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华

作品数:17 被引量:107H指数:6
供职机构:闽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厅重大项目福建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理学经济管理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刨花
  • 5篇刨花楠
  • 5篇功能性状
  • 4篇幼苗
  • 4篇细根
  • 3篇地理
  • 3篇性状
  • 3篇叶片
  • 3篇种源
  • 3篇
  • 3篇翅荚木
  • 2篇地理环境
  • 2篇养分
  • 2篇叶性状
  • 2篇幼苗叶片
  • 2篇碳氮
  • 2篇林木
  • 2篇功能型
  • 2篇不同种源
  • 2篇常绿

机构

  • 14篇福建师范大学
  • 14篇闽江学院
  • 10篇福建省湿润亚...
  • 4篇福州大学
  • 1篇广东省林业科...
  • 1篇核工业北京地...

作者

  • 17篇余华
  • 13篇钟全林
  • 12篇程栋梁
  • 11篇徐朝斌
  • 6篇郑文婷
  • 2篇张中瑞
  • 2篇常云妮
  • 2篇郑跃芳
  • 1篇邱骏挺
  • 1篇陈郁青
  • 1篇叶青
  • 1篇余华
  • 1篇陈志强
  • 1篇陈志彪
  • 1篇黄海林
  • 1篇潘薇
  • 1篇张中瑞
  • 1篇张川

