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龙飞

作品数:6 被引量:111H指数:3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篇低工资
  • 2篇有限混合模型
  • 2篇最低工资
  • 2篇就业
  • 2篇混合模型
  • 2篇工资
  • 1篇要素生产率
  • 1篇用水需求
  • 1篇正规化
  • 1篇政府
  • 1篇政府竞争
  • 1篇生产率
  • 1篇收入不平等
  • 1篇收入阶层
  • 1篇全要素生产率
  • 1篇最低工资标准
  • 1篇下调
  • 1篇阶层
  • 1篇经济增长
  • 1篇环境保护

机构

  • 6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作者

  • 6篇周龙飞
  • 4篇张军
  • 2篇赵达
  • 1篇许志伟
  • 1篇赵达
  • 1篇张军

传媒

  • 1篇经济研究
  • 1篇财贸经济
  • 1篇上海经济
  • 1篇统计研究
  • 1篇中国工业经济
  • 1篇金融管理研究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中国城镇家庭消费不平等的演变趋势及地区差异被引量:19
2019年
不平等问题主要分为收入不平等、消费不平等两个方面,在二者之中,消费不平等在诸多方面尤其值得关注。本文以家庭拥有的耐用品种类数量为基础,利用FMM模型测算了中国城镇家庭的消费不平等。该方法可以将每个家庭内生分类为不同的消费阶层,估计出不同消费阶层的占比及其特征参数,同时也能够推断出每个家庭属于不同消费阶层的条件概率。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1993—2012年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分析了中国城镇家庭消费不平等的演变趋势及地区差异,主要结论如下。(1)在全国层面上,中国城镇家庭消费不平等的演变趋势具有三阶段特征,且低消费阶层占比从1999年开始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2)在可比时期内,所有消费阶层的消费水平始终在提升,但高消费阶层的提升幅度在2001年之前大于低消费阶层,而2001年之后则恰好相反。(3)在任何年度,消费不平等程度几乎都表现为西部地区最低、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高,但东部地区的低消费阶层占比几乎始终低于中部和西部地区。(4)所有地区高消费阶层和低消费阶层的消费水平在可比时期内几乎均有所提升,但提升幅度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存在差异,特别是从2007年开始,中部和西部地区低消费阶层的消费水平要高于东部地区。
周龙飞张军
关键词:有限混合模型
最低工资的提高能成为产业升级的“催化剂”吗?
2017年
基于大推进理论不同行业相互创造需求的核心思想,本文构建的模型表明:本地不同的产品需求会导致经济体中多重均衡的存在,一种是高需求、正规化和高工资,另一种是低需求、非正规化和低工资,而最低工资的提高将促使部分以本地需求为主且具有产业升级潜力的不可贸易行业实现产业升级,即由非正规部门生产转化为正规部门生产。此外,本文利用2005年—2009年中国16省市城镇住户调查、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以及170个地级市的实际最低工资数据验证了上述结论,结果显示:随着本地实际最低工资的提高,以零售业为代表的不可贸易行业中的正规部门出现扩张,非正规部门出现收缩。本文利用分位数回归还发现:本地实际最低工资每提高1%将使全样本的实际工资提高0.31%~0.73%,其中,正规部门、非正规部门的实际工资分别变动0.40%~0.83%和-0.28%~0.16%。并且本地实际总支出也将随之增加0.072%,其中消费、食物、衣着、耐用品实际支出将分别上升0.055%、0.019%、0.09%和0.455%。这说明实际最低工资的提高有利于推动均衡转换,对满足特定条件的行业内部产业升级具有催化作用。
赵达张军周龙飞
关键词:最低工资就业
非线性定价有效吗被引量:2
2018年
非线性定价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阶梯电、水、气价格以及累进税率、通话套餐等。然而,价格信号的复杂性,使得消费者常常并未基于边际价格做出经济决策,关于非线性定价对于需求是否存在抑制的争论亦是此起彼伏。有鉴于此,本文基于Ito(2014)所提模型,利用广东省2010-2013年间各城市阶梯水价在时间维度和横截面维度的变异性以及微观住户月度用水消费数据,对消费者认知价格进行了甄别,并指出既往研究存在的识别问题。实证结果显示,住户当月消费基本是对上月平均价格而非边际价格或者期望边际价格做出反应,弹性约为-0.24。这说明,阶梯水价并未如设计初衷那样,通过跳跃性的价格激励机制降低住户用水需求,而是通过提高平均价格实现了对于住户用水的抑制。本文对于税率设计以及其他能源价格、通信套餐定价也有一定启发意义。
