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超

作品数:9 被引量:224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湿地
  • 2篇生态
  • 2篇生态风险
  • 2篇湿地公园
  • 2篇水质
  • 2篇公园
  • 1篇淡水生物
  • 1篇地表水
  • 1篇地表水环境
  • 1篇遥感
  • 1篇遥感影像
  • 1篇中国湖泊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生态风险评价
  • 1篇生态服务
  • 1篇生态服务价值
  • 1篇生态服务价值...
  • 1篇生态旅游
  • 1篇湿地生态

机构

  • 9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武汉大学
  • 1篇郑州师范学院
  • 1篇湖北科技学院
  • 1篇深圳市深港产...

作者

  • 9篇杨超
  • 7篇王学雷
  • 4篇吕晓蓉
  • 2篇王智
  • 2篇姜刘志
  • 2篇厉恩华
  • 2篇张青
  • 2篇张婷
  • 1篇蔡晓斌
  • 1篇班璇
  • 1篇李仁东
  • 1篇耿军军

传媒

  • 3篇湿地科学
  • 2篇湖泊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湿地科学与管...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1974-2017年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演变及驱动力分析被引量:54
2019年
利用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数据(1974、1979、1984、1990、1996、2001、2006、2009、2014和2017年)解译得到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结合研究区44年的气温、降水量、水位等气象水文数据,构建LUCC经验统计模型和计算景观格局指数,探讨1974-2017年洪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强度指数由1974年的207增加到2017年的249.36,人类开发利用湖滨带的程度增强,到2017年约有30%的自然湿地转化为坑塘、农田和滩地及建设用地.不同地表覆盖类型的景观格局指数均发生了较大变化,2000年以后湖滨带逐渐形成了以养殖为主的低矮围景观.总体上景观趋于破碎化、连通性降低、稳定性变弱.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强度指数与景观格局综合指数呈较显著的正相关,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84,土地利用强度增加则景观更加破碎、斑块之间的连接程度减弱、区域的景观聚集度下降和景观异质性增加.总体而言,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受人为干扰影响明显,开展封湖育草自然恢复与建立植被恢复示范区相结合,构建自湖滨至湖心的梯度变化完整的湿生植被-挺水植被-漂浮植被-浮叶植被-沉水植被的水生植物群落,退耕还草、退垸还湖、修复湖滨带植被,大幅度提高洪湖的自净能力,增加其水生植物多样性,实现湿地的有效修复,改善其结构和功能,维系洪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张莹莹蔡晓斌杨超宋辛辛李仁东厉恩华王学雷
关键词:遥感影像景观格局变化
我国典型区域地表水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现状及其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82
2019年
为了解我国典型地表水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现状与生态风险,本文通过历史数据收集,利用风险商评价模型(RQ)与风险简单叠加模型(RQSUM)对我国5个典型地表水环境中丰水期的抗生素污染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①5个区域内地表水在丰水期(4~9月)主要受到8种抗生素污染的生态风险,分别是磺胺甲基异噁唑(SMX)、磺胺甲基嘧啶(SM)、红霉素(ETM)、罗红霉素(RTM)、四环素(TC)、氧土霉素(OTC)、诺氟沙星(NOR)和氧氟沙星(OFL);②5个区域内首要的抗生素污染类型为SMX和ETM,SMX对长江三角洲和巢湖流域的RQ_(SUM)贡献率分别为91. 1%和98. 5%,ETM对江汉平原、珠江三角洲和黄河三角洲的RQ_(SUM)贡献率分别为94. 4%、81. 8%和60%;③根据RQSUM值大小对5个区域内受到抗生素污染的生态风险由高到低排序为:江汉平原(20. 204)>长江三角洲(8. 769)>巢湖流域(2. 692)>黄河三角洲(1. 943)>珠江三角洲(1. 222).
刘昔王智王学雷李珍杨超厉恩华位慧敏
关键词:地表水污染现状抗生素生态风险贡献率
广东省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现状及开发建议被引量:4
