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乐
- 作品数:14 被引量:99H指数:7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体质指数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发生肌少症的影响被引量:15
- 2020年
-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BMI)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发生肌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468例RA患者和223例年龄、性别相互匹配的健康对照者,采用生物电阻抗法,利用Inbody720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BMI、骨骼肌量、四肢骨骼肌量、体脂百分比以及蛋白质含量。根据体质量/身高2(kg/m2)计算出BMI,并将BMI分为4组:消瘦组(BMI<18.5),正常组(18.5≤BMI<24),超重组(24≤BMI<28),肥胖组(BMI≥28);根据四肢骨骼肌量/身高2(kg/m2)计算出四肢骨骼肌指数(ASMI)作为肌少症的评判标准。结果①RA组患者消瘦百分比高于对照组(12.6%vs 4.5%,χ2=11.086,P=0.001);②RA组患者肌少症的发生率为51.1%,高于对照组的肌少症的发生率24.2%(χ2=44.593,P<0.0001);③RA组BMI、骨骼肌量、四肢骨骼肌量、蛋白质含量低于对照组,而体脂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0.05);④RA组不同BMI分组间肌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437,P<0.0001),表现为BMI消瘦组和正常组肌少症发生率高于超重或肥胖组(P<0.0001),并且BMI消瘦组肌少症的发生率最高,超重和肥胖组之间肌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RA发生肌少症组患者的年龄大于RA未发生肌少症患者,而BMI低于RA未发生肌少症组患者(P<0.05);⑥RA发生肌少症组与RA未发生肌少症组间BMI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437,P<0.0001);其中RA发生肌少症组BMI消瘦和正常百分比高于RA未发生肌少症组,而超重和肥胖百分比低于RA未发生肌少症组(P<0.01);⑦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BMI正常组RA患者为参照,消瘦组RA患者发生肌少症风险增高,而超重或肥胖组RA患者发生肌少症风险降低,此外,蛋白质含量为RA患者发生肌少症的保护因素,而年龄和体脂百分比为RA患者发生肌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RA患者肌少症的发生率较高;BMI是RA患者发生肌少症的保护因素。
- 杨乐张宝管石侠侯丽丽程靖蒋建华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体质指数
- 颈围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关联性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研究颈围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合并高尿酸血症(HUM)患者的关联性。方法选择2011年4~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人群168例,其中71例NAFLD合并HUM患者为研究组,97例单纯NAFLD患者为对照组。以性别分组,分析各亚组体格测量指标与胰岛素抵抗指数(IR)的相关性;并以NC均值四分位数进行分组,比较各亚组中NAFLD合并HUM的患病率及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结果研究组体质指数、NC、腰围、腰臀比、内脏脂肪面积、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及三酰甘油较对照组均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对照组降低(P <0. 05);研究组NC与IR呈正相关(r男=0. 362,r女=0. 494,P <0. 05); NC下1/4位点组的NAFLD合并HUM的患病率及MS患病率低于NC上1/4位点组(P <0. 05)。结论 NAFLD合并HUM患者较单纯NAFLD患者NC增加,其原因可能是胰岛素抵抗加重及代谢综合征患病率的增高所致。
- 张宝侯丽丽管石侠程靖杨乐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高尿酸血症颈围
- 肥胖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骨骼肌、血脂的关系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分析肥胖患者的人体成分及血清代谢指标,并探讨肥胖患者发生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该院体检中心参加体检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选取肥胖患者170例为肥胖组,根据血尿酸水平将其进一步分为高尿酸组和非高尿酸组;选取111例体质量指数(BMI)在正常范围的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两组血清代谢相关指标[尿酸、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空腹血糖(GLU)]、人体成分分析参数[BMI、体脂肪、体脂百分比、骨骼肌质量、腰臀比、内脏脂肪面积等]及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分析肥胖患者发生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肥胖组较对照组BMI、体脂肪、体脂百分比、骨骼肌质量、腰臀比、内脏脂肪面积、血清尿酸、TC、TG、LDL-C及GLU水平升高,而血清HDL-C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高尿酸组骨骼肌质量、TG水平明显高于非高尿酸组,而高尿酸组年龄、HDL-C水平低于非高尿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骼肌质量和TG两个变量均是肥胖患者发生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肥胖人群存在血清代谢异常及较高的高尿酸血症患病风险,肥胖患者骨骼肌质量、TG水平是发生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
- 程靖张宝管石侠范云姗侯丽丽杨乐蒋建华
- 关键词:肥胖血脂尿酸骨骼肌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机体脂肪和肌肉成分分析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应用多频生物电阻抗分析法,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机体脂肪以及肌肉状况。方法选取RA患者353例(RA组)与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343例(对照组),采用人体测量及多频生物电阻抗法测量两组的身高、体质量、体质指数(BMI)、腰围、臀围、体脂肪(BFM)、体脂百分比(PBF%)、内脏脂肪面积(VFA)、肌肉量(SLM)、去脂体质量(FFM),并根据四肢肌量计算身高校正后的四肢肌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RA组BFM、PBF%、VFA、肌少症发生率均显著增高(P<0.01);SLM、FFM、四肢肌量、身高校正的四肢肌量均显著降低(P<0.01);RA组在不同的BMI范围内肌少症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两组各自组内,随着BMI的增加,肌少症的发生率均呈下降趋势(P<0.01)&结论RA患者更容易出现脂肪增加以及肌肉减少,且肌少症的发生率随着BMI的增加而降低.
