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涵

作品数:9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前期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文化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媒介
  • 2篇新闻
  • 2篇网络
  • 2篇文化
  • 1篇大学生
  • 1篇当代大学生
  • 1篇电视
  • 1篇电子世界
  • 1篇新闻发布
  • 1篇新闻发布会
  • 1篇新闻观
  • 1篇新闻教育
  • 1篇新闻学
  • 1篇学问
  • 1篇遗忘
  • 1篇隐私
  • 1篇隐私保护
  • 1篇政府新闻
  • 1篇书院
  • 1篇四大书院

机构

  • 9篇郑州大学

作者

  • 9篇李涵
  • 4篇张兵娟
  • 1篇韩笑恬
  • 1篇孙欢欢

传媒

  • 2篇新闻研究导刊
  • 1篇新闻知识
  • 1篇当代传播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新闻爱好者
  • 1篇青年记者
  • 1篇广西科技师范...
  • 1篇教育传媒研究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17
  • 1篇201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传播学视角下中国传统书院学礼研究——以宋代为例被引量:1
2021年
书院是中国传统教育过程中独具特色的形式。书院学礼作为中国礼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传播特点和传播效果。书院学礼以相对封闭的书院空间为传播环境,以圣贤榜样为传播者,以儒家经典和经史子集为主要传播内容,以各类语言非语言符号为传播媒介,以对儒生德性和德行的影响为传播目的,在潜移默化中促成立志明心、希圣希贤、修己成人、经世济民的传播效果,具有示范性、认同性、践行性、非功利性、情感性等特点。对书院学礼传播再阐释,能够增进家国天下的担当意识,强调德智并举的价值导向,激发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
张兵娟李涵
关键词:书院宋代四大书院
媒介批评在微信平台的新发展——以“冷眼看电视”公众号为例
2017年
网络媒介批评是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产生的新事物,可以定义为:批评主体以网络为载体,对媒介现象与传播行为作出的分析评判与价值判断。此定义中的批评主体包括所有可以通过网络表达自己心声和意见的公众与媒体自身。
李涵
关键词:媒介批评公众看电视互联网网络
由知而信、由信而行——当代大学生礼文化认知与文化自信现状考察被引量:1
2022年
本文考察了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礼文化的内容认知、价值认同和实践倾向,揭示了大学生整体礼文化认知水平并不理想的现实,并对认知情况与价值认同、实践意向等的正相关性进行了验证和说明,据此提出了通过增强礼文化认知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自信的传播路径。
张兵娟李涵
关键词:大学生
正心诚意做学问,不忘初心为人民--评《清园闲墨--新闻与人生的交响》
2021年
《清园闲墨——新闻与人生的交响》一书是李彬以个人化视角“弹奏”的新闻与人生交相辉映的一首“交响乐”。它既为新中国新闻学留下了有意义的“私人记忆”,又为一个时代“存档立照”留下了很有参考价值的“家国叙事”。本研究从“请教马克思”“立足中国土”“涵养新闻人”等三个方面论述了李彬的新闻思想,充分展现出李彬“正心诚意做学问、不忘初心为人民”的初心。
张兵娟李涵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教育
媒介镜像下的国企职工生活空间建构——以《郑州晚报》对郑州国棉厂的报道为例
2017年
纺织工业在郑州的城市工业发展史上举足轻重,郑州国棉厂可谓老郑州的城市名片,承载着几代人的城市记忆。本文选取《郑州晚报》与国棉厂有关的新闻报道作为主要研究素材,运用文本分析及文献研究的方法,借助报纸资料忠实严谨的记录特点建构起以国棉厂为代表的城市和人民生活空间的发展全景,从而进一步延伸出对空间变迁的历史解读和知识性思维拓展。既考察了媒介文本呈现与城市生活空间的关系,也对郑州整个地域形象及城市发展变迁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韩笑恬李涵孙欢欢张艺航
关键词:《郑州晚报》
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被遗忘权”研究被引量:14
2016年
欧盟委员会自2012年正式提出"被遗忘权",各国学者对其进行了不同方面和程度的探索研究,本文通过梳理文献,按照概念、性质界定、各国发展状况、实践中的问题等几方面,明确"被遗忘权"目前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方向,同时提出三方面启示,以图发掘新的研究视角,对"被遗忘权"的中国实践有所助益。
李涵
关键词:个人信息隐私保护大数据
政府新闻发言制度与国家形象建构——基于2017年上半年中国外交部新闻发布会的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本文通过对2017年上半年中国外交部128场新闻发布会的梳理,如"频次、主题、内容、涉及关系、态度"等,揭示作为公共传播重要形式的政府新闻发布在构建国家形象中的作用。这些新闻发布会通过观照不同内容、立场、关系,建构了强大和平的对外"他我形象"和亲切负责的对内"自我形象",并通过公共传播与国家形象的双向互动,反作用于公共传播的各方面。
李涵
关键词:公共传播国家形象新闻发布会
现代媒介图景对文化认同及同一体建构的影响——读《认同的空间:全球媒介、电子世界景观与文化边界》
2017年
戴维·莫利和凯文·罗宾斯在其著作《认同的空间:全球媒介、电子世界景观与文化边界》中,对文化认同与文化边界、欧洲认同危机、全球媒介新景观、现代传播与故乡情结等进行了梳理与解读,认为欧洲的文化认同正在面临来自"他者"的危机,但也正是"他者"构建了欧洲同一体,形成多元统一的认同。此外,全球媒介新景观和图像业也在塑造新的媒介秩序、文化关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故乡"也受其影响,成为遥不可及的"乌托邦"。本文将从以上这些方面梳理莫利和罗宾斯的媒介研究思想。
李涵
关键词:文化认同故乡情结
《七夕奇妙游》对文化记忆的浪漫想象与当代重构被引量:2
2022年
七夕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在近年来的传承与发展中被标签化为“中国情人节”。《七夕奇妙游》利用视听符号,全面激活七夕节,并由古人七夕的星空仰望、闺阁祈愿、男女之爱、生之向往等节日价值衍生出航天巡游、女性逐梦、中国浪漫、家国力量等当代价值,在传承基础上重构了七夕节日的文化内涵。《七夕奇妙游》通过传统的文化价值、个体价值和黏合群体的社会价值实现了节日文化记忆在当代的价值延伸,强化了文化记忆在道德引导和文化自觉方面的作用,为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张兵娟李涵
关键词:文化记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