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军伟

作品数:6 被引量:24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级星火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中华绒螯
  • 5篇中华绒螯蟹
  • 5篇绒螯蟹
  • 4篇生长率
  • 4篇特定生长率
  • 3篇蜕壳
  • 2篇养殖
  • 2篇幼蟹
  • 2篇中华绒螯蟹幼...
  • 2篇网箱
  • 2篇网箱养殖
  • 2篇积温
  • 1篇养蟹
  • 1篇野生群体
  • 1篇营养化
  • 1篇有效积温
  • 1篇育苗
  • 1篇育种
  • 1篇育种群体
  • 1篇植物

机构

  • 6篇上海海洋大学

作者

  • 6篇陈军伟
  • 5篇马旭洲
  • 3篇王武
  • 3篇杨永超
  • 3篇陶程
  • 1篇杨永超
  • 1篇张文博
  • 1篇张勇
  • 1篇温旭

传媒

  • 2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环境化学

年份

  • 1篇2020
  • 5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特性研究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俗称河蟹,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水产养殖品种之一。河蟹的高效生产模式,河蟹的生长特性和成活率等一直以来都是生产者和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都希望能培育出产量高、个体大、品质优的中...
陈军伟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蜕壳网箱养殖特定生长率积温
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和蜕壳与积温关系的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为研究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生长和蜕壳与有效积温的关系,在河蟹生态养殖池塘中放置网箱养殖中华绒螯蟹;温度记录仪探头入水深度为20 cm,且每周清理一次,每次记录时间间隔为20 min,每天至少早晚各查看一次。每口网箱放养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500只,以水花生为隐蔽物,保持生长环境尽量相同且适宜生长。经过158 d的养殖,幼蟹蜕壳11次长成蟹种,平均成活率为28.43%±4.61%,平均水温为(24.4±0.05)℃,总有效积温为(3 040.4±244.16)℃·d,且随着中华绒螯蟹蜕壳,有效积温增长趋势最接近指数函数y=40.942e0.2655x(R2=0.9904),累计有效积温增长趋势最接近多项式y=33.336x^2-115.05x+196.14(R2=0.997 8);特定生长率随有效积温的变化曲线最接近幂指数增长关系y=20.926e-0.005x(R2=0.933 3);累计有效积温对壳长、壳宽、体高的相关性极为显著,壳长、壳宽、体高随累计有效积温的增长均呈幂指数增长关系。
陈军伟马旭洲王武杨永超陶程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有效积温特定生长率
中华绒螯蟹天然海水土池生态育苗水环境因子变化特征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2013—2016年育苗期,在江苏射阳中华绒螯蟹良种"江海21"育苗基地选取3口育苗池塘与蓄水池,进行水温、溶解氧、盐度、pH、氮、磷、COD等指标的监测和蟹苗产量统计,研究中华绒螯蟹天然海水土池生态育苗水环境因子的变化特征.四年育苗期,年均水温17.0℃以上,随育苗天数增加呈上升趋势.溶解氧高于5.0 mg·L^(-1),溶解氧饱和度变化范围为110.47%—70.12%,随育苗天数增加呈下降趋势.盐度为23.2—26.5,育苗池盐度始终略高于蓄水池,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pH值为8.34—8.68.氨氮为0.013—0.078 mg·L^(-1)、亚硝态氮为0.003—0.023 mg·L^(-1)、硝态氮为0.016—0.110 mg·L^(-1)、总氮为0.218—0.860 mg·L^(-1),无机磷为0.010—0.038 mg·L^(-1),总磷为0.103—0.339 mg·L^(-1).营养盐变化随育苗天数增加呈上升趋势,但均处于较低水平.COD为0.897—2.793 mg·L^(-1),随育苗天数增加呈上升趋势,育苗后期符合二类海水标准(COD<3 mg·L^(-1)).育苗池单位面积产量为437.70—717.00kg·hm^(-2),呈逐年上升趋势.结果表明,射阳中华绒螯蟹育苗基地天然海水水温、盐度、pH适宜,溶氧充足,氮、磷和COD均满足河蟹育苗要求.结合产量分析,射阳育苗基地现有生产模式下的育苗产量尚有提高潜力.
王璞马旭洲张文博王高龙杨永超陈军伟温旭张勇周桢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生态育苗水环境因子
中华绒螯蟹育种群体与野生群体后代生长特性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为比较中华绒螯蟹育种群体与野生群体后代的生长发育,在生态池塘中放置网箱开展了中华绒螯蟹养殖实验,按照亲本来源和规格不同设置3个处理,处理A:育种群体后代,母本质量为(150.39±5.82)g,父本质量为(300.23±9.61)g;处理B、C:野生群体后代,母本质量分别为(150.47±6.28)g和(250.33±8.68)g,父本质量均为(300.56±10.27)g。每个处理设4个平行,每个网箱放养中华绒螯蟹500只,以水花生为隐蔽物,从大眼幼体开始养殖,保持生长环境相同且适宜生长。经过158 d的养殖,处理A、B和C的体质量分别增长1273.00、1258.17和1363.95倍。长成蟹种后综合指标最佳的是处理C,处理C的体质量、壳长和壳宽显著优于A和B(P<0.05)。处理A平均成活率最高,分别较B和C高1.40%和3.00%。综合研究表明:大规格野生母本后代生长性状优于小规格野生母本后代与小规格育种母本后代,存在母本效应。育种群体较野生群体更能适应池塘水体养殖环境。
陈军伟马旭洲王武杨永超陶程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野生群体蜕壳特定生长率
一种治理蟹种培育池塘富营养化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理蟹种培育池塘富营养化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在养蟹池塘的塘埂与环沟之间栽种挺水性水生植物,所述挺水性水生植物覆盖面积占池塘水面总面积的15%~25%,所述挺水性水生植物之间的株距为0.9m×0....
马旭洲陈军伟沈亚达
文献传递
不同规格中华绒螯蟹母本子代的生长特性比较被引量:14
2016年
为研究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不同规格母本子代的生长发育,本实验在生态池塘中放置网箱养殖中华绒螯蟹,按照母本规格不同设置4个组,组A、B、C和D分别为母本体重(175.7±5.3)g、(150.4±5.8)g、(125.6±5.5)g和(100.2±5.9)g的子代,4组的父本体重无显著差异,每个组4个平行,每个平行雄蟹10只、雌蟹20只。每个网箱放养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500只,以水花生(Altemanthena philoxeroides)为隐蔽物,保持生长环境尽量相同且适宜生长。经过158 d的养殖,A、B、C和D组个体的体重从(6.0±0.5)mg分别增长到(7 599.8±954.8)mg、(6 232.7±638.7)mg、(6 112.4±854.6)mg、(5 316.0±745.3)mg,分别增长了1 266.6、1 038.8、1 018.7和886.0倍,且A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D组(P<0.05)。蜕壳11次成长为1龄蟹种后综合指标(体重、壳长、壳宽、体高)最好的是A组,A组显著好于B、C、D组(P<0.05);次之为B、C组,再者是D组,B与C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好于D组(P<0.05)。B组成活率最高,分别比A、D、C组高1.4%、3.6%、4.6%;次之为A组,分别比D、C组高2.2%、3.2%;再者为D组,比C组高1.4%。综合研究表明,在1龄蟹种阶段,大规格母本后代生长性状表现出优于小规格母本后代的趋势。
陈军伟马旭洲王武杨永超陶程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母本网箱养殖成活率特定生长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