2016年
广东省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包含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重要湿地等多种类型。基于环保部、国家林业局等公布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及湿地公园相关数据,对广东省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建设状况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广东省湿地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湿地资源破坏严重、结构不完善、布局不合理等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梅岑岑杨超姜刘志
关键词:湿地资源湿地公园生态旅游
湖北省国家湿地公园评估标准体系探讨被引量:14
2014年
为了规范湖北省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实现国家湿地公园科学有效的管理,根据湖北省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管理现状,采用专家咨询法、频度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等方法,建立了包括湿地生态系统、湿地资源、湿地环境、湿地价值、管理基础、建设情况和附加分7类24个评估指标组成的湖北省国家湿地公园评估标准体系,并给出了每个因子的权重、赋值范围以及具体的定量化评估方法。运用该评估体系,对湖北省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和漳河国家湿地公园进行了试评估。结果表明,该评估体系能够科学地反映湖北省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与管理中的不足,区分国家湿地公园的层次与建设情况,可以用来指导湖北省国家湿地公园的规范建设。
杨超王学雷张青石道良张婷姜刘志
关键词:国家湿地公园
基于MIKE21和灰色模式识别模型的洪湖水质模拟与评价被引量:11
2018年
认识自然和人为因素驱动下湖泊水环境质量的响应和变化规律,有利于更精确地进行湖泊水质模拟和评价。运用二维水质模型和灰色模式识别模型评价了不同污染源削减方案对洪湖水质的影响。基于2012年实测地形、水文、气象、水质和污染源定量输入,建立了洪湖二维水动力和水质耦合模型。模拟结果显示:水位率定和验证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 10和0. 08 m,总氮、总磷、铵态氮和高锰酸盐指数的率定误差分别为0. 171、0. 009、0. 110和0. 627 mg/L,验证误差分别为0. 191、0. 020、0. 079和0. 689 mg/L,水动力模型和水质模型的模拟结果满足精度要求。不同管理措施方案下洪湖水质的恢复效果比较显示,洪湖蓝田和下新河入水口各污染物指标浓度减少50%方案下,水质的恢复效果最好,全湖总氮、总磷、铵态氮和高锰酸盐指数均值减少率分别为37. 2%、35. 1%、37. 3%和21. 3%,全湖Ⅴ类水质水域基本不存在,全湖90%的区域水体水质综合等级达到Ⅲ类。影响洪湖水质恶化的驱动因子中,关键因素是径流入湖所携带的四湖流域上游地区的非点源污染物。应大力控制上游地区的非点源污染,积极开展洪湖东北部和西北部的湿地水生植被生态修复工程,恢复水体的截污和自净能力。
张婷王学雷耿军军班璇杨超吕晓蓉
关键词:水质模拟MIKE水质评价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洪湖水质指标预测研究被引量:37
2016年
为了掌握洪湖水质未来的变化情况以及预防污染事件的发生,建立了一个BP神经网络水质指标预测模型。利用洪湖1990~2014年的水质指标实测数据作为学习样本,选取了pH、溶解氧(DO)、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总氮(TN)、总磷(TP)6项指标作为预测参数,建立了BP神经网络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洪湖水质指标进行了预测,同时引入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与GM(1,1)灰色预测模型与该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的水质指标的相关性系数都在0.998以上,平均相对误差都控制在2.5%以内,对单个指标的预测相对误差也都小于9%,明显优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和灰色预测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精度较高,预测速度快,能够相对准确地预测大部分水质指标,可以有效地应用于洪湖以及其它水域水质指标的预测和水质趋势的预警预报系统中。
张青王学雷张婷杨超吕晓蓉
关键词:水质BP神经网络
基于SPI的旱涝气候演变及对洪湖水位的影响分析
2020年
