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泽民
- 作品数:15 被引量:92H指数:5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老年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治疗现状
- 2020年
- 股骨转子下骨折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现已向高龄化态势发展,多由外伤导致并多见于合并有骨质疏松的患者。由于股骨转子下特殊的生物力学及解剖学特性,导致其在发生骨折时,保守治疗易产生畸形愈合或不愈合等并发症。因此,股骨转子下骨折多采用手术治疗。目前,手术治疗方式及固定物的选择是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特点、分型、治疗作一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张经王斌刘泽民许晓沛张超郭华楠吕欣
- 关键词:股骨转子下骨折髓外固定髓内钉内固定
- IL-33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IL-33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80例AS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中IL-33的表达情况,记录研究组患者病情活动指数(BASDAI)、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析IL-33表达水平与BASDAI、ESR及CRP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浆IL-3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15,P=0.025)。AS患者外周血IL-33水平与BASDAI和CRP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r=0.432,0.525,P=0.034,0.029),而与ESR无显著相关性(r=0.175,P=0.214)。结论:AS患者外周血中IL-33呈高表达,说明其可能参与AS的发生及发展。
- 谢聪钦马远征李大伟刘泽民黄新刘志刘飞
-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红细胞沉降率
- 以Ilizarov外固定支架组件的阴影为参照获得胫骨骨搬移对合端高信息量DR图像的摄片方法
- 2024年
- 目的评价以Ilizarov外固定支架组件的阴影作为参照的用以观察胫骨骨搬移对合端情况的DR摄片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接受胫骨骨搬移治疗的186例患者资料,根据对合端接触后的胫骨前后位DR图像摄片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114例,改良组(采用以Ilizarov外固定支架组件的阴影作为参照的DR摄片法)7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首次摄片成功率、二次补摄成功率、2次摄片成功率。结果改良组患者首次摄片成功率79.2%(57/7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5.6%(52/114),二次补摄成功率100%(15/1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4.8%(34/62),2次摄片成功率100%(72/7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4%(86/1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Ilizarov外固定支架组件的阴影作为参照的DR摄片方法可以帮助放射科医生提高此类摄片时成功率。
- 刘亮王栋李岩张泽张茹琦刘泽民刘少皇李福林李超张永红
- 关键词:伊利扎罗夫技术摄影术胫骨骨延长术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Ⅱ治疗31-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扩髓与否的有限元分析
- 2024年
- 背景:针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否需要扩髓的问题尚有争议,一些人认为不扩髓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降低高龄患者术中风险,但此举是否会降低髓内钉支撑效果,尚无依据。另一些人认为扩髓可选择直径更粗的髓内钉,获得更好的力学支撑,但基础研究显示此方法存在脂肪栓塞、破坏骨质(尤其高龄骨质疏松患者)等风险。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Ⅱ治疗31-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时扩髓与不扩髓的力学分布特点。方法:纳入一名健康志愿者,CT扫描其股骨获取DICOM格式文件,顺序导入Mimics、Geomagic Wrap、SolidWorks、Hypermesh、Ansys软件处理文件,得到A3.1型、A3.2型及A3.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模型,分别与9,11 mm直径、170 mm长度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Ⅱ进行装配,赋予材料属性,设定各接触面相互作用关系及定义载荷及边界条件,之后进行求解。观察不同模型中股骨应力分布、内固定应力分布、股骨位移及内固定位移情况。结果与结论:①各型骨折采用扩髓髓内钉固定时股骨应力均小于非扩髓髓内钉固定,A3.3型骨折股骨最大应力值大于A3.1型和A3.2型;②各型骨折采用扩髓髓内钉固定时内固定应力均大于非扩髓髓内钉固定,A3.3型骨折内固定最大应力值大于A3.1型;③扩髓与非扩髓对股骨及内固定位移影响较小,应力影响较大;④提示采用扩髓髓内钉固定可使股骨应力减小,内固定整体承担应力增大,远端锁钉承担应力减小;与非扩髓髓内钉固定相比,采用扩髓髓内钉固定可能会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 刘泽民王栋李岩刘旻陈斌王钞崎吕欣张永红
