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毕思思

作品数:8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畸形
  • 4篇单侧
  • 3篇鼻畸形
  • 3篇唇裂
  • 2篇单侧完全性唇...
  • 2篇牙槽
  • 2篇牙槽突
  • 2篇牙槽突裂
  • 2篇软组织
  • 2篇术后
  • 2篇锥形束CT
  • 2篇截骨
  • 1篇单侧唇裂
  • 1篇牙合
  • 1篇整复
  • 1篇整复术
  • 1篇正畸
  • 1篇正畸正颌联合...
  • 1篇正颌
  • 1篇植骨

机构

  • 8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8篇任战平
  • 8篇李锦峰
  • 8篇陶永炜
  • 8篇毕思思
  • 3篇郭彦
  • 1篇邹敏
  • 1篇王爽
  • 1篇张智勇
  • 1篇邹蕊
  • 1篇侯玉霞
  • 1篇吉玲玲
  • 1篇李静

传媒

  • 3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北京口腔医学
  • 1篇口腔颌面外科...
  • 1篇现代口腔医学...
  • 1篇临床口腔医学...
  • 1篇华西口腔医学...

年份

  • 4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18
  • 1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单侧完全性唇裂鼻畸形早期整复的回顾性研究
2023年
目的 对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早期鼻畸形整复的手术效果进行回顾性研究,为唇裂鼻畸形整复提供一种治疗思路。方法 选取于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就诊的24例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为研究对象,唇裂整复手术同期行鼻畸形整复,重建鼻基底,矫正鼻中隔,整复鼻翼部畸形。术后1周开始佩戴鼻模。评价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年鼻部形态。结果 术后1周、术后1年患者的患/健侧鼻孔高度比、健/患侧鼻底宽度比、患/健侧鼻翼角度比、鼻小柱偏斜角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患者的患/健侧鼻孔高度比、鼻小柱偏斜角度与术后1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完全性唇裂早期鼻畸形整复可获较好的鼻部形态,尽管术后会有一些复发,但对称性仍优于术前,鼻部形态可以得到很好的矫正和维持。
毕思思任战平李锦峰陶永炜高明
关键词:单侧完全性唇裂鼻畸形鼻中隔
凹面型患者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凹面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52例凹面型患者,治疗前后对比临床评价面部畸形的矫治效果,采用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并分别于术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12个月拍摄头颅定位侧位/CBCT,测量A点水平移动量和ANB角变化。结果:术后,上颌骨前移明显,ANB角增加7°~10°,面部软组织鼻尖点、鼻底点及上唇最突点明显前移,面中部外形得到明显改善,上下前牙获得正常覆、覆盖关系。随访12~36个月,面部外形及咬合关系保持稳定。结论:凹面型患者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并避免了口颌系统继发畸形和功能障碍的发生。
陶永炜任战平郭彦王爽侯玉霞毕思思吉玲玲邹敏李锦峰张智勇邹蕊
关键词: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头影测量分析
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后近心骨段横向宽度变化的临床观察
2023年
目的:基于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三维测量,探究骨性Ⅲ类错颌畸形患者行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ilateral 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BSSRO)后近心骨段横向宽度的变化。方法:选择26例行BSSRO的骨性Ⅲ类错颌畸形患者,于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年行CBCT扫描。利用Mimics 21.0软件行三维重建,测量髁状突顶点(condylion,Co)间距、喙突顶点(corsup,Cor)间距、下颌角点(gonion,Go)间距、下颌角外展度,比较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术后1周,患者Go间距、Co间距及下颌角外展度较术前分别增加了(4.37±3.32)、(1.58±1.51)mm及(5.92±2.04)°(均P<0.05);Cor间距减小了(2.19±3.99)mm(P<0.05)。术后1年,患者Go间距及下颌角外展度较术前分别增加了(2.43±3.04)mm及(5.08±2.59)°(均P<0.05),Cor间距减小了(2.83±4.41)mm(P<0.05);而Co间距与术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SSRO术后1周,髁状突及下颌角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外展,喙突则会有一定程度的内收;术后1年,髁状突的位置基本恢复,下颌角的外展有一定程度的恢复,而喙突的位置并未恢复。
高明陶永炜毕思思李锦峰任战平
关键词:锥形束CT
隐性单侧唇裂伴鼻畸形的个性化治疗及短期临床效果
2022年
