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雨
- 作品数:2 被引量:27H指数:2
-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用微卫星技术研究珠江流域三个野生大眼鳜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被引量:4
- 2015年
- 采用微卫星标记技术,探讨了广西右江、左江及红水河三江段野生大眼鳜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自主开发了4对大眼鳜微卫星 DNA 引物,此外,还从28对鳜属微卫星通用引物中筛选出15对,19对标记均表现为高度多态性。对32尾右江(YJ)、35尾左江(ZJ)及36尾红水河(HSH)三地理群体野生大眼鳜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总群体的固定指数 Fix 范围为0.0014~1.000,表明19个位点在总群体内表现为杂合子缺失,其对环境的应对能力有所下降。遗传参数统计结果表明,总群体观测等位基因数(Na =19.4737)、香农指数(I =2.3998)、平均杂合度(Ave Het =0.7206)、多态信息含量(0.447<PIC <0.947)均显示:在哈温平衡下,大眼鳜3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但3群体遗传多样性存在差异,红水河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比左江群体、右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左江和右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为接近。群体间遗传分化水平较大(0.15>群体间近交系数 Fst =0.1539<0.25),15.39%的遗传变异来自于群体间,84.61%的遗传变异来自于群体内,群体内近交系数 Fis 为0.5761,各座位的基因流 Nm 分布范围较广(0.1474~8.9091),平均 Nm 值为1.3745,表明3群体间属于中等遗传分化水平,基因流基本顺畅,群体内的近交系数较高,容易引起遗传结构的变化。基于 Nei's 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显示左江群体与右江群体首先聚为一支,再与红水河聚为一支,符合其在地理位置上的关系。
- 杨慧荣欧阳徘徊李桂峰孙际佳赵会宏张勇夏雨王紫钰刘丽
- 关键词:大眼鳜微卫星
- 珠江流域3个野生大眼鳜群体的形态差异被引量:23
- 2016年
- 采用传统形态学和框架分析法,对广西三江段的右江(ZY)、左江(YJ)及红水河(HSH)野生大眼鳜(Siniperca kneri)群体的110个个体形态比例性状进行比较研究。利用SPSS17.0软件对33项(11项传统形态与21项框架形态)形态学可量性状比例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依据可量性状的LSD单因素比较分析结果,3个种群大眼鳜的显著差别主要体现在头部及尾部性状特征;其中,红水河群体分别与右江群体、左江群体在头部[HW/BL、ED/BL、U(10-11)]及尾部[CPL/BL、N(5-6)]存在显著差异,而右江群体与左江群体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比较大眼鳜群体形态差异上,框架结构性状C(1-11)、E(2-11)、F(2-10)、G(3-4)、I(3-9)、M(4-10)、K(4-9)、J(4-5)、T(9-10)、O(5-8)、N(5-6)、P(5-7)、R(7-8)、S(8-9),即大眼鳜的头部及躯干部框架性状可以作为解释其差异的主要成分,而传统形态外形大小则作为解释其差异的次要成分。LSD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和聚类分析结果均一致表明:左江群体与右江群体首先聚为一支,再与红水河群体聚为一支。以上结果显示:大眼鳜3个群体存在形态差异,且与其地理分布密切相关。本研究从形态特征上为珠江流域广西江段大眼鳜群体的划分提供科学数据,为大眼鳜优良品种的培育和种质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 杨慧荣欧阳徘徊李桂峰孙际佳夏雨王紫钰刘丽
- 关键词:大眼鳜野生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