- 管石侠张宝侯丽丽程靖杨乐蒋建华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体脂肪骨骼肌
- 肺癌患者肌少症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肌少症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肺癌患者78例(肺癌组)和体检人群78例(对照组),以生物电阻抗法行人体成分测量,以身高校正的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SMI)定义肌少症。结果肺癌组肌少症发生率(61.5%vs 17.9%,χ^(2)=30.943,P<0.001)及内脏脂肪面积(VFA)(P<0.001)高于对照组,平均蛋白质量、去脂体质量(FFM)、肌肉量(SLM)、四肢骨骼肌量(ASM)及ASMI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肌少症组肺癌患者平均体质量、体质指数(BMI)、蛋白质、FFM、SLM、ASM、ASMI及体脂肪(BFM)低于非肌少症组肺癌患者(均P<0.05)。肺癌患者不同BMI分组间肌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vs 62.5%vs 33.3%,χ^(2)=13.569,P=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SMI与身高、体质量、BMI、蛋白质、FFM、SLM及ASM呈正相关(均P<0.001),与年龄、体脂百分比(PBF)呈负相关(均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BMI(OR=-1.997,95%CI:0.046~0.400,P<0.001)、高ASM(OR=-2.696,95%CI:0.012~0.389,P=0.003)是肺癌患者并发肌少症的保护因素。结论肺癌患者肌少症发生率高,维持合适的高BMI及ASM水平是肺癌患者发生肌少症的保护因素。
- 祖爽郝丽蒋建华管石侠侯丽丽程靖杨乐李会贤吴寒寒张宝
- 关键词:肺肿瘤发生率影响因素
-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血清短链脂肪酸水平的变化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大鼠血清短链脂肪酸(SCFA)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36只雄性SD大鼠经过普通饲料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两组,普通饮食组(NC组)和高脂饮食组(HF组),每组各18只。HF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NC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分别于实验第4、8及12周每组各处死6只大鼠。生物化学法检测肝组织匀浆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ELISA法检测肝组织匀浆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1β、IL-18;气相色谱法检测血清SCFA,主要包括乙酸、丙酸、正丁酸。结果与同期NC组相比,HF组肝组织匀浆中TG、TC及LDL-C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组第4、8及12周肝组织匀浆中IL-6、TNF-α、IL-1β、IL-18水平均较同期NC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期NC组相比,HF组血清中乙酸、丙酸及丁酸含量之和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与同期NC组比较,HF组乙酸含量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酸和丁酸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AFLD大鼠血清SCFA水平升高,SCFA在NAFLD发病机制中可能产生一定作用。
- 杨乐张宝管石侠侯丽丽程靖蒋建华
- 关键词:高脂饮食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短链脂肪酸
- 神经系统危重症患者危重症营养风险评分及营养评估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针对神经系统危重症患者,探究危重症营养风险评分的价值,为临床营养支持奠定基础。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病房2016年7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神经系统危重症患者59例,进行危重症营养风险评分(Nutric评分),分为低分组(O~4分)31例及高分组(5~9分)28例,分别于入ICU后的第1天(次日)、第7天,测定其一般指标[体质量指数(BMI)、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中段围(MAC)及上臂中段肌围(MAMC)]对所有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初步评估,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白蛋白(ALB)、前蛋白(PA)、血红蛋白(Hb)及淋巴细胞绝对数(LY)水平作为营养指标,入ICU后第7天,对两组患者进行主观综合评价(SGA),同时记录两组患者28d内病死率。结果人住ICU后第1天,两组TSF、MAC、MAM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ICU后第7天,高分组TSF、MAC、MAMC分别为(0.943±0.484)cm、(24.143±3.203)cm、(21.187±2.625)cm,均显著低于低分组的(1.185±0.403)cm、(26.981±2.731)cm、(23.265±2.327)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90、3.672、3.223,均P〈0.05)。入住ICU后第1天,高分组血清ALB、Hb分别为(34.5±7.3)g/L、(103.68±13.5)g/L,低分组分别为(39.0±6.9)g/L、(122.29±20.4)g/L,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66、4.168,均P〈0.05);入ICU后第7天,高分组血清ALB、PA、Hb、LY分别为(30.6±5.1)g/L、(146.0±77.0)mg/L、(83.9±11.9)g/L、(1.123±0.535)×10^9/L,均显著低于低分组的(35.8±5.5)g/L、(209.9±105.1)mg/L、(105.8±19.2)g/L、(1.709±1.377)×10^9/L。与入ICU后第1d比较,高、低分组患者7d时的血清ALB、Hb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9、2.042、5.817、3.
