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晶

作品数:3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毒性测试
  • 2篇监测预警
  • 1篇蛋白核小球藻
  • 1篇毒性监测
  • 1篇预警
  • 1篇预警体系
  • 1篇指示生物
  • 1篇生物毒性
  • 1篇生物综合
  • 1篇水环境
  • 1篇水环境监测
  • 1篇水质
  • 1篇球藻
  • 1篇重金
  • 1篇重金属
  • 1篇重金属胁迫
  • 1篇胁迫
  • 1篇环境监测
  • 1篇斑马
  • 1篇斑马鱼

机构

  • 3篇长江流域水环...
  • 3篇南水北调中线...
  • 2篇武汉理工大学

作者

  • 3篇王英才
  • 3篇张晶
  • 3篇王树磊
  • 1篇胡文
  • 1篇李立
  • 1篇李立
  • 1篇唐剑锋
  • 1篇史媛

传媒

  • 3篇人民长江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斑马鱼在Cu^(2+)胁迫下运动行为变化研究及其应用被引量:5
2018年
以斑马鱼为指示生物,系统研究了斑马鱼在Cu2+的胁迫下其运动行为变化规律,发现斑马鱼的游动速度、群体分布特征、分布区域与游动姿态均会发生明显改变。具体表现为:短期内斑马鱼的游动速度与游动距离,群体平均间距与紧凑度,平均短轴与平均长轴长度均会出现快速增加,在不同区域出现的概率差异缩小;随着时间延长,斑马鱼加速后的游动速度与游动距离,群体平均间距与紧凑度,平均短轴与平均长轴长度又会出现快速下降,在不同区域出现的概率又重新分化。随着毒害的进一步加深,斑马鱼的运动能力会进一步下降,表现为各运动参数的变幅收窄。分析斑马鱼的这些运动特征,可以判断水体中Cu2+的浓度。对6种典型毒物的测试结果表明,与传统采用鱼类死亡作为判断终点的毒性测试方法相比,利用鱼类行为变化的测试方法能显著缩短测试时间,提高测试灵敏度。
王英才王树磊唐剑锋李立张晶
关键词:毒性测试斑马鱼
生物综合毒性监测技术进展与多源生物预警体系被引量:8
2017年
为进一步推动生物综合毒性监测技术的应用,对发光菌、藻类、溞类和鱼类作为指示生物进行生物综合毒性测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分析了4种指示生物在综合毒性测试中的优点与不足,发现了不同指示生物在检测范围、检测时间及检测限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现实复杂的污染物构成现状,单一指示生物难以全面、高效、客观地检测评价污染物的毒性,需要将4种指示生物进行联合预警,充分发挥不同指示生物的优势,才能达到最佳的预警效果。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多源生物联合预警技术体系,并在丹江口水源区对17种常见典型污染物进行了测试研究。测试结果表明,多源生物预警技术能显著提高预警效率。
王英才王树磊胡文史媛李立张晶
关键词:毒性测试指示生物监测预警
蛋白核小球藻对4种重金属胁迫的响应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为了利用藻类对水体重金属进行监测预警,以蛋白核小球藻为指示生物,研究了重金属Cd^(2+)、Cr^(6+)、Mn^(2+)、Pb^(2+)对藻类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重金属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抑制作用总体表现为随着重金属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抑制率一般在0~48 h内迅速增加,随后增长速率有所减缓,至96 h抑制率达到最大。蛋白核小球藻的抑制率与重金属浓度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与吸光度、叶绿素相对含量的变化相比,F_v/F_m对重金属胁迫的响应变化最为稳定和敏感,因此更适合作为检测指标监测重金属。从EC_(50)值的比较看,Cd^(2+)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毒性最大,其次是Cr^(6+)和Pb^(2+),Mn^(2+)的毒性最小。
王树磊陈珊王英才史媛张晶
关键词:生物毒性重金属蛋白核小球藻水环境监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