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星星

作品数:3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末次冰期
  • 2篇南海北部
  • 2篇冰期
  • 1篇堆积速率
  • 1篇旋回
  • 1篇时空变化特征
  • 1篇末次冰期旋回
  • 1篇末次冰期以来
  • 1篇古海洋
  • 1篇古海洋学
  • 1篇古海洋学意义
  • 1篇海平
  • 1篇海平面
  • 1篇海平面变化
  • 1篇海气
  • 1篇海洋学
  • 1篇北部
  • 1篇
  • 1篇CO2交换
  • 1篇冰期旋回

机构

  • 3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3篇王星星
  • 2篇金海燕
  • 2篇翦知湣
  • 1篇赵绍华
  • 1篇刘志飞
  • 1篇陈全
  • 1篇刘晶晶

传媒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末次冰期旋回中南海北部海气CO2交换在轨道尺度和千年尺度上的变化
王星星翦知湣万随王婷婷党浩文
南海北部末次冰期以来深水沉积物组成及其堆积速率的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7
2017年
通过对南海北部深水断面上MD12-3428(水深903m)、MD12-3433(水深2125m)和MD12-3434(水深2995m)三个岩芯的沉积物成分及其堆积速率分析,研究末次冰期以来南海深水沉积物组成和堆积速率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南海北部末次冰期以来的深水沉积物主要由陆源碎屑(59~89%)和碳酸盐(6~38%)组成,并含有少量蛋白石(1.6~9.4%)和有机质(0.7~1.9%).陆源碎屑和碳酸盐的堆积速率分别达到2.4~21.8和0.4~6.5g cm^(–2) ka^(–1)范围,比蛋白石和有机质堆积速率高出1~2个数量级.在末次冰期以来的时间序列变化上,沉积物各成分含量及其堆积速率都具有冰期-间冰期的旋回变化,陆源碎屑、蛋白石和有机质的含量及其堆积速率在氧同位素2期显著增加,而碳酸盐的含量及其堆积速率则呈反向变化或增幅不明显,表明南海深水碳酸盐含量在低海平面时期受到陆源碎屑稀释的影响.在从陆坡向深海盆的空间变化上,陆源碎屑的含量在同时期随水深的增加而增加,但其堆积速率锐减;碳酸盐含量及其堆积速率则随水深的增加而递减;而有机质和蛋白石的含量及其堆积速率随水深增加呈现复杂的变化特征.本文研究认为,南海北部末次冰期以来深水沉积物的组成及其堆积速率受到海平面变化的强烈控制,季风降雨引起的陆源物质供给、海洋初级生产力、以及陆源碎屑和海洋生源物质的相互稀释作用,共同影响了南海深水沉积物的堆积过程.
赵绍华刘志飞陈全王星星施江南金海燕刘晶晶翦知湣
关键词:堆积速率末次冰期海平面变化
南海现代浮游有孔虫的垂直分布及其古海洋学意义被引量:11
2015年
本次工作利用2013年基金委开放航次获得的南海北部13个站位65个浮游生物拖网样品,初步鉴定出22个浮游有孔虫属种,基本以热带暖水种为主,冷水种仅零星出现.其中,浮游有孔虫表层水种Globigerinoides ruber和Globigerinoides sacculifer主要生活在0~ 50m水层;次表层水种Neogloboquadrina dutertrei生活在0~ 100m水层、Pulleniatina obliquiloculata则主要生活在50 ~ 150m水层.温跃层结构变化对G.sacculifer、N.dutertrei影响明显,当温跃层变深时,这两种浮游有孔虫生活水深随之变深;反之,其生活水深变浅.优势种G.ruber、G.sacculifer(wo)、G.sacculifer(w)、N.dutertrei和P.obliquiloculata壳体的δ18O平均值分别是-3.08‰、-2.68‰、-2.62‰、-1.86‰和-1.52‰,壳体δ18O随着其生活水深逐渐增大,指示了海洋上层水体的垂向温度梯度变化;而壳体的δ13C平均值分别是-0.06‰、0.71‰、1.02‰、0.45‰和-0.40‰,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特征,与上层水体中的叶绿素等营养物的垂向变化相关.因此,浮游有孔虫表层水种和次表层水种之间的δ18O和δ13C差值可以用来指示温跃层和营养物跃层深度的变化.
罗琼一金海燕翦知湣王星星
关键词:南海北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