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艳丽

作品数:12 被引量:109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安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2篇水利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养分
  • 3篇植物
  • 3篇泡法
  • 3篇坡地
  • 3篇浸泡
  • 3篇浸泡法
  • 2篇氮磷
  • 2篇氮磷流失
  • 2篇地表径流
  • 2篇养分迁移
  • 2篇入渗
  • 2篇上举力
  • 2篇水垫
  • 2篇水垫塘
  • 2篇土壤
  • 2篇轴力
  • 2篇磷流失
  • 2篇绵土
  • 2篇纳米
  • 2篇纳米碳

机构

  • 12篇西安理工大学
  • 6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长沙理工大学

作者

  • 12篇刘艳丽
  • 10篇王全九
  • 6篇张鹏宇
  • 5篇赵光旭
  • 4篇柴晶
  • 3篇杨婷
  • 2篇周蓓蓓
  • 2篇张金明
  • 2篇张春财
  • 2篇杨丽萍
  • 2篇孙建
  • 2篇谭帅
  • 2篇吕金榜
  • 1篇徐迪
  • 1篇赵光绪
  • 1篇石彬彬

传媒

  • 4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水力发电学报

年份

  • 6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植物截留特征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5
2015年
为分析不同植物最大截留量,分别采用浸泡法和人工降雨法测定5种单株植物及其叶和茎的最大截留量,试验中用镊子夹住样本浸在水中30 min,取出控水1 min,待叶片不滴水时称重,或采用针孔降雨器模拟人工降雨,降雨强度是100 mm/h,降雨历时为4 min,最大截留量值为试验前后样本的重量差值,结果表明:(1)对丁玉米、大豆、酸枣、刺槐、紫花苜蓿而言,人工降雨法测得单位叶面积最大截留量值高于浸泡法,而人工降雨法测量茎最大截留量值均低于浸泡法;(2)不同植物茎最大截留量与株高和杆粗乘积、单株植物最大截留量与植株干重均呈线性正相关关系;(3)对于大豆、玉米、紫花苜蓿及酸枣而言,叶片的截留量值明显高于茎,说明叶片截留在植物截留中起到主要作用;(4)浸泡法测定的不同植物叶和茎最大截留量值与人工降雨法测定值均呈很好的线性函数关系;(5)叶长、叶宽、叶周长、叶鲜重与叶片最大截留量的相关性均不显著,而叶面积及叶干重与叶片最大截留量均遵循很好的线性函数关系,且不同植物叶片最大截留量相差较大,浸泡法测定值在30.07~122.84 g/m2之间,人工降雨法测定值在32.76~181.14 g/m2之间,因此精确分析植物降雨截留量时应考虑物种差异.
刘艳丽王全九杨婷吕金榜赵光绪
关键词:浸泡法
不同植物截留特征的比较研究
为分析不同植物最大截留量,本文分别采用浸泡法和人工降雨法测定了5种单株植物及其叶和茎的最大截留量,试验中用镊子夹住样本浸在水中30 min,取出控水1 min,待叶片不滴水时称重,或采用针孔降雨器模拟人工降雨,降雨强度是...
刘艳丽王全九杨婷
关键词:植株浸泡法
纳米碳对黄绵土水分运动及溶质迁移特征的影响被引量:9
2015年
以黄绵土为研究对象,均匀添加不同含量纳米碳(质量含量分别为0,0.001,0.005,0.01,0.05g/g),采用室内土柱试验分别测定土壤累积入渗量曲线、溶质穿透曲线及水分特征曲线,初步研究了纳米碳含量对黄绵土水分运动及溶质迁移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纳米碳的存在对土壤水分入渗过程产生阻碍作用,入渗率随着纳米碳含量增加而减小,Philip方程能较好地描述添加纳米碳的黄绵土入渗过程;(2)纳米碳可以提高土壤的持水能力,随着纳米碳含量增加,土壤饱和含水量增加,相同土壤水吸力下的土壤含水量增大,van Genuchten模型可较好拟合含有纳米碳的黄绵土水分特征曲线,进气吸力随纳米碳含量增加而减小,形状参数(n)随之减小;(3)纳米碳可以有效提高土壤吸持溶质能力,随纳米碳含量增加,初始穿透时间提前,完全穿透时间延长,弥散度增大;土柱被置换液完全穿透后,土样中Cl-平均含量随纳米碳含量增加而变大。
