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守强

作品数:6 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土壤
  • 1篇凋落
  • 1篇凋落量
  • 1篇亚高山
  • 1篇亚高山针叶林
  • 1篇养分归还
  • 1篇养分归还量
  • 1篇针阔混交
  • 1篇针阔混交林
  • 1篇针叶
  • 1篇针叶林
  • 1篇植被
  • 1篇植被恢复
  • 1篇植被恢复技术
  • 1篇土地荒漠化
  • 1篇土壤-作物系...
  • 1篇退耕
  • 1篇退耕还林
  • 1篇迁移
  • 1篇人工林

机构

  • 4篇四川省林业调...
  • 3篇四川农业大学
  • 3篇四川省林业勘...

作者

  • 6篇王守强
  • 5篇胡开波
  • 4篇刘凯
  • 3篇张健
  • 3篇蒋勇
  • 1篇余波
  • 1篇杨万勤
  • 1篇李婷
  • 1篇吴福忠
  • 1篇杨建勇
  • 1篇曹昌楷
  • 1篇王博
  • 1篇刘洋
  • 1篇刘洋
  • 1篇李勇

传媒

  • 5篇四川林业科技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5
  • 4篇2012
  • 1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与针阔混交林凋落量及养分归还动态被引量:3
2012年
本文选择川西亚高山针叶纯林和针阔混交林作为研究对象,并于2007年7月~12月采用收集框法研究了森林凋落物量以及N、P、K养分归还量。结果表明,混交林凋落量(2 090.47 kg·hm-2)比针叶林凋落量(1 189.59kg.hm-2)高出43%,林分凋落动态和归还动态呈单峰型,其高峰都出现在10月份。混交林中阔叶对凋落量的贡献达69%。同时,阔叶的养分归还量大于针叶的养分归还量。混交林和针叶林养分归还量都表现为N﹥K﹥P,针阔混交林凋落物养分归还量大于针叶林。在川西亚高山地区针阔混交林比针叶纯林具有更强的自肥能力。
崔炳华蒋勇陈绍武晋明瑞胡开波王守强
关键词:川西亚高山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凋落量养分归还量
巨桉人工林根际可培养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变化被引量:6
2012年
巨桉人工林生态系统根际与根外可培养土壤微生物数量季节变化研究表明,根际与根外细菌和放线菌季节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都表现为秋季显著高于冬季,而真菌数量季节之间差异不显著;巨桉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具有明显的根际效应(R/S值为1.40),各季节根际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显著高于根外;巨桉人工林根际土壤好气性细菌、真菌数量显著高于毗邻青冈次生林,根际土壤有效养分指标大多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青冈次生林;根际土壤微生物与根际土壤养分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根际土壤有机质、水解N、速效P与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都呈极显著正相关。
崔炳华蒋勇陈绍武晋明瑞胡开波王守强
关键词:巨桉人工林根际土壤
四川省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类型区划及植被恢复技术被引量:11
2015年
对国内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成因及植被恢复技术进行了分析。在充分研究四川干旱半干旱区现状的基础上,将全省划分为横断山区干热河谷区、横断山区干暖河谷区、横断山区干温河谷区和横断山区得荣乡城半干旱区等4个造林类型区。指出要将水分和土壤作为植被恢复技术的重要因子,并针对4个造林类型区提出了不同的植被恢复技术措施。
刘凯曹昌楷王守强朱子政王博
关键词:干旱半干旱植被恢复
我国土地荒漠化防治技术体系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09年
荒漠化防治技术体系包括荒漠化防治技术构建的理论基础、荒漠化防治技术及模式。从沙漠物理学、荒漠化的生态学机制、沙漠生物学3个方面,对荒漠化防治技术构建的理论基础进行了阐明;从干旱、半干旱、半湿润、湿润4个气候地带的区域范围,分析了我国荒漠化防治技术及模式,分析发现我国荒漠化防治技术及模式表现出3个特点:综合性、多样性、兼顾性。荒漠化治理应加强荒漠化土地承载力、荒漠区水分平衡与植被覆盖度的关系;荒漠化防治模式的效果与可持续性等方面的研究。我国南方湿润地区岩溶荒漠化、风蚀荒漠化等现象也较严重,且缺乏系统全面的研究,相关防治技术及模式也不多,因此还应加强对南方湿润区土地荒漠化防治研究。
胡开波刘凯蒋勇王守强杨建勇余波张健
关键词:荒漠化
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一种趋势性需要。已有的效益评价体系主要反映在生态效益、费用成本和产出收益等方面。我国退耕还林工程尚缺乏规范的评价体系。通过对规范指标筛选原则、确定指标权重、建立动态更新的指标库等方法实现评价指标体系规范化的可行性的探讨,认为指标库的首要特点应是动态更新性,可借鉴美国EBI指标体系管理及更新方法管理指标库。指标体系的构建既要以生态效益评价为重点,又要充分反映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效益。加强对我国效益评价体系的规范化研究,有助于实现工程管理的规范化、效益评价的准确客观性、不同时空研究的可较性等。采用指标库方法建立我国退耕还林效益评价体系的可行性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刘凯胡开波王守强左明华刘洋张健李婷
关键词:退耕还林
不同农业种植模式土壤-作物系统中Zn的分配与迁移被引量:3
2012年
为了解不同农业种植模式土壤-作物系统中Zn的含量与变化,研究了岷江下游丘陵区3种典型农业种植模式(M1:玉米+红薯-小白菜+菠菜,M2:玉米+生姜-茎用芥菜,M3:水稻)土壤和作物中Zn的分配和迁移特征。结果发现,土壤全量Zn含量变化在M1、M2中表现为显著下降后又显著上升的特征,M3中为显著下降。作物食用器官Zn含量特征为蔬菜作物(小白菜、菠菜、茎用芥菜)>根类作物(红薯、生姜)>谷物类作物(玉米、水稻)。除小白菜外,作物非食用器官中Zn含量均显著大于食用器官。
刘凯张健杨万勤吴福忠刘洋李勇胡开波王守强左明华
关键词:土壤作物迁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