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敖杰

作品数:10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海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气象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双偏振
  • 4篇双偏振雷达
  • 4篇雷达
  • 4篇降水
  • 3篇云系
  • 3篇可降水量
  • 3篇降水量
  • 3篇大气可降水量
  • 2篇对流云
  • 2篇对流云系
  • 2篇云水资源
  • 2篇增雨
  • 2篇水汽
  • 2篇水资源
  • 2篇人工增雨
  • 2篇卫星资料
  • 2篇反演
  • 1篇地基GPS
  • 1篇地形
  • 1篇影响因素

机构

  • 10篇海南省气象科...
  • 6篇南海气象防灾...
  • 2篇海口市气象局

作者

  • 10篇李光伟
  • 10篇敖杰
  • 7篇黄彦彬
  • 3篇黄巧明
  • 2篇黄光瑞
  • 2篇崔丹
  • 2篇何媛

传媒

  • 2篇干旱气象
  • 1篇海南大学学报...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热带生物学报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6
  • 1篇201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南岛大气可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利用1981-2010年ERA-I再分析资料和探空资料,分析了海南岛夏半季、冬半季平均大气可降水量(PW)的年际变化趋势、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海口和三亚月平均PW年变化均存在一个单峰结构,最高值(8月)与最低值(1月)的比值均大于1.8。冬夏半季PW差异值为18.1~20.0mm,夏半季和冬半季平均PW与海拔高度存在负相关,季节和五指山地形因素对PW空间分布有重要影响;夏半季和冬半季平均PW距平曲线正负极值所在年份分别与EI Nino和La Nina事件年有比较明显的对应关系;EOF分析显示,夏半季和冬半季平均PW的第1模态空间分布均呈现全区域一致性负值分布,其时间系数正负值转变均发生于2003年,即大气可降水量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
李光伟李春鸾敖杰何媛黄彦彬
关键词:大气可降水量EOF水汽水汽含量
海南岛30年空中云水资源时空特征分析
2022年
为了解海南岛空中云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利用ERA-I再分析资料分析了1981—2010年海南岛夏半季、冬半季、年平均大气可降水量(PW)、总云量(TCC)、低云量及高云量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海南岛区域PW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具有南湿北干、海洋大于陆地、夏半季大于冬半季的特点,海南岛年平均PW低值中心位于五指山地区,南海海域为相对的高湿区;海南岛西部及华南沿海是华南地区年平均总云量低值区,华南地区高值中心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南海南部是次高值区域,海南岛夏半季和冬半季总云量最大值分别为63.20%和54.26%;海南岛夏半季以高云为主,高云量大于44%,冬半季以低云为主,低云量最大值为41.88%,高云量则普遍小于17%;海南岛PW年变化为明显单峰结构,8月为峰值。30年海南岛PW和总云量年平均距平存在较明显的年代际变化。
李光伟邢峰华敖杰敖杰
关键词:大气可降水量云量水汽
基于地面、MODIS和FY-2C等卫星资料反演海南云水资源的研究
黄彦彬李光伟敖杰黄巧明崔丹陈巡智
海南省是中国唯一一个全部位于热带地区的省份,水资源丰富,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导致地区性、季节性干旱时有发生。水汽是形成云的必要条件,计算和分析空中云水资源的特征,科学评估其开发利用潜力,是人工增雨开发空中水资源要解决的问...
关键词:
关键词:云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影响因素
海南省旱季人工增雨效果评估技术研究
崔丹袁正腾黄巧明何媛李光伟敖杰
2014~2015年,对海南省开展的旱季人工增雨作业历史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历史资料概况,对所产生的作业效果进行初步评估。该研究通过对历史资料分析,挑选出有效个例,用统计分析方法建立区域对比模型,并通过物理检验,验证播...
关键词:
关键词:旱季人工增雨
2016—2021年海南中部山区对流云系特征分析
2023年
选取2016—2021年3—9月双偏振雷达数据等资料,对海南中部山区对流云系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海南中部山区共951次对流云系个例,占同期海南全岛对流云系总数(4412次)的21.55%。其中,变暖高压脊和南海低压槽是相对最易引发海南中部山区对流云系的天气系统,分别发生207次和189次。3月和4月是海南中部山区对流云系在全岛对流云系总数占比最高的两个月份,占比均超过30%。13:00—17:00是海南中部山区对流云系的主要发生时段,共计发生777次。中部山区对流云系空间的移向大多为东北和东南方向,引导气流以西南和西北气流为主;其云系移动速度以6~10 km·h^(-1)及11~15 km·h^(-1)两个区间的频次最多,分别为306次和229次;云系的移动距离主要集中在11~15 km和16~20 km。山区对流云系典型个例在云系初期出现明显“ZDR柱”现象,且中低层的双偏振相关系数值较低,云系中部有强雷达回波悬垂。
邢峰华黄彦彬李光伟毛志远敖杰黄光瑞黄巧明
关键词:双偏振雷达
一次典型南海季风槽云系的双偏振雷达特征分析
2022年