目的 探讨隐性单侧唇裂的分类、个性化治疗方法及唇、鼻部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52例单侧隐性唇裂患者,基于唇部亚解剖单位的畸形程度分类,根据分类行个性化治疗,对比术前及拆除缝线时唇、鼻部的对称性。结果 唇高及唇峰点处红唇厚度术后的对称性较术前均提升(P<0.01)。人中偏斜程度术后较术前得到改善(P<0.01)。侧唇宽及唇峰至面中线的距离术后较术前不对称率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1)。鼻翼切线角、鼻底宽度、鼻孔横宽、鼻孔高度术后的对称性较术前均提升(P<0.01)。鼻小柱的偏斜术后较术前得到改善(P<0.01)。结论针对隐性唇裂采用的个性化手术方案获得了良好的短期临床效果;隐性唇裂健、患侧唇峰在水平方向相对于面中线的对称性较难调整,需要继续探讨合适的方案。
高明陶永炜毕思思李锦峰任战平
关键词:鼻畸形个性化治疗
过矫正鼻底缝合技术用于lefort Ⅰ型截骨术后鼻软组织形态的变化
2023年
目的探讨过矫正鼻翼基底缩窄缝合技术应用于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鼻软组织形态的变化。方法选择24例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为对象。正颌术中应用过矫正鼻底缩窄缝合技术。分别于正颌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年行CBCT扫描。利用Mimics 17.0软件测量鼻尖角、鼻翼基底宽度、鼻小柱高度、鼻翼宽度、鼻背长度。比较其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术后1周较术前相比鼻翼宽度平均减小了(1.23±0.34)mm,鼻翼基底宽度平均减小了(1.22±0.44)mm。术后1年较术前鼻翼宽度平均增加了(0.57±0.58)mm,鼻翼基底宽度平均增加了(0.82±0.28)mm。术后1年较术后1周鼻翼宽度平均增加了(1.8±0.61)mm,鼻翼基底宽度平均增加了(2.04±0.51)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过矫正鼻底缝合技术对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行上颌骨LeFortⅠ型截骨前徙术后鼻底宽度有较好的控制,但仍然有增加的趋势。而鼻尖角、鼻小柱高度及鼻背长度基本稳定。
高明陶永炜毕思思李锦峰任战平
环梨状孔缘植骨对软组织改变的形态学研究
2018年
目的:探讨牙槽突裂环梨状孔缘植骨对鼻翼基底位置及鼻旁软组织形态的改变。方法:对35例单侧完全性牙槽突裂患者植骨术前及术后至少6个月的口腔颌面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资料进行重建分析,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手术前后软、硬组织三维方向的改变。结果:手术前后梨状孔缘对称性明显改善,但鼻翼基底软组织改变较为复杂:术前患侧鼻翼基底各测量标志点在X及Y方向上均表现为较健侧向外、下方移位,Z方向并未表现出健、患侧的显著性差异,术后X及Y方向对称性有所改善,但Z方向患侧较健侧均表现为偏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量化鼻翼基底区软组织对称性的改变,发现其与术前梨状孔的塌陷程度呈现阈值效应。结论:术前患侧梨状孔较健侧偏后小于4.6mm时,鼻翼基底对称性改善不明显,为保护面部立体结构及视觉美观,环梨状孔缘植骨应更为谨慎;术前患侧梨状孔较健侧偏后大于4.6mm时,植骨同期环梨状孔缘植骨效果良好。
李静李锦峰李锦峰任战平毕思思郭彦
关键词:牙槽突裂植骨术梨状孔
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一期鼻畸形整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初期唇裂整复同期鼻畸形整复术后鼻形态进行研究。方法:将21例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根据是否接受唇裂整复同期鼻畸形整复分为两组,测量其术后7d及术后12个月鼻外形各项指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其对称性。结果:术中接受鼻畸形整复的12例患儿术后7d鼻外形各评价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部对称性优于未接受同期鼻畸形手术者;术后12个月接受初期鼻畸形整复的12例患儿除鼻翼基底倾斜度外其余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部对称性仍优于未接受初期鼻畸形手术者。结论:初期唇裂整复同期鼻畸形整复手术是矫正唇裂鼻畸形最根本有效的方法之一。
毕思思李锦峰任战平陶永炜郭彦
关键词:单侧完全性唇裂唇裂整复术
伴与不伴有腭裂的单侧唇牙槽突裂患者的鼻气道结构对比
2023年
目的:利用CBCT三维重建对比分析伴与不伴有腭裂的单侧唇牙槽突裂继发鼻畸形患者的健侧、患侧鼻气道横截面积及鼻中隔偏曲情况。方法:收集22例已行唇腭裂手术的单侧完全性唇腭牙槽突裂患者(完全裂组)及20例已行唇裂手术的单侧唇牙槽突裂患者(唇牙槽突裂组)的CBCT数据。利用Mimics 21.0软件进行三维重建。从前、中、后3个冠状面上测量健侧、患侧的鼻气道横截面积及鼻中隔偏曲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完全裂组较唇牙槽突裂组中、后冠状面的鼻中隔偏曲程度大(P<0.05)。组间比较,3个冠状面的健、患侧鼻气道横截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分析,两组3个冠状面上健侧鼻气道的横截面积均较患侧大(P<0.05)。两组中与后两个冠状面健、患侧鼻气道的横截面积及鼻中隔偏曲程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唇牙槽突裂组前与中两个冠状面的患侧鼻气道横截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冠状面间的鼻中隔偏曲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腭裂和腭裂手术是导致已行唇裂手术的单侧唇腭牙槽突患者中、后两个冠状面鼻中隔偏曲程度增大的重要因素,其对前、中、后3个冠状面上的鼻气道横截面积无明显影响。无论是否伴有腭裂,3个冠状面的健侧鼻气道横截面积一般均大于患侧,中与后两个冠状面上健侧及患侧鼻气道的横截面积及鼻中隔偏曲程度差异一般较小。
高明陶永炜毕思思李锦峰任战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