传媒

  • 5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生态学报
  • 2篇林业科学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防护林科技
  • 1篇教育评论
  • 1篇林业经济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赤峰学院学报...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5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太原市大气污染物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2年
以太原市2014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气象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为基础,分析了气象因子、社会经济要素与污染物浓度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大气污染物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太原市SO_(2)、PM_(2.5)、NO_(2)、PM_(10)、CO和O_(3)月均浓度在历年中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其中,O_(3)月均浓度呈夏秋季浓度高、冬春季浓度低,但其他5种大气污染物的月均浓度变化则与之相反。(2)平均气温和降水量与SO_(2)、NO_(2)、PM_(10)、PM_(2.5)、CO的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日照时数与SO_(2)、NO_(2)、PM_(10)、PM_(2.5)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平均相对湿度与SO_(2)、PM_(10)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但与其他4种污染物的浓度没有直接关系;平均气温的升高、平均降水量的增加及日照时数的变长,致使O_(3)-8 h浓度升高,表现为显著正相关;O_(3)-8 h浓度与平均相对湿度没有直接关系。(3)GDP、第二三产业产值与SO_(2)、CO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但导致了O_(3)-8 h浓度的增加,与之显著正相关;常住人口数量、绿地面积、林业产值与SO_(2)、CO浓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原煤产量与PM_(10)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工业烟尘排放量、生活NOx排放量与SO_(2)、CO浓度呈显著正相关。(4)大气污染物SO_(2)、NO_(2)、PM_(10)、PM_(2.5)、CO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而O_(3)-8 h与其他5种污染物间也存在显著负相关性。
孙佳祺余华刘春杰
关键词:大气污染影响因素
短期氮-水处理对刨花楠幼苗细根根序形态的影响被引量:13
2018年
以种子来源于江西遂川的1年生刨花楠扦插苗为材料,设置田间持水量的80%、40%2个水分水平,以及不添加(0 kg N·hm^(-2))、低氮(50 kg N·hm^(-2))、高氮(100kg N·hm^(-2))3个氮添加水平共6种处理的氮-水交互受控试验,测定不同处理刨花楠幼苗3个根序细根比根长、比表面积、平均直径和根组织密度,分析短期氮添加、干旱胁迫及两者交互作用对刨花楠幼苗细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刨花楠幼苗细根平均直径、比根长在不同根序间差异显著.随根序的增加,刨花楠幼苗细根平均直径增加,其中3级根最大,为0.97 mm;而比根长降低,3级根最小,为238.99 cm·g^(-1).氮添加对刨花楠细根的比表面积、平均直径、比根长和根组织密度无显著影响,而水分对刨花楠细根平均直径、比根长、根组织密度影响显著.干旱胁迫明显促进幼苗3级细根直径的增加,降低了1、2级细根根组织密度.干旱环境下幼苗3级根的比根长明显低于正常供水环境下幼苗.氮水交互作用对刨花楠细根形态影响不显著.
邹宇星钟全林游雅玲余华郑文婷陈嘉静程栋梁
关键词:干旱胁迫细根刨花楠
氮添加对侵蚀退化红壤化学性质及芒萁叶功能性状的影响被引量:5
2021年
蕨类植物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是我国南方红壤侵蚀区重要的水土保持植物,但目前氮添加对芒萁叶功能性状及其基部土壤化学性质以及这二者之间关系的影响尚不清楚.以芒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实验,设置CK(0 gm^(-2)a^(-1))、N1(1.1 gm^(-2)a^(-1))、N2(2.3 gm^(-2)a^(-1))、N3(3.4 gm^(-2)a^(-1))、N4(4.5 gm^(-2)a^(-1))、N5(5.6 gm^(-2)a^(-1))共6个梯度的氮添加处理,研究氮添加对芒萁主要叶功能性状及其基部土壤主要理化性质的影响,并分析芒萁叶功能性状与土壤化学性质间的相关关系,为南方红壤侵蚀区生态恢复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关科学依据.结果显示:(1)氮添加显著增加土壤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P <0.05),显著降低pH值和全磷含量(P <0.05),表明氮添加能提高氮素有效性及导致红壤酸化.(2)氮添加显著增大芒萁叶面积、叶绿素含量与叶氮含量(P <0.05),但未对比叶面积和叶组织密度产生显著影响.(3)芒萁叶面积与土壤pH及其全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 <0.01),与土壤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 <0.05);叶氮含量与土壤pH呈极显著负相关(P <0.01),与土壤全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 <0.05),与土壤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 <0.05);叶磷含量与土壤pH呈显著正相关(P <0.05),与土壤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 <0.01),与土壤全磷含量相关不明显;叶绿素含量与土壤各化学性质指标均未存在显著相关性.上述结果表明,氮添加会提高退化土壤氮素有效性,促进芒萁对土壤氮素的吸收,导致叶氮含量升高;适度的氮添加会提高叶磷含量,但过量的氮添加则会显著降低叶磷含量.(图1表2参62)
