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易平

作品数:4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对外合作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大戟
  • 1篇胆碱酯酶
  • 1篇丁酰胆碱酯酶
  • 1篇豆科
  • 1篇学成
  • 1篇生物碱
  • 1篇糖苷
  • 1篇中药
  • 1篇专利信息
  • 1篇总黄酮
  • 1篇总黄酮含量
  • 1篇苦参
  • 1篇苦参碱
  • 1篇花蕾
  • 1篇花楸
  • 1篇化学成分
  • 1篇黄酮
  • 1篇黄酮含量
  • 1篇挥发油
  • 1篇挥发油化学成...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贵州医科大学
  • 1篇贵州大学
  • 1篇百色学院
  • 1篇云南省德宏热...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毕节医学高等...

作者

  • 4篇易平
  • 1篇杨雪飞
  • 1篇张丽萍
  • 1篇李建文
  • 1篇李守岭
  • 1篇王跃虎
  • 1篇苑春茂
  • 1篇林昌虎
  • 1篇王道平
  • 1篇郝小江
  • 1篇何腾兵
  • 1篇黄烈军
  • 1篇李国明
  • 1篇顾玮
  • 1篇张东东
  • 1篇熊燕
  • 1篇丁茹
  • 1篇高晓宇

传媒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中草药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食品安全质量...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中国钩藤相关发明专利的信息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钩藤是中药宝库中的重要药材,具有息风定惊、清热平肝的功效,用于治疗高血压病、惊痫抽搐、小儿惊啼等。本文就2016年8月以前的钩藤属中药所涉及的3 304项发明专利申请信息进行检索整理,在基础研究部分数据采集于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CSCD),专利态势分析部分数据来源于中国科学院专利在线分析系统,并就专利年度、地区、专利技术年代、专利权人以及所涉及关键技术进行系统的分析概括,深入剖析钩藤相关发明专利申请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由于钩藤含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和化学成分而越来越受市场青睐;其专利申请热度逐渐提高,但仍存在较大局限性,专利质量也有待提高。钩藤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具有广阔前景。
高晓宇丁茹易平王道平何腾兵林昌虎
关键词:钩藤中药专利信息
白刺花花蕾化学成分及其抑制丁酰胆碱酯酶活性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本研究对民间广泛食用的豆科植物白刺花(Sophora davidii(Franch.) Skeels)花蕾进行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分析。采用色谱分离方法,从白刺花花蕾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通过多种波谱学手段及文献对比的方法鉴定其结构分别为9α,14β-二羟基苦参碱(1)、槐胺碱(2)、9α-羟基槐胺碱(3)、7α-羟基槐胺碱(4)、槐果碱(5)、9α-羟基槐果碱(6)、苦参碱(7)、9α-羟基苦参碱(8)、13α-羟基苦参碱(9)、9α-羟基-7,11-脱氢苦参碱(10)、槐定碱(11)、白羽扇豆碱(12)、14α-羟基白羽扇豆碱(13)、3,4-二甲氧基苯甲醇7-O-β-D-吡喃葡萄糖苷(14)、2-苯乙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15)和丁香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16)。其中,化合物1是一个新的生物碱,化合物3、4、8~10和12~16共11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花部位中获得。二氯甲烷萃取部位及苦参碱(7)对丁酰胆碱酯酶有一定的抑制活性,抑制率分别为31%和35%。研究解析了民间食用白刺花花蕾的部分物质基础,明确了其抑制丁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化合物,为白刺花的天然产物开发提供了化学基础。
邱天雯张东东施银仙龙美芝李建文王跃虎杨雪飞易平
关键词:豆科白刺花生物碱苦参碱丁酰胆碱酯酶
黔产黄苞大戟中1个新的megastigmane糖苷
2021年
目的研究黔产黄苞大戟Euphorbia sikkimensi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相硅胶、RP-C18、HPLC、Sephadex LH-20等色谱技术对黄苞大戟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NMR、MS等现代谱学技术进行化学结构鉴定。结果从黄苞大戟8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S,9S)-布卢姆醇-6′-O-没食子酸酯(1)、(6R,9S)-布卢姆醇-6′-O-没食子酸酯(2)、ent-kaurane-3-oxo-16β-17-diol(3)、ent-16α,17-dihydroxy-atisan-3-one(4)、短叶苏木酚酸甲酯(5)。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megastigmane糖苷类化合物,命名为黄苞大戟苷A;化合物2~5首次从黄苞大戟中分离得到。
杜彩霞易平陈俊磊熊燕熊燕黄烈军苑春茂黄烈军顾玮
黑果腺肋花楸挥发油化学成分及总黄酮含量分析研究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研究黑果腺肋花楸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组成及质量分数,分析其总黄酮含量。方法采用超声波提取法提取黑果腺肋花楸果实中的挥发油和总黄酮,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 GC-MS)进行分析鉴定,各挥发性化学成分的质量分数采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以芦丁为标准品,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进行总黄酮含量的分析测定。结果黑果腺肋花楸挥发油经GC-MS分析,共鉴定出36个挥发性化学成分,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84.14%。芦丁标准品呈现良好线性关系(r^2=0.9997),总黄酮类化合物的平均含量为0.233%,标准偏差(standard deviation,SD)为0.01291,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为5.53%。结论黑果腺肋花楸中的挥发性成分以烷烃类、酯类、羧酸类、醇类几类化合物为主,其果实中总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较低。
李国明张丽萍易平李守岭
关键词:黑果腺肋花楸挥发油总黄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