鉴于过往对于南海季风槽降水云系的研究多以数值模拟或气象卫星数据为主,而以双偏振雷达对其展开详细分析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因此为了加强海南省西沙永兴岛双偏振雷达在南海季风槽降水云系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笔者以2021年10月17日发生在海南省西沙永兴岛附近的一次典型南海季风槽所引起的热带扰动降水云系为基础,同时结合S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地面自动站降水观测等资料对其展开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该次热带扰动云系主要受南海季风槽影响,南海海域高空风场存在明显辐合,叠加高空偏东急流带来了丰富水汽、副热带高压带明显西伸等多重因素在过境永兴岛期间发生持续性降水;该次热带扰动云系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在其第2和第3发展阶段对流属性占据主导地位,10:00~11:00期间混合云系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及雷达回波顶高出现小幅跃升,且云系内部小部分区域在高空5 km以上高度出现弱的“Z_(DR)柱”现象;在混合云系发展成熟期(11:00~12:00),云系内部超过50 dBZ的区域主要集中在6 km以下的中低层,云系的差分反射率(Z_(DR))超过1 dB的区域面积显著变大,相关系数(CC)基本维持在0.9~1区间.
邢峰华黄彦彬李光伟敖杰
关键词:双偏振雷达降水云系
基于CloudSat卫星资料的海南岛及南海北部海域云垂直结构特征研究
李光伟邢峰华敖杰毛志远李春鸾黄彦彬
云的垂直结构是天气气候模式中重要云特征参量,对云微物理特征也有重要影响。该研究利用4年CloudSat和CALIPSO卫星联合数据2B-CLDCLASS-LIDAR及海口风廓线雷达,对华南地区及海南岛等典型区出现频率和垂...
关键词:
关键词:人工增雨作业卫星资料
海南岛一次强飑线系统演变的双偏振特征分析
2023年
2020年4月22日发生在海南岛的一次长生命史飑线系统导致海南岛中北部地区遭受大风、强降雨等气象灾害影响。结合常规气象资料及双偏振雷达等探测数据对该次飑线天气系统的演变发展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次飑线天气过程发生在副热带高压带西北边缘地区,地面受准静止锋控制,冷空气强度偏弱,主要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配合地面辐合线及合适的热力条件提供较好的环境触发因素。在飑线成形至后续发展演变过程中,雷达反射率因子始终保持较强盛状态(大片云体超过55 dBZ);在飑线初始阶段(16:20—16:43),云系内部的差分反射率因子(ZDR)出现大片区域超过5 dB(垂直方向伸展至8~9 km);在飑线影响过程中海口站和文昌站上空的ZDR均在降水前期达到最大值,随后伴随降水的逐渐增大而进入减弱阶段,差分传播相移率(KDP)基本与降水强度的变化呈现同升同降趋势。此外,地闪频数在降水前期15~20 min内有明显跃升趋势,并且较ZDR提前6~12 min左右达到最大值,比KDP提前24~48分钟左右达到最大值。
邢峰华黄彦彬李光伟李光伟李思腾
关键词:上升气流双偏振雷达
海南岛热带孤立对流云系特征
2023年
孤立对流云系是海南岛一种重要的对流云系形态,深入研究其发展演变规律有助于对流云系识别追踪及提升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效率。基于2015—2020年海南岛S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CINRAD/SA-D)探测资料,对典型孤立对流云系个例的双偏振特征以及全岛范围内孤立对流云系的发展演变特征开展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海南岛孤立对流云系典型个例(2020年7月26日)在发展阶段出现明显差分反射率(ZDR)柱和差分相移率(KDP)柱,证明云系内部对流运动较强。2015—2020年3—9月海南岛共计发生475次孤立对流云系个例,占对流云系个例(4017次)的11.82%;西南低压槽、变暖高压脊及南下冷锋3种天气系统较易触发孤立对流云系。3—6月孤立对流云系高发,占比76.84%,明显高于其他月份;3月是孤立对流云系个例发生频次最多的月份,孤立对流云系占对流云系的47.48%。一日之中,14:00—17:00孤立对流云系出现频次最多,占总次数(475次)的72.84%。海南岛孤立对流云系在西南及中部山区高发,占比约88.84%;移向以偏东北及偏东南方向为主,主要受偏西风、偏南风影响;移动速度主要集中在6~20 km·h−1,移动距离主要为6~20 km,超过半数的孤立对流云系移动距离未超过20 km。
邢峰华黄彦彬李春鸾黄菲婷李光伟敖杰
关键词:统计特征双偏振雷达
海口地区GPS反演大气可降水量中加权平均温度模型构建及其应用被引量:2
2022年
地基GPS反演大气可降水量(precipitable water,PW)中,加权平均温度(Tm)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为提高海南岛PW反演的精度和可靠性,基于海口站2008—2010年探空数据计算的Tm,分析Tm时间变化特征及其与地面气象要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2008—2012年数据建立Tm单因子、多因子回归模型和加入年积日的回归模型,并利用2013—2014年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进一步基于2012年5—10月数据对基于Tm单因子和多因子模型的GPS反演PW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本地化单因子、两因子Tm模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000和1.978 K,与Bevis公式、常数法相比,本地模型误差较小,与探空资料计算的Tm有良好的一致性。与Bevis模型相比,基于本地单因子和多因子Tm模型的GPS反演PW与探空资料计算的PW相关性更高,偏差更小;与多因子线性模型相比,基于加入年积日的Tm模型的GPS反演PW精度明显提高。本地化Tm模型能更好满足海口地区地基GPS反演PW。
李光伟黄光瑞黄光瑞敖杰
关键词:大气可降水量加权平均温度地基GPS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