-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有限元分析
- 髋部骨折2342例流行病学分布特点的单中心分析被引量:51
- 2020年
- 背景:加强对髋部骨折危险人群的早期预防,可有效降低髋部骨折的发生风险。流行病学研究可为此类患者临床防治工作提供指导。目的: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6-01-01/2018-12-31入院的髋部骨折患者流行病学分布特点。方法:收集2342例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类型、患者属地、受伤季节、致伤原因、手术方式、术中情况、血栓情况、住院时间、费用及入院至手术时间、体质量指数、合并症等信息,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髋部骨折的流行病学分布特点。结果与结论:①髋部骨折患者平均年龄(73.90±13.43)岁,80-90岁组患者最多,占29.97%;②髋部骨折冬季多见,股骨颈和股骨转子间骨折季节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摔伤导致髋部骨折最多,占88.13%;④2108例行手术治疗的髋部骨折患者中,股骨颈骨折主要选择髋关节置换术,占60.03%;股骨转子间骨折主要选择髓内固定,占92.04%;⑤2097例行血管彩超检查的髋部骨折患者中,32.38%(679/2097)的患者检查出下肢动静脉血栓,其中28.71%(195/679)的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⑥髋部骨折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0.49±7.06)d,平均住院费用(4.63±3.14)万元;⑦股骨颈骨折平均平均住院费用,平均失血量、平均手术时长均比股骨转子间骨折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比股骨颈骨折的患者整体偏瘦;⑨有44.41%髋部骨折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系统疾病;⑩结果提示,髋部骨折患者以老年人群为主,尤其是老年女性,随着年龄增加,股骨转子间骨折所占比例逐渐升高;摔倒是老年人髋部骨折的主要致伤原因。髋部骨折主要选择手术治疗,术前备血及围术期预防血栓形成可提高患者预后。
- 刘泽民吕欣刘晋元王小虎
- 关键词:髋部骨折流行病学回顾性分析内固定
- 多中心慢性骨髓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耐药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慢性骨髓炎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菌谱概况、耐药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山西医科大学第二人民医院骨科、山西省人民医院骨科、运城市中心医院骨科和临汾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414例慢性骨髓炎患者资料。根据是否检出MDRO分为两组:MDRO感染组150例,男118例,女32例;年龄(48.8±16.2)岁。非MDRO感染组264例,男194例,女70例;年龄(46.0±17.8)岁。描述并分析MDRO感染的菌谱特点及耐药性,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入院前抗菌药物应用史、合并内科疾病、合并外伤及住院时间等临床资料,将P<0.05的项目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讨MDRO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414例慢性骨髓炎患者中有286例检出病原菌,共331株。其中MDRO感染150例168株,检出率为50.8%(168/331)。168株MDRO中检出革兰阳性菌129株(76.8%,129/168),革兰阴性菌39株(23.2%,39/168)。金黄色葡萄球菌既是革兰阳性菌中检出率最高(58.1%,75/129)的菌种,也是本研究MDRO检出率最高(44.6%,75/168)的致病菌。革兰阳性菌对多肽类和恶唑烷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低(<1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5岁(OR=6.991,95%CI:3.525~13.865,P<0.001)、原发性高血压(OR=4.191,95%CI:2.070~8.485,P<0.001)、外伤(OR=4.232,95%CI:2.409~7.435,P<0.001)和住院时间长(OR=1.015,95%CI:1.001~1.029,P=0.030)是慢性骨髓炎患者MDRO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MDRO检出率一直保持中高水平,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对多数抗生素普遍耐药。以细菌培养为导向的抗生素治疗对慢性骨髓炎患者具有重大意义。年龄≥45岁、原发性高血压、外伤和住院时间长是慢性骨髓炎MDRO感染的危险因素。
- 张乐张茹琦邬惟为刘泽民杨奇贺昆崔小平张永红
- 关键词:骨髓炎多中心研究多重耐药菌
- 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探讨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探讨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30例采用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的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患者对手术效果的满意度,并对症状进行JOA评分。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的腰椎X线的影像学变化,观察术后临近节段的退变发生率与影像的融合率。结果:术后随访1-3年发现患者JOA评分的平均改善率为(73.81±16.12)%,术后滑脱率与椎间高度均有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影像学显示植骨融合A级15例,B级12例,C级3例,融合优良率为90%。结论: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不仅可以缓解疼痛,改善功能评分,而且使患者影像学变化恢复正常生理形态,是理想的手术方法之一。