赵达周龙飞
关键词:用水需求
GDP增速的结构性下调:官员考核机制的视角被引量:63
2020年
2013年,中组部对地方官员考核体系作出了结构性调整,明确提出弱化GDP增速的考核权重,同时加强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考核。特征事实显示,考核指标的变化对地方政府投资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地方政府通过投资拉动经济增速的动力出现明显降低。本文随后构建了一个具有地方政府竞争行为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并定量分析官员考核如何通过改变地方政府投资来影响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定量分析表明:地方政府竞争会显著放大地区间外溢效应;当以GDP增速为考核指标时,某地增速调整会通过地方政府投资和地区间竞争对各地区的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当主要考核指标转变为环境保护时,各地区的实际经济增速均会经历结构性下调,但指标转变对受到外生冲击的地区产生的负面影响更大。福利分析表明,社会福利与环保力度呈倒U型关系,因而存在最优环保力度。本文基于官员考核机制转变的研究为理解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变化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张军张军许志伟许志伟
关键词:政府竞争官员考核经济增长环境保护
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对就业正规化的影响被引量:28
2017年
虽然最低工资政策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持正规部门低收入者生活水平,但本文发现其执行效果并不局限于此,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对中国经济存在"大推进"作用,即有利于更高工资、更高消费和正规化均衡的实现。结果显示:最低工资标准对正规部门就业者工资收入提升弹性大于非正规部门就业者,且从分位数看表现为"U"型,因此,最低工资标准上涨拉大了部门间和部门内就业者工资差距;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对消费支出刺激作用明显,每10%的增长预计能够带来四省市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增加约11.67亿元;随着本地实际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中的正规部门出现扩张,非正规部门出现收缩,而制造业和房地产业则呈现出"逆正规化"趋势。基于"大推进"理论,本文分析认为,在最低工资标准大范围、高频率、大幅度攀升背景下,需求和行业TFP增速是就业正规化出现行业异质性的重要原因。
张军赵达周龙飞
关键词:最低工资标准
1986年—2009年中国城镇地区的收入阶层划分与收入不平等——基于有限混合模型的测算
2020年
基于1986年—2009年中国城镇住户调查详尽的微观数据,本文使用FMM模型将历年样本中的家庭内生聚类为高、中、低三类收入阶层,并利用MLD指数的计算及分解方法分析了历年各个收入阶层之内以及不同收入阶层之间的收入不平等程度,及其对总体收入不平等程度的贡献大小。研究的主要结论包括:第一,尽管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低收入阶层占比仍然较大超过了50%,而且高收入阶层收入水平的上涨速度要远高于中、低收入阶层;第二,不同地区的收入阶层分布存在显著差异;第三,中国城镇地区的整体收入不平等程度表现出三阶段特征,低收入阶层的收入不平等程度一直都高于其他收入阶层;第四,组间收入不平等是目前中国城镇地区总体收入不平等的主要影响因素,低收入阶层的组内收入不平等贡献率始终要远高于其他收入阶层。如果上述趋势延续至今,那么调节收入分配的政策仍然十分必要,并尤其应当提高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以缓解中国的收入不平等问题。
周龙飞樊雨欣
关键词:收入阶层收入不平等有限混合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