利用洪湖市气象站逐月降水数据和洪湖水位站水位资料,计算不同时间尺度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及其干旱等级,分析洪湖市旱涝气候演变及不同时间尺度旱涝气候事件演变特征,探讨降水量、不同时间尺度SPI与洪湖水位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洪湖市近62年来干旱年和洪涝年频次和等级均相差较小,不同季节旱涝变化及等级频次分布存在一定差异,洪湖市呈湿润化演变趋势,SPI以0.086/10年的速率弱增长,春、秋季SPI呈下降趋势,干旱略加剧,夏、冬季SPI呈增长趋势,洪涝加剧;洪湖水位与降水变化趋势一致,但时间上有所滞后,洪湖水位与SPI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程度因SPI的时间尺度存在一定差异,其中SPI3与水位相关性最好,利用3个月时间尺度的SPI3来监测洪湖水位变化,两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可以采用SPI3指数监测洪湖水位。
邓艳君周守华杨超夏智宏刘凯文
关键词:旱涝SPI水位
应用物种敏感性分布评价中国湖泊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的生态风险被引量:15
2018年
为总体了解我国主要湖泊水体重金属污染现状与生态风险,本文通过历史数据收集,利用物种敏感性分布(SSD)模型与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我国18个湖泊或水域中6种重金属(Zn、Cd、Cr、Cu、Hg和Pb)的分布情况以及其对湖泊淡水生物的潜在生态风险(PAF)和联合生态风险(ms PAF).结果表明:在18湖泊中,6种重金属在湖泊水体中的浓度由高至低依次为Zn(均值为17.06μg/L,范围为4.03~29.33μg/L)、Pb(均值为9.33μg/L,范围为0.04~33.7μg/L)、Cr(均值为5.56μg/L,范围为0.65~40.0μg/L)、Cu(均值为3.71μg/L,范围为0.02~10.2μg/L)、Cd(均值为1.17μg/L,范围为0.01~13.6μg/L)和Hg(均值为0.19μg/L,范围为0.03~1.04μg/L);18个湖泊中重金属的分布情况由3个主成分反映,F1(Cu、Zn、Hg)、F2(Pb、Cd)和F3(Cr、Cu)的贡献率分别为28.50%、24.17%和18.40%,其分布情况受经济和地域差异影响较小;SSD模型显示,不同重金属对全部淡水生物的HC5值不同,从小到大依次为Cu>Cr>Hg>Cd>Pb>Zn,淡水生物对重金属Cu的敏感性最高,对重金属Zn的敏感性最低;将选取的18个湖泊按ms PAF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呼伦湖(67.0%)>鲁湖(56.7%)>洱海(52.7%)>金银湖(52.3%)>太湖(40.5%)>墨水湖(39.3%)>滆湖(30.2%)>鄱阳湖(26.8%)>洪泽湖(23.1%)>高宝卲伯湖(22.4%)>巢湖(20.7%)>乌梁素海(19.7%)>东湖(19.1%)>梁子湖(4.0%)>汤逊湖(2.0%)>洞庭湖(1%)>洪湖(0)=骆马湖(0).研究结果对于了解我国淡水湖泊水质现状和环境安全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为湖泊的进一步保护与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刘昔王智王学雷杨超宋辛辛吕晓蓉李珍
关键词:湖泊重金属淡水生物生态风险物种敏感性分布
五个时期谷城汉江湿地的景观变化及其生态服务价值评估被引量:8
2019年
南水北调工程是实施中国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解决北方缺水问题的重大战略工程,它的修建将对汉江中下游流域湿地景观格局及价值产生重大影响。以汉江中游典型湿地——谷城汉江湿地为研究对象,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利用1991年、2000年、2007年、2013年和2017年的Landsat TM/ETM+/OLI影像,采用支持向量机和人工解译的分类方法,对研究区地物进行遥感分类,研究5个时期谷城汉江湿地的景观格局及其变化;采用修正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估算了5个时期谷城汉江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结果表明,与1991年相比,2007年,谷城汉江湿地总面积减少,斑块数量增多,景观破碎度加大;与2007年相比,2017年,湿地面积在增大。谷城汉江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1991年的4 813.98×10~4元减少至2007年的3 825.88×10~4元,2017年又增加至4 255.27×10~4元;在湿地的各种单项服务价值中,水文调节服务价值在5个时期中最大;在各种类型湿地中,河流生态系统的水文调节、废物处理、提供美学景观、维持生物多样性和食物生产服务价值都最大;江心洲的原材料生产和气体调节的服务价值都最大;河流和河漫滩气候调节的服务价值都较大;江心洲和河漫滩保持土壤的服务价值都较大。
吕晓蓉王学雷王学雷刘昔
关键词:景观指数南水北调水文情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