刘艳丽周蓓蓓王全九谭帅
关键词:纳米碳水分入渗水分特征曲线
短坡坡长变化对坡地风沙土产流产沙及氮磷流失的影响被引量:7
2016年
通过野外水流冲刷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坡长条件下坡面产流产沙及氮磷流失特征。结果表明,上方来水流量一定时,坡长越长,其坡面入渗量越大,径流量越小,且存在一个临界坡长,使得径流量和入渗量相当,累计径流量与坡长是负线性关系。随着坡长增加,产沙量增大,单位坡长的泥沙流失量在各坡长条件下差异并不显著(P>0.05)。累计泥沙量随着坡长增大而增大;幂函数比指数函数能更好的描述硝态氮和水溶性磷浓度变化过程;泥沙中硝态氮和有效磷的含量整体上随时间呈减小趋势。坡长越长,其养分富集率越大;随着坡长增大,存在一个临界坡长使得养分流失总量最大;土壤剖面硝态氮含量分布随着深度增大呈现出峰值特征,但是峰值存在的深度不同。土壤剖面有效磷主要积聚表层5cm以上,5cm以下有效磷含量极低。研究结果对进一步分析坡长对水土养分流失的影响具有参考价值。
赵光旭王全九张鹏宇刘艳丽柴晶
关键词:坡长养分迁移黄土坡地
自然条件下土壤沉降量与土壤容重、地表糙度间的变化关系被引量:3
2016年
为了研究自然条件下土壤沉降量与土壤容重、地表糙度间的变化关系。通过钢尺法、环刀法、链条法测定了自然条件下不同质地的土壤在平翻耕和垄作条件下的土壤沉降量、土壤容重、地表糙度,分析了土壤沉降量、土壤容重、地表糙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土壤沉降量与土壤容重、地表糙度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1)在一定的降雨动能的条件下,土壤的沉降量随降雨动能的累计总体呈减小的趋势,且垄作措施下土壤的沉降量均不小于平翻耕措施下的土壤沉降量;(2)翻耕后的土壤的容重随时间变化呈先增大后趋于原状土容重的变化趋势;(3)垄作条件下的地表糙度总体呈减小趋势,且壤土的地表糙度始终大于砂土的地表糙度;(4)土壤的沉降量与容重的变化量间存在较好的指数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均高于0.9;土壤的沉降量与地表糙度的变化量符合幂函数相关关系,其中砂土的地表糙度变化量与沉降量的相关性较壤土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993和0.936。这些研究结果对于预测自然条件下翻耕土壤的紧实程度,地表平整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柴晶王全九刘艳丽张鹏宇赵光旭
关键词:降雨沉降量容重地表糙度
植物叶片截留特征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植物最大截留量是分析植物截留量的重要参数,分别采用浸泡法和喷水法测定了13种植物叶片的最大截留量。结果表明:(1)不同植物叶片最大截留量相差较大,喷水法测定的植物叶片最大截留量从腊梅叶片的0.008g/cm2到小叶杨叶片的0.03g/cm2,差异性显著(p<0.05),因此精确分析植物截留量时应考虑物种差异。(2)叶长、叶宽、叶周长、叶鲜重与叶片最大截留量的相关性不显著,而叶面积与叶片最大截留量遵循线性函数变化。(3)对于刺槐、杏树、石楠、柿子、柳树、小叶杨、石榴、白榆树、竹子、马铃薯、腊梅叶片而言,喷水法测得叶片最大截留量大于浸泡法,对于毛豆、樱桃而言,浸泡法测量的最大截留量值大于喷水法测量值。
刘艳丽王全九杨婷吕金榜徐迪石彬彬张鹏宇
关键词:叶片浸泡法
反拱水垫塘底板块轴力在上举力作用下的变化规律探讨
2012年
