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卯丹

作品数:5 被引量:121H指数:4
供职机构:贵州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社会
  • 2篇民族
  • 1篇侗寨
  • 1篇遗产价值
  • 1篇易地扶贫
  • 1篇易地扶贫搬迁
  • 1篇中华民族
  • 1篇少数民族
  • 1篇社会建设
  • 1篇社会文化
  • 1篇社会文化转型
  • 1篇特岗教师
  • 1篇梯田
  • 1篇农业
  • 1篇农业文化
  • 1篇农业文化遗产
  • 1篇权力
  • 1篇文化
  • 1篇文化转型
  • 1篇民族平等

机构

  • 5篇贵州民族大学
  • 2篇贵州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5篇卯丹
  • 1篇曾芸
  • 1篇周恩宇
  • 1篇王春光
  • 1篇孙兆霞

传媒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北方民族大学...
  • 1篇贵州民族大学...
  • 1篇民族学论丛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易地扶贫搬迁的实践及其后果——一项社会文化转型视角的分析被引量:100
2017年
易地扶贫搬迁作为一项政府性的组织行为和任务,在操作上过于注重经济效果的考量,较少从社会文化的视角加以审视,忽视其综合性的特征,应注重整个搬迁过程中社会文化转型的推动力。社会文化的转型使得组织和个体的观念与行动发生改变,也导致了权力的支配方式从显性转变为隐形,且支配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持续加强。所以,当前的易地扶贫搬迁在拆迁与生活安置等实践过程都需要加入特定时空条件下的社会文化治理要素,并慎重考虑贫困群众的意愿与适应能力,做好及时的成效评估,若非如此,则可能产生不愿看见的相应后果。
周恩宇卯丹
关键词:易地扶贫搬迁社会文化转型权力少数民族
梯田社会及其遗产价值--以贵州堂安侗寨为例被引量:5
2015年
之前对我国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认知及实践,由于较为重视物质和文化的视域,往往遮蔽了其他重要维度,而社会维度与生态智慧、物质与非物质等维度的互嵌性视角,是重新认知农业文化遗产的关键。文章通过实地田野调查,尝试探寻深嵌于侗族梯田社会的标志性文化及其内生的互嵌结构,进而挖掘蕴含其中的丰富社会价值和意义,即以梯田为主体的侗族同胞的社会记忆与合作传统;以鼓楼为中心的侗族社会规范和集体情感;"四个鬼"释义中的侗族人民的世界观和文化表达。并藉由梯田社会的知识和运行机理,提出遗产地建设的新思路,在推进在地性产业发展的同时,亦有利于生态资源保护与社会永续。
孙兆霞曾芸卯丹
关键词:农业文化遗产社会建设
“以心换心”:费孝通及中央民族访问团在贵州访问的经历与意义
2023年
20世纪50年代费孝通及中央民族访问团在贵州的访问经历,在贵州省乃至中国民族工作史及费孝通的学术生涯中,都是一个具有转折意义的大事件。对费孝通而言,访问团经历是其学术思想的转折点。对贵州而言,访问团在贵州参与的民族工作及其后果,本身就是一项长达70余年民族平等关系政策的省级实验,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经验,当下更可成为中国共产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省级样板。
卯丹
关键词:民族平等
人才扶贫被引量:8
2016年
在当前精准扶贫"攻坚战"中,人才扶贫的缺席是个不可忽略的问题。在扶贫过程中,不仅精准识别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持,动员和组织以及提升村庄合作水平、落实项目和发展经济等都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持。目前在扶贫第一线的人才主要是行政干部,他们有组织、行政优势,同时也存在缺乏专业技术、社会信任以及其他科层制的问题,从而影响到扶贫的精准效率和公正。特岗教师政策的成功和党建扶贫的经验为人才扶贫提供了很好的政策启示:人才扶贫应是精准扶贫的关键。为此,本文提出四方面的政策性建议。
王春光卯丹
关键词:特岗教师
从西北蒙古穆斯林到西南汉人——乌蒙高地卯氏家族历史与文化的个案分析被引量:9
2016年
构成汉民族的成分是多元的,不乏具有异文化背景的群体在漫长时期内融入。今日乌蒙高地的卯氏家族便是一例,其为明初六盘山归附明朝的蒙古穆斯林,在600余年的文化适应中,大部分成了汉人,其原因既有国家制度的推动,亦有人群主体能动性的自我适应。对"汉—少数民族"二分的方式长时段地看有明显解释力的局限,应看到人群在选择身份时具有一种"动态转化"的能力。
卯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