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玉秋
- 作品数:6 被引量:5H指数:2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在浸润性乳腺癌中PD-L1介导肿瘤浸润性CD19+B淋巴细胞和T细胞的分化
- 管洪庚万玉秋兰晶王璋瑜钱海鑫
- 全甲切术中甲状旁腺自体移植与原位保留的比较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比较甲状腺全切除术中甲状旁腺自体移植(颗粒包埋法)与甲状旁腺原位保留(纳米碳负显影技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09月—2020年07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甲状腺全切除术的患者13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行甲状旁腺自体移植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原位保留组)64例和研究组(自体移植组)75例.在术前、术后第1天检测两组患者血清钙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统计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出现暂时性甲旁减的例数,并进行分析;亚组分析研究组和对照组中,是否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对术后甲状旁腺激素和血钙的影响.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钙水平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的血清钙水平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暂时甲旁减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全切的患者,能行原位保留的可行原位保留,即使损伤甲状腺的血管或误切,行甲状旁腺自体移植后并不会增加术后甲旁减和低钙等病症的发生.同时亚组分析中,是否行中央区淋巴清扫是甲状腺全切术后甲旁减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 江志鸿万玉秋兰晶周晔辉
- 关键词:甲状旁腺自体移植
- 化疗对浸润性乳腺癌凝血功能的影响及其与分子特性的关系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 探讨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术前及化疗前后机体的凝血功能的改变,与肿瘤分期、分子分型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分析40 例乳腺纤维瘤,101 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手术、化疗对凝血功能指标变化的影响.结果 (1)浸润性乳腺癌患者APTT与TT较纤维瘤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浸润性乳腺癌手术后PT、APTT、AT-Ⅲ、INR、FiB均较手术前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浸润性乳腺癌化疗后AT-Ⅲ、TT较化疗前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分子分型的浸润性乳腺癌的凝血功能对化疗反应不一.(5)浸润性乳腺癌Ⅰ期、Ⅱ期及Ⅲ期的AT-Ⅲ和TT均在化疗后缩短,而Ⅰ期患者APTT在化疗后较化疗前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Ki-67高表达组AT-Ⅲ和TT在化疗后比化疗前缩短,APTT在化疗后比化疗前延长(P<0.05);中表达组AT-Ⅲ和TT化疗后比化疗前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表达组INR化疗后比化疗前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易出现血凝异常,肿瘤负荷消除后,凝血功能可得到改善,化疗能促进机体高凝状态,特别是具有高复发转移风险的患者.
- 万玉秋兰晶周晔辉王璋瑜江志鸿李雪娇谢芳
- 关键词:浸润性乳腺癌化疗凝血功能KI-67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乳腺疾病中的表达及其对诊疗的指导意义
- 2020年
- 目的 分析人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sVEGF)在乳腺疾病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对乳腺癌诊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2019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48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为对照组,100例乳腺恶性疾病患者为实验组,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测定试剂盒分别检测两组人群血清中的VEGF的含量,并应用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间VEGF的水平差异以及实验组中VEGF与各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实验组sVEGF阳性表达率为50.0%,而对照组sVEGF阳性表达率为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sVEGF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P=0.045),肿瘤分期(P=0.028),Ki67表达情况(P=0.019)密切相关,即年龄越大,肿瘤分期越晚,Ki67表达水平越高,sVEGF阳性率越高,而与乳腺癌患者的BMI,绝经与否,肿瘤位置,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ER、PR、HER2表达情况及组织学分类无关(P>0.05).结论 检测sVEGF水平有助于鉴别乳腺疾病的良恶性,并且对乳腺癌患者临床分期的判断有诊断意义,sVEGF可作为临床乳腺疾病诊疗的参考指标.
- 陆琳璘兰晶周晔辉张立峰万玉秋代甜甜陈彦
- 关键词:乳腺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诊疗
- 调节性B细胞在乳腺癌免疫微环境中的生物学作用
- 2022年
- 乳腺癌是全世界范围内女性首位恶性肿瘤,虽然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很大程度提高了肿瘤患者的生存,但有一部分病人仍然预后不佳。免疫微环境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逃避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调节性B细胞(Breg)是近年来报道的一类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维持免疫耐受的B细胞新亚群,其通过表面信号分子及分泌细胞因子抑制免疫应答,协助肿瘤免疫逃逸。目前,调节性B细胞在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作用成为肿瘤免疫研究的新热点,其可能成为未来乳腺癌免疫治疗又一新兴靶点。
- 杨洋兰晶王思宁张竣琦荀洲万玉秋谢芳
- 关键词:调节性B细胞乳腺癌免疫微环境免疫抑制免疫治疗
- CD19+PD-L1+ B细胞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作用及生物学意义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CD19+PD-L1+肿瘤浸润性B淋巴细胞在乳腺肿瘤组织中的作用以及生物学意义,为进一步了解B细胞在肿瘤免疫应答的作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多种染色技术分析CD19+PD-L1+肿瘤浸润B细胞在31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标本、16例乳管内乳头状瘤患者标本、15例导管内原位癌患者标本和134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标本中的表达情况,采用趋势性检验及卡方检验等统计学分析CD19+PD-L1+ B细胞与乳腺肿瘤的相关性及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生物学意义。结果(1)CD19+PD-L1+ B细胞在乳腺浸润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以及原位癌组织中(P﹤0.0001);(2) CD19+PD-L1+ B细胞的浸润与HER2的相关性接近统计学意义(P=0.073)。结论 CD19+PD-L1+B细胞与乳腺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相关性。CD19+PD-L1+ B细胞在乳腺浸润癌中的是否介导免疫逃逸以及对其它免疫效应性细胞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 万玉秋兰杨顾永平管红庚谢芳
- 关键词:CD19PD-L1浸润性乳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