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苗玉

作品数:11 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沧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沧州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腺癌
  • 3篇妊娠
  • 3篇瘢痕妊娠
  • 3篇腺癌组织
  • 3篇临床病理
  • 3篇癌组织
  • 3篇病理
  • 3篇Β-CATE...
  • 2篇乳腺
  • 2篇乳腺癌
  • 2篇乳腺癌组织
  • 2篇术后
  • 2篇剖宫产
  • 2篇剖宫产术
  • 2篇剖宫产术后
  • 2篇剖宫产术后子...
  • 2篇剖宫产术后子...
  • 2篇子宫
  • 2篇子宫瘢痕
  • 2篇子宫瘢痕妊娠

机构

  • 11篇沧州市中心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沧州医学高等...

作者

  • 11篇苗玉
  • 8篇邢荣格
  • 6篇周玮玮
  • 4篇张欣
  • 3篇张晓玲
  • 3篇孙敏
  • 2篇刘春荣
  • 2篇郭效忠
  • 1篇崔茂香
  • 1篇张磊
  • 1篇周小鸽
  • 1篇康立清
  • 1篇张欣
  • 1篇王秀荣
  • 1篇谢建兰
  • 1篇郑媛媛
  • 1篇王磊
  • 1篇张燕林

传媒

  • 2篇河北医药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2篇影像研究与医...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CT和M...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2
  • 1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Wnt信号通路成员蛋白NKD1、β-catenin和Cyclin D1在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观察NKD1、β-catenin和Cyclin D1蛋白在结直肠正常黏膜、腺瘤和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NKD1、β-catenin和Cyclin D1在结直肠正常黏膜-腺瘤-腺癌这一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8例结直肠正常黏膜、70例腺瘤、128例腺癌组织中NKD1、β-catenin和Cyclin D1蛋白的表达。结果 NKD1在结直肠正常黏膜、腺瘤、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依次降低(P<0.05),其在轻度异型增生腺瘤组织中的阳性率高于重度异型增生腺瘤组织(P<0.05);β-catenin异位表达率与Cyclin D1阳性率在结直肠正常黏膜、腺瘤、腺癌组织中均依次升高(P<0.01),且Cyclin D1在重度异型增生腺瘤组织中的阳性率高于中度及轻度异型增生腺瘤(P<0.05)。NKD1、β-catenin、Cyclin D1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与癌分化程度、Duke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NKD1的阳性率和β-catenin异位表达率呈负相关(r_s=-0.645,P<0.01)。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β-catenin异位表达率和Cyclin D1阳性率呈正相关(r_s=0.618,P<0.01)。结论 NKD1、β-catenin、Cyclin D1三者可能参与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发展,有望成为评价结直肠腺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苗玉周玮玮张欣郭效忠邢荣格
关键词:腺癌Β-CATENINCYCLIND1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1例临床病理观察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报道1例少见的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以提高对该病变的认识。方法:对1例SAN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表达及术后随访情况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脾SANT具有众多由环靶状纤维组织围绕的肉芽肿样结节,伴有结节间不同程度硬化的间质。肉芽肿样结节内细胞呈卵圆形、短梭形,胞质相对丰富,部分细胞胞质内可形成含红细胞的腔隙,细胞间还穿插有衬覆肥胖内皮细胞的枝芽状毛细血管及相对扩张的窦隙样血管腔隙。免疫组化显示结节内不同血管样结构有3种不同的免疫组化表达。结论:SANT是脾具有特征性改变的一种良性病变,临床上易与脾脏恶性肿瘤混淆,病理上易与炎性假瘤、错钩瘤等混淆,诊断依靠病理组织学表现及免疫组化特点。行脾切除术可治愈,预后良好。
张晓玲郭效忠王秀荣苗玉邢荣格
关键词: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免疫组化
