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顺华

作品数:2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东海内陆架
  • 2篇泥质
  • 2篇泥质沉积
  • 2篇陆架
  • 2篇内陆架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东亚冬季风
  • 1篇冬季风
  • 1篇沿岸
  • 1篇沿岸流
  • 1篇气候意义
  • 1篇粒度
  • 1篇季风
  • 1篇古气候
  • 1篇古气候意义
  • 1篇RB/SR

机构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三峡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2篇张纪双
  • 2篇王顺华
  • 1篇吴亚良
  • 1篇张国栋

传媒

  • 1篇科技导报
  • 1篇三峡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0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Rb和Sr的地球化学及其古气候意义被引量:15
2007年
通过对位于东海内陆架闽浙沿岸泥质沉积区北部的DD2孔进行AMS14C年龄测试和Rb,Sr含量测定,获得了近2ka的Rb/Sr比值(RRb/Sr)变化的高分辨率曲线。该曲线揭示出10次RRb/Sr低值时期,它们与历史时期中国温度下降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并印证了约990AD的降温事件。根据RRb/Sr的变化,基本认同竺可桢所界定的隋唐温暖期,并认为气候存在温暖-寒冷-温暖的波动,且其中的相对寒冷期为800-890AD。研究认为小冰期时间段为1480-1890AD,且由3个寒冷阶段构成,小冰期的最冷峰为约1520AD,1670AD,1780AD和1850AD。
王顺华张国栋张纪双吴亚良
关键词:东海内陆架RB/SR古气候
近8ka东亚冬季风记录在东海内陆架的建立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在于尝试从东海内陆架上建立全新世高分辨率的东亚冬季风替代性序列.通过对位于东海内陆架闽浙沿岸泥质中部的PC-6孔(740 cm)进行AMS14C年龄测试和粒度分析,综合沉积构造、沉积层序与海平面变化讨论该孔的沉积环境,其上(0-450 cm)、中(450-540 cm)、下(540-740 cm)段分别对应于前滨、近滨和与现今环境基本一致的浅海沉积环境,其中上段的沉积作用主要受控于东海冬季沿岸流.通过计算该孔的粒级-标准偏差,提取了环境敏感粒度组分,该孔沉积物粒度由以28μm为界的2个粒度子体构成,它们的峰值即约5-6μm与102-125μm分别为对应于冬季沿岸流和波浪的敏感粒级;细粒组分(〈28μm)对应于沿岸流,为沿岸流所携带,表现为平行于海岸的横向迁移,粗粒组分对应于波浪,沉积物以垂直于海岸的纵向迁移为主.PC-6孔上段细粒组分的含量一般在85%以上,利用其平均粒径序列建立了研究东亚冬季风演化的替代性序列.
王顺华肖尚斌周宜红张纪双
关键词:东亚冬季风泥质沉积沿岸流粒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