共获得二、四重态稳定构型各5种,对这些构型的立体结构及其能量、成键情况和催化活性等性质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在Co Fe2BP团簇的各优化构型中,构型1(4)的稳定性最好,四重态的稳定性要大于二重态的,多重度对构型稳定性影响较大;(2)金属原子与非金属原子之间的成键对构型的稳定性起主要作用,其中金属原子与B原子更易成键,B、P原子之间存在近距离接触;(3)金属原子Fe和Co是Co Fe2BP团簇前线轨道的主要贡献者,Fe和Co原子是催化剂潜在的活性位;(4)具有近似平面型结构的构型4(2)和4(4)表现出良好的催化加氢活性。
王茂鑫方志刚刘大永孙冠男胡建聪
关键词:稳定性
团簇Co_2FeBP的磁性
2015年
对团簇Co2Fe BP中Co、Fe原子的平均磁矩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Co、Fe原子的平均磁矩均小于其理论计算值和实验观测值,B、P原子的引入降低了Co、Fe的磁性;多重度对Co、Fe原子的平均磁矩影响较大,但对其改变量大致相同;随着各构型稳定性的降低,在单重态下,Co、Fe原子的平均磁矩出现振荡性变化,在三重态下,Co原子的平均磁矩呈振荡性,而Fe原子呈单峰状;Co原子的平均磁矩在不同多重度下均变化不大,这与文献报道相一致;构型4(3)的Co原子平均磁矩最大,构型3(3)的Fe原子平均磁矩最大。
孙冠男方志刚刘大永王茂鑫胡建聪
关键词:磁性
团簇Co_xFe_yB_2的结构特点与磁学性质的密度泛函数理论研究
2017年
为了深入了解非晶态合金Co-Fe-B的结构特点以及磁学性质,利用密度泛函数理论(DFT)方法,在B3LYP/Lan12dz水平下,对团簇Co_2FeB_2和CoFe_2B_2的十余种可能存在的构型在不同重态下进行全参数优化计算和频率验证,共得到17种不同构型,分别是三角双锥型、戴"帽"三角锥型、四方锥型以及平面型。对这些稳定构型的结构特点以及磁学性质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团簇CoFe_2B_2比团簇Co_2FeB_2更具有结构多样性,而且各化学键的配置更加均匀、合理;在两团簇各构型中,二、三、四重态下的Co原子的磁矩非常接近,Fe原子的磁矩也是如此,且Co和Fe原子对磁性的贡献均较高;单重态下的Co和Fe原子对磁性的贡献较低;Fe原子对磁性的贡献大于Co原子的。
刘继鹏方志刚赵振宁孙冠男张成刚王茂鑫
关键词:非晶态合金结构特点磁学性质
团簇Co_xFe_yB_2的催化活性位点
2015年
为了深入研究Co-Fe-B体系的催化性质,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在B3LYP/Lan12dz水平下,分别对团簇Co2Fe B2和Co Fe2B2的十余种可能存在的构型进行全参数优化计算和频率验证,通过比较Co和Fe原子比例的不同,得出如下结论:在团簇Co2Fe B2中,单重态的Co原子在HOMO的贡献大于Fe原子,三重态Fe原子在HOMO的贡献大于Co原子,Co和Fe原子都是其潜在的催化活性位点;在团簇Co Fe2B2中,Fe原子在HOMO和LUMO的贡献均大于Co原子,而且Co和Fe原子在HOMO和LUMO变化有此消彼长之势,Fe是主要的催化活性位点。
刘继鹏方志刚孙冠男王茂鑫张成刚
关键词:非晶态合金
团簇Co_2FeB_2和CoFe_2B_2稳定性的研究
2015年
为深入了解非晶态Co-Fe-B合金的性质,本文从能量学视角,对团簇Co2FeB2和CoFe2B2各构型所占比例定量分析,探究其稳定性,发现团簇Co2FeB2的结合能和吉布斯自由能变化量随构型能量增加出现剧变点,临界能量约为463.061a.u,主要存在构型为能量低于临界值的两种戴帽三角锥和一种四角锥构型。团簇CoFe2B2的结合能和吉布斯自由能变不存在剧变点,有多种异构体共存。高Co含量的团簇有较小的结合能和吉布斯自由能变化量,稳定性弱,此结论符合相关文献报道。
张成刚方志刚王茂鑫李雯博胡建聪
关键词:稳定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