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娜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天津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含水
  • 2篇含水介质
  • 1篇迁移
  • 1篇淋滤
  • 1篇淋滤液
  • 1篇垃圾
  • 1篇垃圾淋滤液
  • 1篇胶体
  • 1篇氨氮
  • 1篇氨氮吸附

机构

  • 2篇天津科技大学

作者

  • 2篇李海明
  • 2篇张荣海
  • 2篇李娜
  • 2篇康旭
  • 2篇夏雪桐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含水介质胶体释放与氨氮吸附分配特征被引量:1
2015年
以天津市滨海地区粉砂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批试验,研究了不同水溶液氨氮浓度作用下含水介质胶体的释放规律,表征了释放的胶体粒径和电位,揭示了含水介质固体颗粒和胶体对氨氮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水溶液氨氮浓度作用下,含水介质释放的胶体浓度、粒径和电位存在一个临界氨氮浓度。当水溶液氨氮浓度小于临界浓度时,释放的胶体浓度、粒径和电位都逐渐减小;大于临界浓度时,三者随水溶液氨氮浓度变化很小。临界氨氮浓度为70 mg/L时,含水介质释放的胶体浓度为1.4 g/L,胶体平均粒径和电位分别为2.1μm和-16 m V。含水介质固体颗粒对氨氮的吸附等温线符合线性模型。胶体对氨氮的吸附等温线符合对数曲线,吸附量随着水溶液氨氮浓度的增大先快速增加,然后变得缓慢。双电层理论和吸附电中和理论很好地揭示了含水介质释放的胶体浓度、粒径和电位的变化规律。
李娜李海明夏雪桐张荣海康旭
关键词:含水介质氨氮
垃圾淋滤液胶体在含水介质中迁移-滞留规律
2016年
运用室内砂柱试验,研究垃圾淋滤液通过含水介质时胶体浓度的变化规律,胶体在砂柱不同位置的滞留情况以及含水介质对胶体的阻滞作用。研究发现,胶体相对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大致为"S"型,直至试验结束也并未完全穿透;沿水流方向,距进水口越远胶体迁移速率越小,含水介质对胶体的阻滞作用越大。在进水口0~60 cm之内胶体的突破时间稍稍早于示踪剂,其迁移速率略大于示踪剂;而60~100 cm之间胶体的突破时间稍稍晚于示踪剂,胶体的迁移速率小于示踪剂;60 cm处二者正好相等。垃圾淋滤液胶体在砂柱中不同位置滞留情况不同,在距进水口0~20 cm内,胶体累积滞留量随时间不断增加,累计滞留量最多;距进水口20~40 cm、40~60 cm段累计滞留量随时间先增多后减少;60~80 cm、80~100 cm段累计滞留量随时间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趋于稳定。
康旭李海明李娜夏雪桐张荣海
关键词:垃圾淋滤液胶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