余华余华陈志强陈志强陈志彪
关键词:养分有效性叶性状芒萁
不同种源刨花楠林下幼苗叶功能性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被引量:33
2018年
研究9个种源地天然刨花楠林下幼苗主要叶功能性状差异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分析刨花楠林下幼苗对地理环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机制.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间刨花楠林下幼苗主要叶功能性状种内变异系数较大(8.8%~28.2%),其中种源间比叶面积、叶相对含水率、叶组织密度和叶厚差异显著,表明刨花楠林下幼苗具有较强的叶片形态可塑性.叶组织密度与叶干物质含量、叶相对含水率均呈显著正相关,与比叶面积、叶厚则呈显著负相关;比叶面积与叶干物质含量、叶面积均呈显著负相关,反映刨花楠林下幼苗可通过叶片性状组合的调整和平衡以响应地理环境变化.影响刨花楠林下幼苗叶功能性状可塑性的主要环境因子为经度、纬度、>10℃年积温和年均温.叶厚随着经度的增加而降低,叶干物质含量和叶相对含水率则随着经度的增加而增加;叶组织密度与经度和年均温呈显著正相关,且经度对其影响大于年均温;叶面积与>10℃年积温和经度呈显著正相关,且前者对其影响大于后者.
余华钟全林钟全林程栋梁程栋梁张中瑞张中瑞徐朝斌
关键词:地理环境种源
毛竹扩张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叶结构型性状的影响被引量:5
2020年
毛竹扩张对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影响问题已成为近年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通过对常绿阔叶林和竹阔混交林内甜槠、青冈、枳椇以及青榨槭4树种主要叶结构型性状的调查与测定,分析毛竹扩张对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叶结构型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毛竹扩张不会显著改变乔木层4树种总体叶结构型性状特征。(2)不同生活型阔叶树种对毛竹扩张的响应策略不同。受毛竹扩张影响,常绿阔叶树种叶组织密度(LTD,leaf tissue density)显著减小;落叶阔叶树种叶宽(LW,leaf width)显著减小,叶形态指数(LMI,leaf morphology index)则显著增大。(3)毛竹扩张会使乔木层4树种间部分叶结构型性状差异特征发生改变,竹阔混交林中乔木层4树种间LMI、LTD、比叶面积(SLA,specific leaf area)及叶干物质含量(LDMC,leaf dry matter content)的差异特征不同于常绿阔叶林;毛竹向常绿阔叶林扩张后,甜槠叶长(LL,leaf length)、LW及叶面积(LA,leaf area)显著增大;青冈LMI显著增大,LDMC和LTD显著减小;枳椇的LMI显著增大,LW、LTD显著减小;青榨槭的LW显著减小。(4)毛竹扩张会造成乔木层树种部分叶结构型性状间关系发生改变,使林木的LL与LW、LA与LW间的截距减小,造成林木LL与LW、LA与LW之间的数量关系发生改变。
钟雅琪钟全林李宝银余华徐朝斌徐朝斌程栋梁郑文婷
关键词:常绿阔叶林生活型
“新工科”视角下理工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以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为例
2023年
文章基于“新工科”背景,分析课程思政内涵、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要义及现实困境,以闽江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为例,探讨理工类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路径,提出提升教师思政意识、修订培养方案、整合理论课程教学内容、优化实践类课程教学体系、丰富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探索评价反馈机制等实践路径,以期打造课程思政立体化模式,为相关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陈郁青叶青余华赵国永
关键词:理工类专业
不同种源刨花楠林下幼苗叶片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明不同种源刨花楠林下幼苗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对地理环境变化的响应,以期为探讨刨花楠天然林人促更新技术、开展其人工造林的适宜栽培环境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方法】以9个种源地天然刨花楠林下幼苗为研究对象,运用单因素方差法分析各种源地间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差异,利用Pearson法分析其相关性,结合熵权法和冗余分析法选取代表性的环境因子,基于逐步回归分析法构建叶片化学计量特征与环境因子的拟合模型,并按赤池信息准则选取最佳模型,据此分析环境因子对刨花楠林下幼苗叶片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不同种源间刨花楠林下幼苗叶片P含量、C∶P和N∶P均差异极显著(P<0.01),但C,N含量和C∶N差异不显著;种源间变异系数表现为P含量> C∶P> N∶P> N含量> C∶N> C含量;叶片N含量均与C,P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C∶N和C∶P则极显著负相关(P<0.01); P含量与C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