子宫瘢痕妊娠的MRI特征及其临床指导价值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 研究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患者磁共振成像(MRI)特征及其对诊断的和分型的参考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疑似CSP患者70例为样本进行MRI检查并进行评估,所有患者完成检查后均按照指南给予个体化治疗,术后进行病理诊断并根据病理检查结果 将患者分为CSP组和非CSP组,比较两组MRI扫描图像特征并分析MRI在CSP诊断和分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本研究70例患者中CSP组47例,非CSP组23例,CSP组MRI显示瘢痕突出、瘢痕胚胎置入和不均匀强化患者占比高于非CSP组,瘢痕肌层厚度低于非CSP组,且Ⅲ型组胚胎置入深度穿透子宫瘢痕者占比高于Ⅰ型组和Ⅱ型组,瘢痕肌层厚度低于Ⅰ型组和Ⅱ型组,且Ⅱ型组瘢痕肌层厚度低于Ⅰ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0例患者中MRI检查确诊46例,以病理结果 为金标准进行分析显示,MRI诊断CSP的敏感度为93.62%,特异度为91.30%,准确度为92.86%,一致性Kappa值为0.840;MRI诊断Ⅰ型CSP的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分别为76.19%、92.31%和85.11%,一致性Kappa值为0.695;诊断Ⅱ型CSP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7 0.5 9%、83.33%和78.7 2%,一致性Kappa值为0.539;诊断Ⅲ型CSP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8.89%、89.47%和89.36%,一致性Kappa值为0.695。结论 CSP患者MRI图像具有明显特征,采用多序列联合扫描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可为临床诊断和分型提供准确参考信息。
孙敏卢姗赵梦崔亚楠苗玉程思佳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异位妊娠磁共振成像
乳腺癌组织INPP4B与β-catenin表达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癌细胞转移是造成乳腺癌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Ⅱ型多磷酸肌醇4-磷酸酶(inositol polyphosphate 4-phosphatasetypeⅡ,INPP4B)是一种新发现的、具有抑癌作用的脂质磷酸酶,β-catenin是Wnt信号通路的关键因子,许多人类恶性肿瘤的发生被认为与异常激活的Wnt/β-catenin通路相关。本研究分析INPP4B和β-catenin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01-10-2015-12-12沧州市中心医院病理科乳腺癌组织标本248例和同期乳腺良性病变组织标本25例,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INPP4B和β-catenin蛋白,分析INPP4B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β-catenin蛋白异位表达的关系。结果248例乳腺癌组织中INPP4B阳性表达率为29.45%(73/248),低于正常乳腺组织84.00%(208/248)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catenin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异位表达率为69.35%(172/248),高于正常乳腺组织的异位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PP4B蛋白阳性表达率与患者年龄(t=0.430,P=0.573)、肿瘤直径(t=1.548,P=0.216)、ER(t=0.015,P=0.507)、PR(t=0.687,P=0.486)和HER2(t=0.531,P=0.481)等无关联,与乳腺癌TNM分期(t=8.364,P=0.029)以及组织学分级(t=8.107,P=0.018)呈正相关,与β-catenin蛋白异位表达呈负相关(t=-0.908,P=0.000 8);INPP4B和Ecadherin蛋白随乳腺癌TNM分期升高而降低,而Wnt1和Ki-67蛋白则随乳腺癌TNM分期升高而升高。结论 INPP4B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下调,而β-catenin在乳腺癌组织中异位表达上调,两者表达呈负相关,提示INPP4B可能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
苗玉张欣邢荣格周玮玮刘春荣
关键词:Β-CATENIN乳腺癌
MRI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MRI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分别进行超声检查和MRI检查,分析两种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的结果,探讨MRI检查图像特征。结果:妊娠囊的形态、大小、信号情况:21例患者妊娠囊为单纯孕囊型,MRI图像表现为囊状灶,孕囊包膜完整,囊壁和囊内容物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其中囊壁信号较囊内容物低。结论:MRI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诊断上的应用价值高,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为及早明确患者的妊娠情况和早期确诊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孙敏卢姗赵梦崔亚楠苗玉程思佳
关键词:MRI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