- 何超张宝管石侠侯丽丽程靖杨乐蒋建华
- 关键词:神经系统危重病
- 不同严重程度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人体成分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不同严重程度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身体成分特点。方法选取自2021年5月至2022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2例COPD患者纳入COPD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100例健康者纳入健康组。通过生物电阻抗分析比较COPD组与健康组的身体成分差异。使用一秒钟用力呼气量评估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别纳入轻度组(n=45)、中度组(n=34)、重度组(n=33),比较各组患者的身体成分差异。结果COPD组去脂组织、去脂组织指数、肌肉量、骨骼肌质量、骨骼肌质量指数、总液体量、细胞内液、细胞外液、蛋白质、无机盐均低于健康组,脂肪质量、脂肪质量指数、体脂百分比均高于健康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与健康组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去脂组织指数、骨骼肌质量指数低于中度组与轻度组,且中度组低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患者的身体成分与健康人群存在差别,其中,去脂组织指数、骨骼肌质量指数与COPD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
- 李会贤孔德润侯丽丽管石侠程靖杨乐祖爽吴寒寒张宝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营养状况身体成分生物电阻抗分析
-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成年人体成分测量指标的检测分析被引量:15
- 2019年
- 目的探讨安徽省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成年人体成分检测指标的差异,为安徽省成年人的健康指导及慢性疾病预防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的4 944位体检者,按性别不同分为男性组2 556人和女性组2 388人;再对不同性别组按不同年龄(y)分为5组[18≤y <30岁组;30≤y <40岁组;40≤y <50岁组;50≤y <60岁组;y≥60岁组(在男性中为60≤y≤83岁组,在女性中为60≤y≤81岁组)];比较男性组和女性组体成分测量指标(体质指数、体脂肪含量、体脂百分比、腰臀比、内脏脂肪面积、去脂体质量、骨骼肌肉量、骨矿物质含量、蛋白质含量及浮肿指数)差异,同时分析不同性别人群上述各项体成分测量指标在不同年龄层的变化。结果①女性组体脂肪含量、体脂百分比及浮肿指数均高于男性组,其余各项指标男性组均高于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②男性体质指数、体脂肪含量和腰臀比在30≤y <60岁各年龄组均高于18≤y <3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体脂百分比、内脏脂肪面积和浮肿指数在y≥30岁各年龄组均高于18≤y <3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去脂体质量、骨骼肌肉量、骨矿物质含量及蛋白质含量在y≥50岁各年龄组均低于18≤y <3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女性体质指数、腰臀比及内脏脂肪面积在y≥30岁各年龄组均高于18≤y <3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体脂肪含量、体脂百分比及浮肿指数在y≥40岁各年龄组均高于18≤y <3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去脂体质量、骨骼肌肉量、骨矿物质含量及蛋白质含量在y≥60岁组均低于18≤y <3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安徽省成年人体成分存在性别差异,女性体脂肪含量高于男性,男性内脏脂肪面积及骨骼肌肉量高于女性;成年人体成分在不同年龄间亦存在�
- 杨乐张宝管石侠侯丽丽程靖蒋建华
- 关键词:体成分性别年龄疾病预防
- 老年营养风险指数与老年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康复的关系被引量:12
- 2022年
- 目的探究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与老年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状况、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12例行胃癌切除术的老年胃癌患者(年龄≥60岁)为研究对象。采用GNRI对患者术前营养状况进行回顾性评估,分析GNRI与围手术期营养状况、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的关系。应用ROC曲线探讨GNRI预测术后并发症的价值。结果老年胃癌手术患者术前营养风险发生率为45.07%,GNRI≤98分的患者与GNRI>98分的患者相比,术前、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5~8天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及淋巴细胞计数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GNRI<92分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较GNRI>98分的患者长(P<0.05),且随着GNRI评分的下降,并发症的发生呈现上升趋势(P<0.001)。GNRI与术后并发症关系的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为Ⅲ~Ⅳ期及GNRI<92分是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GNRI对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AUC=0.639,95%CI:0.570~0.703,P=0.001,截断值为92.21)。结论可采用GNRI对老年胃癌患者行术前营养评估,对GNRI<92.21分的患者要积极进行营养治疗,以改善围手术期营养状况,加快术后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吴寒寒蒋建华程靖范云珊侯丽丽管石侠杨乐祖爽李会贤张宝胡安拉
- 关键词:胃癌围手术期营养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