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宇峰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发动机气体动力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3篇叶栅
  • 3篇激波
  • 2篇叶栅损失
  • 2篇尾缘
  • 2篇涡轮
  • 2篇流场
  • 2篇构型
  • 1篇叶片
  • 1篇叶型
  • 1篇叶栅流场
  • 1篇能量损失
  • 1篇气动
  • 1篇气冷涡轮
  • 1篇气量
  • 1篇涡轮叶片
  • 1篇吸附式
  • 1篇吸力
  • 1篇流场分析
  • 1篇流场结构
  • 1篇流道

机构

  • 6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哈尔滨船舶锅...

作者

  • 6篇王松涛
  • 6篇王宇峰
  • 3篇蔡乐
  • 3篇周逊
  • 2篇温风波
  • 2篇张龙新
  • 2篇陈绍文
  • 1篇刘勋
  • 1篇杜鑫

传媒

  • 3篇工程热物理学...
  • 2篇汽轮机技术
  • 1篇节能技术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叶片吸力侧反曲率设计对流道内激波强度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现代航空燃气轮机负荷升高,流道内马赫数提高,激波损失增大,流动熵增增加,气动效率下降,能量损失增加。在大功率高负荷航空燃气轮机中,激波对气动性能影响更加明显。本文对某型航空发动机涡轮叶型进行了改型设计,分析了在不同出口马赫数条件下激波的结构,研究了通过控制激波强度以减小叶型损失的方法。研究发现,吸力侧带有反曲率弧段的叶型对于控制激波强度、减少能量损失作用明显。
王宇峰温风波王松涛陈绍文
关键词:气动能量损失
考虑冷气的某对转涡轮设计简述与流场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为进一步缩减涡轮轴向尺寸,提升航空发动机推重比,在考虑冷气的影响下,将某型高负荷1+1对转涡轮改型为1+1/2对转涡轮,并对其内部流场加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原型涡轮相比,改型设计在叶片数大幅减少的前提下,效率略有提高且保证了原有的做功量基本不变。此外,对于此类涡轮设计,需考虑大冷气量下通流设计及叶片匹配、高出口马赫数叶型尾缘激波控制、高来流马赫数叶型设计以及高负荷涡轮叶片通道中通道涡对冷却效果的影响等问题。
王宇峰温风波王松涛周逊刘勋
关键词:航空发动机气冷涡轮激波
多级吸附式压气机末级静子叶型构型方法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针对某多级低反力度吸附式压气机末级静子较薄,存在叶片抽吸结构设计困难的问题,设计了三种叶型构型——传统双圆弧叶型、优化叶型以及串列静子作为末级静子主流区叶型备选方案。借助数值模拟的方法,详细对比分析了三种构型方案的变工况性能及其内部流场结构特点。结果表明,当叶型扩压因子超出常规设计范畴时,传统双圆弧叶型设计点处于损失急剧增加的位置;优化叶型通过合理调整叶型内部压力场分布,显著降低了设计点附近及正冲角下的总压损失,但大负冲角下,压力面分离损失加剧;基于原型双圆弧叶型参数设计的串列静子具有更佳的气动性能,在全工况范围内,损失均低于单列叶片。
张龙新杜鑫刘勋王宇峰王松涛
跨声速涡轮叶片半劈缝长度及冷气量对叶栅流场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通过在不同尾部劈缝结构以及冷气量情况下对某型跨声速叶栅数值模拟,得出了劈缝长度及冷气量对叶栅流道内及尾缘附近流场结构影响的规律。主要表现为:尾缘劈缝结构使叶片尾缘内伸波变为两道;长尾缘劈缝以及大尾缘冷气量不仅能够减小尾迹宽度、降低尾缘损失,也能够使叶片吸力面分离泡减小,黏性损失降低。
王宇峰蔡乐王松涛周逊
关键词:激波
尾缘造型及冷气喷射对跨声速涡轮叶栅损失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通过对不同尾缘造型、不同尾缘冷气喷射量下某跨声速涡轮叶栅的数值模拟,初步得出了尾缘劈缝冷却对尾缘损失以及叶栅能量损失影响的规律。其主要表现为:从减小叶栅能量损失角度来讲,尾缘冷气喷射流量存在最佳值,且随劈缝长度增加,此最佳冷气喷射流量越小;从减小尾缘激波强度角度来讲,较大的冷气流量以及较长的尾缘劈缝有利于减小激波损失,但会消耗过多冷气并增加掺混损失,导致总损失增加。
王宇峰蔡乐周逊王松涛
关键词:激波
槽道构型对吸附式叶栅损失及流场结构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在既定附面层抽吸位置与抽吸量下,借助数值模拟的方法探讨了计及抽吸腔室时抽吸槽道构型对某大折转角吸附式叶栅气动损失以及流场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宽槽方案可增强端区抽吸能力,改善吸附式叶栅的通流性能,同时,由于吸入进抽吸流路内的流体速度减小,抽吸流路内的熵增变小,总损失以及附面层抽吸功耗明显降低。顺流抽吸角度过大时,会减弱端区抽吸能力,造成通流损失增加,但计及抽吸流路影响时,适当地将槽道方向朝向来流可削弱抽吸流路内产生的流动损失,进而降低总损失以及附面层抽吸功耗。
张龙新王松涛王宇峰蔡乐陈绍文
关键词:附面层抽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