- 刘泽民马远征李大伟郭晓东
- 关键词:椎弓根内固定植骨融合术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 手术时机对活动型胸椎结核伴截瘫临床疗效的影响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手术时机对活动型胸椎结核伴截瘫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3年我院收治的572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纳入标准选择活动型胸椎结核伴截瘫患者29例。依据截瘫症状发生至入院接受手术治疗时间进行分组,活动型结核伴截瘫分为发生截瘫后2周内(第Ⅰ组)、2周至4周(第Ⅱ组)、4周至7周(第Ⅲ组)手术组,评价和比较其手术前后的VAS评分、Cobb角以及最终Frankel分级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的切口均Ⅰ期愈合,平均骨性融合时间5.3个月。术后及末次随访各组VAS评分、Cobb角明显改善。活动型结核伴截瘫2周内、2至4周手术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24例(96%)神经功能恢复至Frankel分级D级或E级。截瘫发生后4周至7周(第Ⅲ组)手术亦有效。结论:以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为基础的胸椎结核伴截瘫,原则上应早期手术。病情复杂的活动型结核伴截瘫患者在合并症处理后手术的个体化治疗,亦可有效解除脊髓压迫,促进截瘫恢复,无须急诊手术。
- 黄新马远征罗展鹏李大伟刘泽民谢聪钦
- 关键词:手术时机胸椎结核截瘫药物治疗
- 髓内钉在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扩髓与不扩髓被引量:6
- 2022年
- 背景:髓内钉具有中心固定、弹性固定和避免应力遮挡等优点,常被用于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的治疗。髓内钉置入前扩髓与非扩髓的选择各有优缺点,目前尚未形成一致意见。目的:总结目前扩髓与不扩髓研究的争议点,以及髓内钉扩髓与不扩髓在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方法:检索1900年1月至2021年3月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中文检索词为:"扩髓髓内钉、不扩髓髓内钉、股骨、胫骨、肱骨",英文检索词为:"Intramedullary reaming nail,non-reaming nail,femur,tibia,humerus",并辅以手工检索以查全文献。经纳入排除标准筛查,最终纳入57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在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治疗中,扩髓与不扩髓髓内钉固定各有优缺点,扩髓手术时间较长,肺脑栓塞风险高,但患者愈合快、术后锁钉断裂危险性小,而不扩髓手术时间相对较短,方便快捷。(2)扩髓引起的髓内压升高及肺脑栓塞常见于股骨干骨折,高转速及缓慢推进扩髓,可降低髓内压升高幅度,进一步降低肺脑栓塞风险。(3)扩髓将骨干离心血流转化为向心血流,同时局部释放促进骨折愈合的生长因子,使骨折部位成骨作用增强。(4)与非扩髓相比,适度扩髓可置入较大直径髓内钉,提高顶骨接触面积,使整体生物力学稳定性提高。(5)扩髓会导致髓内血运的破坏,但髓外血运将代偿性增生,以此弥补髓内血运的缺失。(6)肱骨远端骨折为避免医源性骨折的发生,选择扩髓髓内钉固定;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因其髓腔直径大,同时骨强度降低,选择非扩髓髓内钉固定疗效更好;而股骨干骨折由于周围软组织丰富,可提供良好血运,一般选择扩髓髓内钉固定;开放性胫骨骨折出于成本效用分析及避免感染风险的考虑,选择非扩髓髓内钉固定疗效更好;闭合性胫骨骨折扩髓后具有骨折愈合快、优良率高、患�
- 刘泽民吕欣
- 关键词:肱骨骨折脂肪栓塞
- TNF-α,IFN-γ,TGF-β及IL-10在骨关节结核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γ(IFN-γ)及白介素-10(IL-10)在骨关节结核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骨质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骨关节结核患者50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结核中心病灶TGF-β、TNF-α、IFN-γ及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TNF-α、IFN-γ、TGF-β及IL-10在结核组织中呈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P<0.05)。TNF-α和IFN-γ在增生性病变中的表达高于干酪性病变,TGF-β和IL-10在干酪性病变中的表达高于增生性病变(P<0.05)。增生性病变中,IFN-γ在坏死性结核肉芽肿中的表达低于非坏死性肉芽肿(P<0.05),TNF-α、TGF-β及IL-10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干酪性病变中,TNF-α在非坏死性结核肉芽肿中的表达高于坏死性肉芽肿,TGF-β在坏死性结核肉芽肿中的表达高于非坏死性肉芽肿(P<0.05),IFN-γ和IL-10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与正常骨组织细胞数相比,增生性病变与干酪性病变组织的成骨细胞数低,破骨细胞数高(P<0.05)。结论:TGF-β、TNF-α、IFN-γ及IL-10在骨关节结核组织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表达,对病情的发生发展及骨质骨量具有重要影响。
- 刘泽民马远征李大伟谢聪钦黄新刘志刘飞
- 关键词:骨结核转化生长因子-Β干扰素-Γ白介素-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