为研究反拱水垫塘底板块轴力特征,以溪洛渡高拱坝和反拱水垫塘为参照,在高水头、大流量作用下,以反拱水垫塘在止水破坏、拱圈单底板块、五底板块和九底板块锚固分别失效为代表工况,对拱圈底板块的轴力在上举力作用下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拱圈底板块轴力产生和传递的机理是,底板块上举力诱导了底板块位移和锁定,锁定后相邻底板块产生了约束轴力,同时轴力又反过来向相邻底板块传递直至拱端。轴力沿程可分为冲击强振区和上下游强振区。在冲击强振区,底板块瞬时值较大,时均值小,脉动强度最大,拱圈底板能瞬时锁定形成瞬时拱;在上下游强振区,底板块瞬时值和时均值大,而脉动强度较小,拱圈底板块能长时间锁定形成局部拱。在3个强振区,底板块轴力的优势频率在小于0.2 Hz的低频窄带。试验条件下拱圈底板块不发生强度破坏、共振破坏。反拱水垫塘运用时,应控制底板块位移、减少拱圈锁定底板块数,才能使轴力分布在合理范围。
张春财孙建张金明杨丽萍刘艳丽
关键词:反拱水垫塘轴力
植被类型对黄土坡地产流产沙及氮磷流失的影响被引量:34
2016年
植被类型影响黄土坡地径流、土壤侵蚀和和养分迁移过程。该研究通过野外水流冲刷试验,对比分析了6种植被条件下坡面产流产沙及氮磷流失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大黄花拦蓄径流作用最为明显,而大豆最弱;产沙量随时间的变化会出现峰值特征,其中苜蓿控制土壤侵蚀作用要优于其他植被;径流中硝态氮和水溶性磷的浓度在放水初期随时间迅速衰减,而后趋于稳定,幂函数比指数函数能更好的描述径流中硝态氮和水溶性磷浓度变化过程;泥沙中的硝态氮含量随时间迅速衰减,而有效磷的含量则随着时间逐渐波动减小,二者的最高含量均发生在苜蓿地。养分的富集率与土壤侵蚀量成反比;径流硝态氮流失总量的大小关系为谷子>苜蓿>柠条>玉米>大豆>大黄花,水溶性磷流失总量的大小关系为谷子>玉米>柠条>大豆>大黄花>苜蓿,谷子、玉米、柠条、大豆、大黄花各自硝态氮和水溶性磷的流失总量基本相同(P>0.05);土壤剖面硝态氮含量随着深度增大呈现出峰值特征,且峰值存在的深度不同,土壤有效磷主要积聚在表层5 cm以上,5 cm以下含量极低。综上可知,野外草本植被在拦截径流、减少土壤侵蚀和控制养分流失方面要优于农田作物,在植被恢复中应广泛采用农地撂荒的方式进行恢复。
王全九赵光旭刘艳丽张鹏宇柴晶
关键词:植被水流冲刷水土流失黄土坡地
径流冲刷条件下坡地养分随地表径流迁移数学模型被引量:5
2016年
径流冲刷是土壤养分随地表径流流失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为了模拟径流冲刷作用对土壤养分流失的影响,依据饱和土壤条件下有效混合深度概念,建立了径流冲刷条件下坡面土壤养分向地表径流传递的有效混合深度模型。利用试验数据对模型径流养分质量浓度变化过程的效果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不完全混合模型在模拟径流养分质量浓度随放水时间的变化方面效果较好,决定系数均在0.9以上。通过不完全混合模型计算径流养分累计流失量,与实测数据差异很小,当养分为硝态氮时,计算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相对误差分别为6.6%(柠条)和5.9%(大豆),当养分为水溶性磷时,相对误差分别为1.1%(柠条)和2.3%(大豆),说明模型的模拟精度较高。在选择模型时,应根据计算精度和参数获取方便性等情况综合确定。
王全九赵光旭陶汪海刘艳丽张鹏宇柴晶
关键词:黄土坡面养分迁移地表径流
反拱水垫塘在上举力作用下底板块轴力的试验研究
2013年
以溪洛渡高拱坝和反拱水垫塘为参照,在高水头、大流量作用下,以反拱水垫塘在止水破坏、拱圈单底板块和九底板块锚固分别失效为代表工况,对拱圈底板块在上举力作用下的轴力进行试验研究。研究表明,拱圈底板块轴力产生和传递的机理是,底板块上举力诱导了底板块位移和锁定,锁定后相邻底板块产生了约束轴力,同时轴力又反过来向相邻底板块传递直至拱端。轴力沿程可分为冲击强振区和上下游强振区。在冲击强振区,底板块瞬时值较大,时均值小,脉动强度最大,拱圈底板能瞬时锁定形成瞬时拱;在上下游强振区,底板块瞬时值和时均值大,而脉动强度较小,拱圈底板块能长时间锁定形成局部拱。在三个强振区,底板块轴力的优势频率在小于0.2Hz的低频窄带。试验条件下拱圈底板块不发生强度破坏、共振破坏。反拱水垫塘运用时,应控制底板块位移、减少拱圈锁定底板块数,才能使轴力分布在合理范围。
张春财孙建张金明杨丽萍刘艳丽
关键词:水力学反拱水垫塘轴力上举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