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七林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4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篇阻尼
  • 2篇阻尼器
  • 2篇节点板
  • 2篇框架梁
  • 2篇框架柱
  • 2篇混凝土
  • 2篇钢结构
  • 2篇钢结构框架
  • 2篇钢筋
  • 2篇钢筋混凝
  • 2篇钢筋混凝土
  • 2篇BRB
  • 1篇地震
  • 1篇地震作用
  • 1篇振型
  • 1篇双向水平地震
  • 1篇双向水平地震...
  • 1篇水平地震
  • 1篇水平地震作用
  • 1篇强柱弱梁

机构

  • 4篇重庆大学
  • 1篇中国汉嘉设计...

作者

  • 4篇王七林
  • 1篇白绍良
  • 1篇闻奇光
  • 1篇杨红

传媒

  • 1篇建筑结构
  • 1篇土木建筑与环...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10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一种用于BRB阻尼器安装的双面焊接辅助夹具工装
本发明属于阻尼器安装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BRB阻尼器安装的双面焊接辅助夹具工装,包括连接座、支撑板、压紧板、伸缩组件、动力组件和抱紧升降组件;本发明通过抱紧升降组件将连接座连接在钢结构的框架柱上,通过动力组件使伸...
王梧蔌王七林
结构模态Pushover及高振型影响的对比评估被引量:3
2009年
以6层、10层和16层规则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为例,对框架输入3种不同加速度幅值的地震动,并将各框架在七条地震波作用下的非线性动力反应统计结果作为对比基准点,以层间侧移和梁、柱端部转角为考察对象,研究了4种常规Pushover及Modal Pushover的分析结果的误差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随框架层数增加,Modal Pushover的层间侧移误差基本不变,常规Pushover的模拟误差明显增大,表明Modal Pushover能更合理地模拟高振型的影响。随非线性程度加深,Modal Pushover、常规Pushover分析的层间侧移误差均相应增大。Modal Pushover对上部楼层梁端转角和多数柱端转角的模拟误差明显比常规Pushover更小。
王七林闻奇光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高振型模态PUSHOVER
一种用于BRB阻尼器安装的双面焊接辅助夹具工装
本发明属于阻尼器安装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BRB阻尼器安装的双面焊接辅助夹具工装,包括连接座、支撑板、压紧板、伸缩组件、动力组件和抱紧升降组件;本发明通过抱紧升降组件将连接座连接在钢结构的框架柱上,通过动力组件使伸...
王梧蔌王七林
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我国框架的“强柱弱梁”屈服机制被引量:9
2010年
汶川地震普遍出现的柱铰机制震害现象表明,我国的"强柱弱梁"弯矩调整措施有待改进。双向水平地震作用是影响框架"强柱弱梁"屈服机制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在以往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研究中没有对其给予重视。以8度区二级抗震等级框架为例,基于平面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上部柱采用∑Mc=1.5∑Mb或∑Mc=∑Mbua的柱端弯矩增大措施,同时底层柱下端的弯矩增大系数取1.5是较优化的"强柱弱梁"调整方案。在OpenSees平台上,采用基于柔度法的纤维模型从而更真实地模拟柱在双向弯矩和变化轴力作用下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了两个钢筋混凝土六层三维空间框架在罕遇地震下的塑性铰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双向地震下两空间框架的塑性铰分布均较对应的平面模型分析结果更不利;按规范要求的∑Mc=1.2∑Mb(底层柱底弯矩增大系数取1.25)设计的空间框架,在罕遇地震下是典型的柱铰机制;按优化的∑Mc=1.5∑Mb(柱底取1.5)设计的空间框架,在罕遇地震下是以柱铰为主的梁柱铰混合耗能机制。
杨红王七林白绍良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双向水平地震强柱弱梁纤维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