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静

作品数:15 被引量:196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影响因素
  • 3篇城市
  • 2篇低空
  • 2篇远程
  • 2篇农业
  • 2篇安全格局
  • 2篇城市化
  • 1篇地理
  • 1篇新区
  • 1篇议题
  • 1篇远程连接
  • 1篇争鸣
  • 1篇争鸣栏目
  • 1篇中国农业
  • 1篇人均国内生产...
  • 1篇生态
  • 1篇生态实践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生态系统服务
  • 1篇水环境

机构

  • 14篇中国科学院
  • 9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天津市农业科...
  • 2篇北京大学
  • 2篇长沙学院
  • 2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对外经济贸易...
  • 1篇卡尔加里大学
  • 1篇新疆大学
  • 1篇哥伦比亚大学
  • 1篇亚利桑那州立...

作者

  • 14篇林静
  • 9篇蔡建明
  • 2篇程哲
  • 1篇王虎
  • 1篇何书金
  • 1篇杨振山
  • 1篇黄耀欢
  • 1篇朱晓华
  • 1篇王岱
  • 1篇周建平
  • 1篇房世峰
  • 1篇魏峰
  • 1篇袁丽华
  • 1篇林静
  • 1篇韦小泉
  • 1篇刘毅

传媒

  • 3篇地理学报
  • 1篇光电子.激光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经济地理
  • 1篇城市
  • 1篇中国科学院院...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世界地理研究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社会科学文摘
  • 1篇城市与环境研...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无人机应用发展关键基础设施与低空公共航路网规划被引量:2
2022年
当代无人机特点是数量众多、应用范围广、活跃频次高和用户众多。对于安全运行,高标准的无人机软硬件系统可靠性和鲁棒性至关重要。无人机运行高度依赖于新技术和外部高技术基础设施。其中,低空公共航路网(又称低空“天路”)是一种保障低空无人机安全和高效运行的关键新型基础设施。深入研究与推进低空“天路”为核心的无人机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发展城市空中交通网、助力智慧交通发展非常有意义。文章在梳理无人机应用关键基础设施的基础上,进行了基于低空“天路”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未来展望。
廖小罕徐晨晨叶虎平谭翔房世峰黄耀欢黄耀欢
关键词:基础设施
1984—2013年中国PPP发展的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被引量:22
2018年
以1984--2013年中国PPP的省域面板数据为基础,描述和分析了中国PPP项目发展的时空格局和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对PPP发展空间分布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识别和测度。研究发现:1984年以来中国PPP发展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PPP项目总体呈现波动增长趋势;空间上PPP项目分布存在显著的非均衡性,总体呈现东部多中西部少的格局;GDP、城镇化率、财政收入和资金总量等因素通过交互作用共同影响了中国PPP的发展,但在影响程度上存在差异。该研究为开展PPP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方法,也为中国PPP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同时为PPP模式的宏观决策提供了参考,建议PPP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要立足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因地施策。
程哲韦小泉林静蔡建明
关键词:PRIVATE影响因素
近30年中国农业源氮磷排放的格局特征与水环境影响被引量:17
2021年
揭示农业源氮磷排放的空间格局、变化特征及其与水环境状况的关系,对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投入的合理配置以及区域农业生产结构优化均至关重要。基于这种认识,建立参数化估算模型测算了1990—2017年中国省域尺度的农业源氮磷排放;从总排放量、单位面积排放量和排放重心迁移三个方面研究农业源氮磷排放的变化特征,并通过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揭示农业源氮磷排放与水环境状况的关系。研究发现:1990—2017年中国农业源氮磷排放整体上呈随机分布,表明氮磷排放在省际之间并无显著的相互依赖性,主要受省内因素影响。研究期内年均氮磷总排放量最高的省份依次是河南、山东、四川、湖北、河北、安徽和江苏省,格局特征相对稳定但排放重心经历了东西向的往复式转移并具有北偏西方向的总体转移趋势,其中,氮、磷排放的重心分别向北偏西33.52°和15.45°方向转移了33.94 km及52.31 km。在格局研究基础上,结合空间维的格局特征和时间维的变化特征,将31个省份的氮磷排放划分为高排放增长型、高排放平稳型、高排放倒“U”型、中排放增长型、中排放倒“U”型、低排放增长型、低排放倒“U”型和低排放近似“U”型八类,并利用2017年的自动监测站水质数据进一步验证了氮磷排放与水环境状况的关系。研究结果可作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中重点区域瞄准的依据。
马恩朴蔡建明林静林静郭华韩燕
关键词:水环境状况
中文科技期刊建设特色品牌栏目的途径——以《地理研究》“观点与争鸣”栏目为例被引量:19
2016年
【目的】系统介绍中文科技期刊如何结合微信来打造具有学术影响力的特色品牌栏目,为其他中文科技期刊打造特色栏目提供参考。【方法】以我国地理学的三大权威中文科技期刊之一——《地理研究》的"观点与争鸣"栏目为例,介绍《地理研究》"观点与争鸣"栏目创立的背景、特色栏目的建设途径及取得的成绩。【结果】《地理研究》"观点与争鸣"栏目取得了高下载、高阅读、影响力广等好成绩,引起了良好的学术反响,对进一步增强期刊的总体水平与提高期刊竞争力及影响力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结论】优质的论文、特色的品牌栏目与微信等新媒体是突出刊物特色、增强期刊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有效方法,对于促进中文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朱晓华袁丽华王岱林静何书金刘毅
针对低空微小型无人机的轻量型YOLOv5检测算法
2024年
