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建东

作品数:3 被引量:4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柠檬
  • 2篇柠檬酸
  • 2篇曲霉
  • 2篇黑曲霉
  • 1篇代谢调控
  • 1篇遗传操作系统
  • 1篇原生质
  • 1篇原生质体
  • 1篇原生质体制备
  • 1篇质体
  • 1篇介导
  • 1篇基因
  • 1篇基因组
  • 1篇激酶
  • 1篇己糖激酶
  • 1篇CRISPR
  • 1篇DNA转化
  • 1篇丙酮酸
  • 1篇丙酮酸激酶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天...
  • 2篇天津科技大学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中粮生物化学...

作者

  • 3篇孙际宾
  • 3篇郑平
  • 3篇郑小梅
  • 3篇于建东
  • 2篇张晓立
  • 1篇刘浩
  • 1篇李志敏
  • 1篇叶勤
  • 1篇郑小梅

传媒

  • 2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生物技术进展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黑曲霉柠檬酸工业菌株原生质体制备与转化被引量:12
2015年
黑曲霉是柠檬酸工业化生产的主要发酵菌株。尽管现代遗传操作技术在黑曲霉的实验室菌株、蛋白质生产菌株等的应用中获得了成功,但是柠檬酸工业菌株遗传转化异常困难,成为柠檬酸工业持续升级的重要限制因素。以柠檬酸工业生产实际应用的黑曲霉菌株为研究对象,对其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以及PEG介导的转化等条件进行了细致优化。结果表明,柠檬酸高产工业菌株原生质体的制备需选取丰富培养基中培养48 h的年轻菌丝体,在1.5%裂解酶-0.5%蜗牛酶-0.2%溶菌酶的复合酶解体系下裂解2.5 h,原生质体的制备浓度可达106个/m L以上,原生质体再生效率可达90%以上。原生质体的浓度是原生质体-PEG介导转化方法的关键,当原生质体浓度达到106个/m L以上时,高产柠檬酸菌株的转化效率大幅提高。成功建立了由原生质体-PEG所介导的高产柠檬酸黑曲霉菌株的遗传转化体系。
张晓立郑小梅满云罗虎于建东郑平刘浩孙际宾
关键词:黑曲霉柠檬酸遗传操作系统原生质体DNA转化
小分子代谢物对黑曲霉己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的酶活调控被引量:1
2021年
黑曲霉是柠檬酸的工业生产菌株,糖酵解中的3个不可逆反应是柠檬酸积累的重要调控节点,但己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的代谢调控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旨在加深对己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代谢调控的认识。首先,将黑曲霉己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进行内源过表达,经GST亲和层析纯化后重组酶的比酶活分别为(4.86±0.14)U/mg和(1.83±0.02)U/mg。通过小分子代谢物对其酶活影响的检测,发现己糖激酶受果糖-6-磷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ADP和ATP的抑制,而丙酮酸激酶被果糖-1,6-二磷酸、苹果酸和富马酸抑制,同时存在底物ADP的前馈激活作用。进一步通过蛋白三维结构建模与蛋白-小分子代谢物对接模拟分析,发现黑曲霉己糖激酶底物结合位点Asn210及其附近的氨基酸是与小分子代谢物互作的关键位点,而丙酮酸激酶位于别构效应结构域的Thr416、Thr417与Trp470则为关键小分子代谢物的重要结合位点。本研究系统鉴定了小分子代谢物对己糖激酶与丙酮酸激酶的代谢调控关系并预测了其别构调控位点,加深了对黑曲霉糖酵解调控机制的认识。
孟晓建于建东郑小梅郑小梅李志敏郑平叶勤
关键词:黑曲霉柠檬酸己糖激酶丙酮酸激酶代谢调控
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组编辑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7
2015年
CRISPR-Cas(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associated proteins)系统为细菌与古生菌中抵御外源病毒或质粒DNA入侵的获得性免疫系统。该系统在crRNA的指导下,使核酸酶Cas识别并降解外源DNA。其中,Ⅱ型CRISPR-Cas系统最为简单,仅包括一个核酸酶Cas9与tracrRNA:crRNA二聚体便可完成其生物功能。基于CRISPR-Cas9的基因组编辑技术的核心为将tracrRNA:crRNA设计为引导RNA,在引导RNA的指导下Cas9定位于特定DNA序列上,进行DNA双链切割,实现基因组的定向编辑。CRISPR-Cas9系统以设计操纵简便、编辑高效与通用性广等优势成为新一代基因组编辑技术,为基因组定向改造调控与应用等带来突破性革命。从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等方面综述其最新研究进展,并着重介绍该技术的关键影响因素,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郑小梅张晓立于建东郑平孙际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