与C∶N、C∶P和N∶P则极显著负相关(P<0.01); C∶P与C∶N和N∶P均极显著正相关(P<0.01);影响林下幼苗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的主要环境因子为经度、年均气温和1月气温;叶片C,N含量分别与经度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正相关; C∶N与1月气温极显著正相关(P<0.01); P含量与经度和年均气温均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1月气温极显著负相关(P<0.01); C∶P与经度、年均气温均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1月气温极显著正相关(P<0.01),2者受经度影响程度均大于年均气温和1月气温; N∶P与经度、年均气温均显著负相关(P<0.05),受经度影响程度大于年均气温。【结论】不同种源间刨花楠林下幼苗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存在差异,其主要受经度和年均气温影响。在刨花楠天然林人促更新及人工造林的适宜栽培环境选择过程中,考虑不同种源的适应性及种源地环境异质性
余华钟全林钟全林张中瑞程栋梁郑文婷张中瑞
关键词:地理环境种源刨花楠
翅荚木同龄林林木叶片性状与胸径生长关系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林木胸径是森林调查和经营评价的重要因子,通过对翅荚木人工同龄林各径阶林木叶结构型与功能型指标的测定与分析,探明其叶片性状与胸径生长关系,为翅荚木优良种质资源选择和养分精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影响翅荚木人工同龄林胸径生长的叶片性状指标,并分析其对胸径生长的影响。【结果】不同径阶翅荚木单叶面积(ILA)、比叶面积(SLA)、叶相对含水率(LRWC)、叶碳含量(LCC)、叶氮含量(LNC)、叶磷含量(LPC)、C/N、C/P、N/P及单位叶面积氮、磷含量(Narea与Parea)存在显著差异;ILA与LRWC等叶结构型性状指标及Parea、C/P、LPC和N/P等叶功能型性状指标对其胸径生长具有重要影响。其中,ILA和Parea均与胸径生长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P<0.01),LRWC和叶片N/P则均与胸径生长量呈极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P<0.01);叶片C/P与胸径生长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二次抛物线关系(P<0.01),而LPC则与胸径生长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二次抛物线关系(P<0.05);SLA、Narea、LCC、LNC与C/N等指标则与胸径生长量相关性不显著。【结论】叶结构型性状指标单叶面积、叶相对含水率及Parea、C/P、LPC和N/P等叶功能型性状指标对翅荚木胸径生长具有重要影响,其中叶结构型性状以ILA指标最为重要,叶功能型性状以反映叶片P含量(LPC和Parea)的性状指标最重要。
张雪钟全林李宝银姚湘明徐朝斌程栋梁郑跃芳余华
关键词:胸径生长翅荚木
氮添加对不同植被类型中毛竹与常绿阔叶林木生长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氮沉降背景下毛竹向常绿阔叶林扩张问题是当前我国亚热带区域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与研究热点之一。以毛竹、竹阔混交林及常绿阔叶林为对象,通过1 a的氮添加试验,分析毛竹与常绿阔叶林木在不同植被类型中生长的差异,以探究氮沉降对不同植被类型中毛竹与常绿阔叶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1)竹阔混交林中毛竹的平均胸径增长量、平均单株生物量增长量及生物量相对生长速率高于毛竹林中的毛竹,但竹阔混交林中阔叶林木的平均胸径增长量、平均单株生物量增长量及生物量相对生长速率则显著低于常绿阔叶林中的阔叶林木(P<0.05);(2)低氮添加会减小毛竹在竹阔混交林与毛竹林中的个体差异,但会增大常绿阔叶林木在竹阔混交林与常绿阔叶林之间的生长差距,低氮添加有利于毛竹向常绿阔叶林扩张;(3)高氮添加会显著抑制毛竹的生长,一定程度上可减缓毛竹向常绿阔叶林扩张的速度。
赖雁南钟全林李宝银程栋梁程栋梁徐朝斌余华郑文婷
关键词:生物量相对生长速率毛竹
利用反射光谱研究砂岩风化与排氮作用——以江西龙虎山为例被引量:2
2019年
近期,《Nature》、《Science》等世界顶级期刊揭示了地表岩石与全球氮循环的相互作用,认为岩石是氮素的重要储库,其风化排氮是生态系统氮素的主要来源之一,对局部乃至全球氮循环具有重大影响。陆地地表岩石分布面积75%是沉积岩,丹霞地貌是受沉积岩风化侵蚀作用形成的重要地貌类型之一,研究丹霞地貌沉积岩的风化与排氮作用对深入了解全球氮循环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西龙虎山丹霞地貌出露的红色砂岩为研究对象,在系统的野外样品采集工作基础上,利用偏光显微镜、ASD光谱仪和碳氮分析仪对样品的矿物组成、光谱曲线和氮素含量进行鉴定和测量。结果表明:龙虎山砂岩主要为长石砂岩,颗粒矿物为长石和石英,胶结物以铁质、钙质为主,次为泥质;砂岩的化学风化类型主要有胶结物溶蚀和颗粒矿物水化两种,其中胶结物溶蚀以铁质溶蚀为主,溶蚀后岩石的光谱曲线在902 nm处(Fe^3+的特征吸收波段)的吸收指数下降,而颗粒矿物水化则主要体现为长石向粘土矿物转变,水化后岩石的光谱曲线在2210 nm处(粘土Al—OH的特征吸收波段)的吸收指数上升。针对同一件样品,已被化学风化的部分与未被风化的部分相比,其氮元素含量有所下降,且氮元素含量与2210 nm处的吸收指数存在一定的负相关系(R^2=0.8026),说明岩石风化有助于氮排放;针对不同样品,氮元素含量与2210 nm处的吸收指数相关性很差(R^2=0.0256),说明岩石矿物组成与结构差异对岩石初始氮含量和吸收指数产生影响,从而降低两者间的相关性。以上研究说明,反射光谱为砂岩风化程度检测与氮排放研究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但研究时必须注意岩性的一致性。
徐朝斌徐朝斌邱骏挺李宝银钟全林曾汉钊常云妮程栋梁郑文婷常云妮余华
关键词:丹霞地貌风化光谱氮含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