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齐伟

作品数:7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入渗
  • 3篇农田
  • 2篇土壤
  • 1篇盐量
  • 1篇盐渍
  • 1篇盐渍土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油菜
  • 1篇油菜生长
  • 1篇玉米
  • 1篇入渗量
  • 1篇入渗率
  • 1篇生物炭
  • 1篇施用
  • 1篇水分
  • 1篇水分入渗
  • 1篇缩裂
  • 1篇土壤含水率
  • 1篇土壤水
  • 1篇土壤水氮运移

机构

  • 7篇河海大学
  • 2篇江苏省农村水...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南京市水利规...

作者

  • 7篇齐伟
  • 6篇张展羽
  • 6篇王策
  • 2篇黄明逸
  • 2篇刘畅
  • 1篇钟萍
  • 1篇朱成立
  • 1篇翟亚明
  • 1篇王军磊
  • 1篇刘阳
  • 1篇王甫
  • 1篇范世敏
  • 1篇于晓飞

传媒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水利学报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人民黄河
  • 1篇节水灌溉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基于水势差驱动出流机制的微润灌水分运动模型构建及模拟被引量:6
2021年
为研究微润灌土壤水分入渗特征和不同影响因素对其影响规律,基于微润管出流机理,采用HYDRUS-2D软件构建了微润灌土壤水分运动模型。利用室内试验实测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参数敏感性分析表明模型模拟结果对微润管的形状和水力特征参数敏感度较低。不同情境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微润灌下水分主要集中在管附近;土壤质地越黏重,微润灌湿润范围和湿润锋运移速率越小,湿润体水分分布等值线图越接近于同心圆;工作压力水头越高,湿润范围和湿润锋运移速率越大,且管附近土壤饱和度越高,但200 cm工作压力水头下土壤不易达到饱和;微润管埋深显著影响湿润体的位置和湿润锋到达上下边界的时间,但在湿润锋到达边界之前,其对微润管出流量和湿润锋运移速率影响不大。本研究可为微润灌系统设计管理优化和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齐伟张展羽王策黄明逸刘畅陈于
关键词:水分入渗影响因素
农田干缩裂隙对微润灌土壤水氮运移及分布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为了揭示微润灌溉模式下农田干缩裂隙特征对土壤水分及氮素运移的影响,研究了裂隙深度(5、10和15 cm)和裂隙面积率(7.5%和12.5%)交互影响下土壤水氮的运移规律。结果表明:针对裂隙处理组,裂隙深度为15 cm、裂隙面积率为12.5%的处理组湿润锋垂直向上运移距离最大,水平运移距离最小;裂隙深度为5 cm、面积率为7.5%的处理组湿润锋垂直向上运移距离最小,水平运移距离最大;裂隙深度为15 cm、面积率为12.5%的处理组累积入渗量最大,入渗120 h达14366.67 mL。裂隙流累积入渗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均服从Kostiakov入渗经验模型,拟合呈显著水平;靠近微润管附近处土壤含水率变化梯度较小,趋近裂隙处较大;土壤裂隙越深、面积率越大则同一深度下土壤含水率、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越高。土壤裂隙面积率和深度的变化对微润灌湿润锋运移距离、累积入渗量、入渗速率以及入渗后的土壤含水率、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存在显著影响。研究结果旨在揭示裂隙特征对微润灌溉水氮运移的影响,以期为微润灌优化设计控制方案等提供理论依据。
徐嘉惠齐伟刘俊王策张展羽
关键词:土壤含水率累积入渗量硝态氮铵态氮
干缩开裂黄褐土非饱和水平吸渗特征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通过室内水平吸渗试验,结合Matlab数字图像处理与形态学算法,在黄褐土土壤中添加秸秆模拟不同生长期作物根系密度,对干缩开裂黄褐土中的非饱和水平吸渗及湿润锋推移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秸秆密度处理裂缝稳定形态面积密度和裂缝平均宽度差异显著(p<0.05),当秸秆密度由0 cm/cm^3增加到1.5 cm/cm^3时裂缝面积密度和裂缝平均宽度分别减小为1.73%、0.071 cm,随着秸秆密度增大土壤稳定形态裂缝面积密度与裂缝平均宽度显著减小。秸秆添加间接影响入渗过程历时,但土壤最终累积入渗量无显著差异。裂缝的存在导致入渗率发生波动现象,且在入渗前中期尤为明显;未开裂土和开裂土累积入渗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均符合Kostiakov经验入渗模型,其经验参数与秸秆密度有关,拟合方程达到显著水平。引入湿润锋均匀系数对水平吸渗不均匀性进行评价,土壤裂缝面积密度及裂缝平均宽度越大入渗初期的水分不均匀性特征越明显,均匀系数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减小;根据湿润锋推进速率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开裂黄褐土土壤的水平吸渗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即初始裂隙流阶段、稳渗基质流阶段和吸渗末期阶段。
