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来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宏基因组
  • 1篇性基因
  • 1篇眼表
  • 1篇生物菌
  • 1篇生物菌群
  • 1篇生物组
  • 1篇葡萄膜
  • 1篇葡萄膜炎
  • 1篇综合征
  • 1篇微环境
  • 1篇微生物
  • 1篇微生物菌
  • 1篇微生物菌群
  • 1篇免疫
  • 1篇免疫微环境
  • 1篇膜炎
  • 1篇抗性
  • 1篇抗性基因
  • 1篇基因
  • 1篇胶质

机构

  • 3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3篇魏来
  • 2篇文小凤
  • 1篇彭广华
  • 1篇陈红
  • 1篇李博
  • 1篇邓裕华

传媒

  • 2篇眼科新进展
  • 1篇中国科学:生...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干眼患者眼表宏基因组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通过比较干眼患者和健康受试者眼表宏基因组的异同探讨眼表微生物组的改变在干眼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在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和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收集干眼患者20例及健康受试者90名。对所有受试者双眼进行结膜印迹细胞样本采集,提取核酸后进行宏基因组测序。通过计算Shannon指数比较两者微生物群落α多样性的差异;对两者微生物种群的相对丰度及代谢途径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对微生物中的抗生素抗性基因进行比对。结果干眼患者眼表微生物的α多样性与健康受试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干眼患者眼表15种微生物的相对丰度较高,健康受试者10种微生物的相对丰度较高,且在代谢途径上存在着差异。干眼患者眼表微生物中的抗生素抗性基因明显多于健康受试者。结论虽然干眼患者眼表微生物的多样性与健康受试者相似,但某些特定微生物种群的相对丰度及代谢途径存在特征性的改变,表明这些特定的微生物种群可能与干眼的发病机制有关。
陈红文小凤邓裕华魏来彭广华
关键词:干眼抗性基因
非感染性葡萄膜炎343例患者的分型、临床表现及并发症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非感染性葡萄膜炎患者的分型、临床表现及并发症。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就诊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葡萄膜炎专科并确诊为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的患者343例(630眼)病历资料。记录入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的诊断及分型参照2005年葡萄膜炎命名标准化工作组提出的相关标准。总结343例非感染性葡萄膜炎患者的分型、临床表现及并发症。结果343例(630眼)非感染性葡萄膜炎患者中,56例单眼受累,287例双眼受累;男女比例为1.4GA6FA1.0;发病年龄为21~50(36.3±12.4)岁。无明确病因的特发性患者122例,已明确病因患者221例,以Behcet病(30.3%)和VKH综合征(20.7%)最常见。343例非感染性葡萄膜炎患者按照炎症发生或累及的解剖部位分类,全葡萄膜炎(177/343,51.6%)占比最多,其他依次为中间葡萄膜炎(72/343,21.0%)、后葡萄膜炎(53/343,15.4%)、前葡萄膜炎(41/343,12.0%)。104例Behcet病性葡萄膜炎患者中出现复发性口腔溃疡91例、结节性红斑37例。71例VKH综合征性葡萄膜炎患者出现耳鸣39例、皮肤及毛发异常11例、头皮痛或感觉异常9例。343例非感染性葡萄膜炎患者眼部并发症以白内障(228例)最为常见,其次分别是视神经萎缩(39例)、黄斑萎缩(38例)和继发性青光眼(36例)。结论非感染性葡萄膜炎患者中,全葡萄膜炎的发生率高于前葡萄膜炎;Behcet病性葡萄膜炎和VKH综合征性葡萄膜炎仍是我国最常见的全葡萄膜炎类型。
李雁文小凤魏来
关键词:BEHCET病VKH综合征并发症
胶质瘤中微生物菌群分类及其免疫关联性
2020年
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脑瘤,患者预后很差.胶质瘤一般都会复发,并且经常对放疗和化疗产生抗性.微生物群体可通过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反应影响治疗抗性,但其分子机制和具体过程未知.为研究这个问题,本团队对2个胶质瘤患者的多区域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样本进行了转录组和宏基因组测序.结果在胶质瘤中鉴定到若干微生物群体,这些微生物各自偏好肿瘤微环境中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并可能与胶质瘤的发生发展相关.据悉,这是首次在颅内肿瘤内详细定义微生物种群,并揭示细菌群体在肿瘤和邻近癌旁组织中具有不同的丰度分布.本团队的发现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微生物群体如何与胶质瘤微环境互动并促进化疗抵抗.期待将来可以开发出新型细菌疗法(单独应用或与免疫治疗联合应用),用于改善肿瘤患者的预后.
胡宏荣梁桥星杨晴王译辉王江煌李聪魏来李博
关键词:宏基因组胶质瘤微生物菌群免疫微环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