针对低空微小型无人机对公共安全造成威胁的问题,本文基于YOLOv5(you only look once v5)网络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移动端的轻量型目标检测模型YOLOv5_SS。该模型以轻量型网络ShuffleNetv2替换YOLOv5原有的主干网络,引入SENet(squeeze-and-excitation networks)注意力机制,并采用Soft-NMS(soft non-maximum suppression)算法提升对密集重叠目标的检测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数据集上对低空微小无人机进行检测的平均精确率均值(mean average precision@0.5,mAP_(50))为92.75%,精度为90.49%,参数量为0.2374 M,浮点运算数为0.9千兆浮点运算(giga floating-point operations,GFLOPS)。具有检测精度高、内存占用率低的特点,有利于在移动终端上部署且在复杂背景及密集目标的场景下均有较好的检测效果。
魏峰周建平谭翔林静田莉王虎
乡村振兴的本质是城乡融合被引量:8
2019年
准确把握城乡发展的基本规律对于科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至关重要,为避免国家宏观战略落实到地方层面时的盲目性,笔者对乡村振兴的若干基本议题作了理性思考。从定义、内涵和本质3个层面分析了乡村的独特性,进而在城乡互动视角下审视了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角色、乡村变迁的大趋势及乡村问题的根源,将提升乡村生活品质和就业机会作为推动城乡互动转型的关键,并明确了乡村振兴所仰赖的多重价值;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乡村振兴的路径框架和重点内容体系;从城乡融合中的人本化视角提出了乡村振兴应该特别关注的三方面探索。
蔡建明马恩朴林静
关键词:城乡互动城乡融合
人地系统远程耦合的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29
2020年
在越发紧密关联的全球化世界中,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日益需要跨系统思维和超区域政策。这首先要求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学科要提升自身对跨区域资源环境问题的洞察力,因此就有必要推动地理学传统研究框架的适应性创新和变革。远程耦合作为聚焦于"远距离人类与自然耦合系统之间社会经济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理论框架,有极大的潜力和优势来促进这一理论创新进程。为了缩小国内外在远程耦合领域的研究差距,论文基于文献研究和笔者对远程耦合框架的理解,从远程耦合的理论建构、经验证据、重点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4个方面介绍了该理论框架及其应用进展,并提出3个方面的展望来激发新的研究。综述表明,由于远距离人类活动不断增长以及大尺度自然过程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在远程连接、全球化和城市化维度上均存在大量远程耦合的经验证据;目前学术界对远程耦合框架的应用主要集中于生态系统服务、远程耦合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及土地变化科学3个方面;同时得益于理论操作化的进展,目前开展远程耦合研究已具备较好的方法支持。基于此,论文认为,为应对新兴的现实科学命题,基于远程耦合框架的地理学研究应当在人地关系网络系统的理论创新、远程耦合动力机制和远程耦合的调控工具集3个方面实现突破。
马恩朴蔡建明韩燕廖柳文林静
关键词:人地系统生态系统服务
远程耦合视角下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解释被引量:31
2019年
传统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驱动力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并未充分考虑远距离相互作用的影响,对全球化世界中由远距离相互作用驱动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日益缺乏解释力。鉴于此,本文旨在将远程耦合(Telecoupling)理论框架引入到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动力机制研究中来。在概述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驱动力研究的基础上,从驱动力背景的变化出发,切入远程耦合框架的介绍,并基于此给出远距离相互作用驱动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经验证据;认为远程连接、全球化和城市化是远距离相互作用驱动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3种主要形式;进而提出建立"时—空—事"三位一体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解析路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近远程驱动力分解和基于网络的跨系统综合研究是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驱动力研究中应用远程耦合框架的重点内容。
马恩朴蔡建明林静韩燕廖柳文韩炜
关键词:远程连接城市化
国外城市农业的角色演变、潜在效益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被引量:13
2021年
作为新兴的农业形式,城市农业本质上是一项以食物生产为直接目的的城市生态工程,有望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作出积极贡献。据此,文章首先从历史视角回顾了国外城市农业的发展历程,进而基于文献证据,论述了城市农业在环境、社会和经济三个维度上的潜在效益,并以特拉维夫市的绿色城市项目为例,对城市农业多功能效益的具体表现予以鉴析。基于此,文章进一步指出中国在发展城市农业方面尚存在诸多技术缺口,为了应对城市化时代可能面临的重大挑战和缩小城市农业发展上的国内外差距,中国应在建立技术法规与标准体系、提升规划设计与实施水平、促进城市农业装备研发应用和加强多学科技术集成方面及早开展行动。
马恩朴蔡建明林静林静韩燕
关键词:城市农业生态实践环境效益
科技型创新区人本化构建的国际实践及启示被引量:2
2018年
创新和创新区已日益成为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元素,在科技和人才日渐成为激发城市创新型经济,及促进城市活力的主导甚至决定性因素的当今时代,尤为如此。通过对欧洲、北美和亚洲三个不同类型的科技型创新区国际最佳实践的系统梳理,甄别出用以打造一个科技型创新区的共通性要素、标准和原则。国际最佳实践证明,科技型创新区的人本化构建正在成为一种主流趋势,即综合考虑人在各阶段、各层次等多样化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对文化要素的有效鉴别和这些要素之间的作用机理,使它们有机融合并系统嵌入到创新区的空间打造中。结论表明:要成功打造一个科技型创新区,必须考虑并重视七大要素,即创意人才、企业集群、能动设施、资金保障、运营管理、空间结构和文化氛围。基于此,提出对中国科技型创新区建设与发展的五大启示,即愿景导向下的持续培育、前瞻性定位、人本化空间布局、创新激发型活动安排和多利益群体参与。最后,还提出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互动关联研究,以构建空间/地方人本化打造的完整理论体系。
林静林静Douglas WEBSTER蔡建明
关键词:人本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