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正林

作品数:2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篇盆地
  • 2篇孔隙
  • 1篇盐岩
  • 1篇页岩
  • 1篇致密储层
  • 1篇三叠
  • 1篇三叠统
  • 1篇上三叠统
  • 1篇四川盆地
  • 1篇碳酸
  • 1篇碳酸盐
  • 1篇碳酸盐岩
  • 1篇微观孔隙
  • 1篇微观孔隙结构
  • 1篇孔隙结构
  • 1篇孔隙类型
  • 1篇孔隙演化
  • 1篇湖相
  • 1篇湖相碳酸盐岩
  • 1篇渤海湾盆地

机构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陕西延长石油...

作者

  • 2篇黄正林
  • 1篇张金川
  • 1篇熊金玉
  • 1篇李思田
  • 1篇唐玄
  • 1篇张明强
  • 1篇陈瑞银
  • 1篇黄潇
  • 1篇彭建龙
  • 1篇孙细宁
  • 1篇马玉龙
  • 1篇杜克锋
  • 1篇尉鹏飞
  • 1篇王敏

传媒

  • 1篇现代地质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五段页岩微观孔隙结构及其控制因素被引量:4
2016年
为了深入研究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五段陆相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运用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SEM)、低温氮气吸脱附以及相关地球化学分析实验等技术对该地区页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控制其纳米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四川盆地须五段页岩微观孔隙可分为有机孔和无机孔(粒间孔、粒内孔、晶间孔、溶蚀孔),微裂缝可分为构造微裂缝、有机质生排烃缝和成岩收缩缝等;孔隙结构类型以两端连通的圆柱孔、平行平面间的缝状孔和呈锥形的管孔为主;微观孔隙孔径分布区间大(1~80 nm),峰值主要集中于2~8 nm之间;以中孔(2~50 nm)为主,所占比例为60.21%(或以黏土矿物孔为主,所占比例为44.62%);页岩的有机质丰度和黏土矿物含量是控制纳米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
彭建龙张金川尉鹏飞隆帅黄潇黄正林马玉龙张明强
关键词: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孔隙类型孔隙结构
湖相碳酸盐岩致密储层有机质赋存状态与孔隙演化微观机理被引量:9
2015年
孔隙发育机理及预测是湖相碳酸盐岩致密储层研究中的一大难题。以渤海湾盆地束鹿凹陷沙三下亚段致密碳酸盐岩为对象,开展热压模拟实验模拟岩石埋深演化过程。通过对实验岩石产物进行地球化学、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及低温氮气吸附实验分析,研究了有机质赋存状态及成熟作用对其储集孔隙的影响,揭示了致密储层有机质孔隙热演化机制。结果表明:碳酸盐岩中有机质主要与泥质或灰泥质基质以络合-复合的形式存在,成熟作用对有机质孔隙形成与演化影响巨大。随有机质成熟度( R0 )从0.5%增加到1.5%,有机质丰度(TOC)减少一半以上(从2.07%降低到0.85%),孔隙总比表面积和孔隙体积增加3~4倍。在低成熟-生油窗阶段(R0 =0.5%~1.0%),有机质孔隙不很发育;随成熟度升高,有机质逐渐发育裂缝和孔隙,尤其进入湿气窗-干气窗阶段(R0≥1.5%),孔隙比表面积和总孔隙体积快速增加,孔隙大量生成。有机质的分解是孔隙总体积和比表面增加的主要原因。新生成孔隙主要为有机孔,尤其以微孔-介孔对成熟度变化最为敏感,直径小于5nm的孔隙对新增总孔隙体积和比表面积贡献最大。孔隙总体积和比表面的增加主要依赖于新增孔隙的形成,而不是原有孔隙的扩大。
熊金玉李思田唐玄陈瑞银王敏黄正林孙细宁杜克锋
关键词:孔隙演化湖相碳酸盐岩致密储层渤海湾盆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