张展羽范世敏王策刘阳齐伟
关键词:干缩裂缝入渗率
水盐胁迫对油菜生长、产量和积盐量的影响
2016年
为了探寻油菜微咸水灌溉的适宜模式,设计紫色土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矿化度水平(0.6、1.0、3.0、5.0 g/L)和水分处理(控制土壤水分分别为田间持水量θf的65%、75%、85%)对油菜生长、产量和积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土壤水分条件下,随着微咸水浓度的增大,土壤含盐量呈增大趋势,当矿化度超过3.0 g/L时,油菜的形态指标和产量指标均受到严重影响;相同矿化度水平下,增大土壤含水量,能促进油菜的生长和提高产量,但是水分利用效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采用矿化度约为3.0 g/L的微咸水灌溉配合土壤水分控制在75%θf左右,是紫色土地区微咸水灌溉油菜的适宜模式。利用矿化度为3.0 g/L及以下的微咸水灌溉油菜,对油菜全生育期的生长是安全的。
齐伟王甫于晓飞王军磊钟萍
关键词:油菜紫色土
无机肥施用对农田干湿循环土壤收缩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研究无机肥施用对农田干湿循环土壤收缩特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南方地区粉壤土为试验土样,设置尿素、硫酸钾2种肥料配置浸润液(质量浓度设置为1、2、3 g/L),开展多级循环脱湿试验。【结果】①土壤收缩应变随着循环级数的推进而减小,且逐渐趋于稳定。无机肥的添加减少了土壤收缩应变,且随着循环级数的推进愈加明显。②VG-Peng模型拟合土壤收缩特性曲线效果较好,各处理均具有结构收缩、比例收缩、残余收缩、零收缩4个阶段,干湿循环使土壤结构收缩段增加,比例收缩段和残余收缩段减小。无机肥的添加使土壤比例收缩段孔隙比范围减少。③土壤收缩经历了从完全的纵向收缩-以纵向收缩为主-以横向收缩为主3个阶段,多次循环后土壤收缩各向异性减弱。【结论】无机肥添加和干湿循环条件不同程度减弱了土壤的收缩特性,多次循环后无机肥累积是土壤收缩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刘畅齐伟王策张展羽
关键词:干湿循环无机肥土壤
咸淡交替灌溉下生物炭对滨海盐渍土及玉米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8
2020年
滨海滩涂地区蕴藏着丰富的微咸水资源,该研究提出咸淡交替灌溉和生物炭相结合的方法来促进这类次等水土资源的农业生产。于2017年和2018年进行了遮雨条件下滨海盐渍土玉米种植试验,并设置了不同咸淡交替灌溉(全淡水灌溉,分别在六叶至抽雄、抽雄至吐丝、吐丝至成熟期灌溉3 g/L微咸水而其余时期淡水)和生物炭(0、15、30 t/hm^2)处理。结果表明,咸淡交替灌溉下盐渍土电导率和碱化度明显升高,盐渍化程度与微咸水比例和顺序有关。六叶至抽雄期微咸水灌溉可严重抑制叶片生长和干物质累积,并导致籽粒数量和重量下降,造成27.2%~32.8%减产;抽雄至吐丝期微咸水灌溉下作物受损降低,但减少了籽粒数量,造成11.4%~14.0%减产;吐丝至成熟期微咸水灌溉无明显影响。施用生物炭后,咸淡交替灌溉下盐渍土电导率和碱化度降低了3.7%~21.7%和9.2%~45.2%,总孔隙度和水稳性团聚体增加了3.1%~11.9%和40.0%~168.9%,有效氮、磷、钾含量提高了34.9%~104.0%、21.0%~58.1%和13.6%~57.8%。随着土壤条件改良,生物炭有助于增强玉米生长前中期的耐盐性能进而缓解盐胁迫危害,在六叶至吐丝期间灌溉微咸水仍能保持良好的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累积和产量特性,因此促进了咸淡交替灌溉的可行性和适用性,相同交替灌溉下籽粒产量提高了10.9%~32.3%。该结果对滨海地区盐渍化水土资源的农业利用具有指导作用。
黄明逸张展羽张展羽翟亚明王策齐伟
关键词:灌溉生物炭玉米滨海盐渍土交替灌溉
基于VG-PENG收缩特征曲线与收缩各向异性的裂隙率估算模型被引量:4
2021年
为量化农田裂隙发育程度,考虑脱湿过程中土壤孔隙在基质域、沉降域和裂隙域间转化,该研究提出基于土壤收缩特征和收缩各向异性的裂隙体积比率(裂隙率)关于含水率的预测模型。该模型包括3个子模型:改进VG型式的基质域收缩特征VG-PENG模型,描述收缩各向异性的几何因子Logistic模型,基于上述VG-PENG收缩特征模型和几何因子模型的裂隙率预测模型。通过土壤收缩试验和裂隙演化监测试验,采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裂隙数据,评价了该模型的优度及适用性。结果表明,VG-PENG收缩模型具有较好的连续性和明确的物理意义,可精确描述土壤收缩特征(R2>0.98);该研究引入Logistic曲线描述土壤收缩几何因子,揭示了收缩过程中土壤横向开裂和纵向沉降的各向异性机理,提出了脱湿初期纵向沉降(几何因子趋近1)、中期主沉降-副开裂(几何因子处于1~3之间)、后期趋于稳定3个阶段,Logistic模型可精确描述收缩几何因子随含水率变化;基于VG-PENG收缩模型和Logistic几何因子模型,构建了裂隙率关于含水率的演化模型,该模型呈“S”型曲线,取决于土壤收缩属性及其各向异性特征,裂隙率模拟值和实测值吻合较好,呈显著水平(R^(2)>0.90,P<0.001)。该研究裂隙率预测模型修正了土壤收缩各向异性在裂隙率估算中造成的误差,并突破性地将VG-PENG收缩特征曲线进一步推演并应用于裂隙率模拟,可方便、快捷地通过土壤收缩数据预测农田裂隙率随含水率演化规律,为膨缩土裂隙流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数基础。
王策张展羽曹德君陈于齐伟马靓
关键词:农田LOGISTIC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