乳腺癌组织NKD1与β-catenin表达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裸角质膜同源蛋白(naked cuticle drosophila1,NKD1)是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上重要的负向调控因子之一,β-catenin在乳腺癌组织中存在异常表达,且影响乳腺癌细胞生物学特征。本研究探讨NKD1与β-catenin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14-01-01-2015-12-30沧州市中心医院手术切除的200例乳腺癌肿瘤组织标本,其中浸润性乳腺癌(invasive breast cancer,IBC)150例、导管内癌50例,同时选取癌旁正常乳腺组织标本50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蛋白质印迹法和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所有组织中NKD1与β-catenin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NKD1表达对MCF-7细胞中β-catenin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EMT)相关蛋白表达影响,分析IBC组织中NKD1与β-catenin关系及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关系。结果 IBC组织NKD1蛋白(t=6.237,P=0.025)和NKD1mRNA(t=9.428,P<0.001)相对表达量低于正常乳腺组织;IBC组织β-catenin蛋白表达量(t=5.208,P=0.011)高于正常乳腺组织。IBC和导管内癌NKD1阳性细胞比例低于正常乳腺组织,F=13.142,P<0.001;IBC和导管内癌β-catenin异位表达阳性细胞比例高于正常乳腺组织,F=9.034,P=0.011。IBC组织NKD1表达量与β-catenin异位表达量呈负相关(r=-0.928,P=0.011)。NKD1高低表达与IBC患者肿瘤分化程度(χ2=7.128,P=0.006)、淋巴结转移(χ2=7.770,P=0.005)和TNM分期(χ2=6.489,P=0.011)有关联;β-catenin异位高低表达与IBC患者肿瘤分化程度(χ2=13.264,P<0.001)、淋巴结转移(χ2=15.748,P<0.001)和TNM分期(χ2=5.725,P=0.015)有关联。NKD1激活组NKD1(t=13.264,P<0.001)和E-cadherin(t=10.127,P<0.001)蛋白表达高于空载组;NKD1激活组Wnt1(t=15.324,P<0.001)、MMP-9(t=16.102,P<0.001)和vimentin(t=10.946,P<0.001)蛋白表达低于空载组。结论 NKD1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呈低表达,β-catenin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其机制可能与Wnt信号通路有关。
苗玉张欣邢荣格周玮玮刘春荣张晓玲田亮
关键词:乳腺癌Β-CATENIN
肺髓脂肪瘤1例被引量:4
2012年
患者,男,61岁,平素身体健康,有吸烟史。体检X线发现右肺中叶占位性病变,直径1.5cm,边界清。CT强化扫描示右肺中叶圆形低密度影,界限清。临床诊断为右肺中叶占位性病变,性质待定。
邢荣格苗玉周玮玮
EB病毒阳性皮肤黏膜溃疡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2023年
目的:探讨EB病毒阳性皮肤黏膜溃疡(EBVMCU)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2016-2022年会诊的6例EBVMCU,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原位杂交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EBVMCU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43~79岁。均无B症状。5例均为表浅、界限清楚的溃疡,异型大细胞散在或簇状分布于多形性炎性背景中,部分呈HRS样;仅1例大细胞呈片状分布。异型大细胞均表达CD20、CD30和MUM1,Ki-67阳性指数均>50%。CD10均阴性。EB病毒原位杂交均阳性。3例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例失访,1例进展为EB病毒阳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结论:EBVMCU形态学谱系较宽,容易与其他EB病毒阳性B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或淋巴瘤混淆。本病需特别强调整合临床、病理、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信息综合诊断。
张欣周小鸽杨沫苗玉邢荣格郑媛媛张燕林谢建兰
关键词:临床病理学特征EB病毒多形性原位杂交EBV
磁共振与超声检查诊断瘢痕妊娠的临床比较
2020年
目的:探究超声与磁共振检查诊断瘢痕妊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中一共选取60位该疾病患者,2017年1月是开始时间,2020年5月是截止时间。使用Excel表格将所有患者的基本信息纳进后均给予超声检查、磁共振检查。最后用统计学的途径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结果:两组中超声检查孕囊内出血诊断正确率为50.00%,磁共振检查孕囊内出血诊断正确率为91.66%、超声检查中局部瘢痕浸润诊断正确率为62.50%,磁共振局部瘢痕浸润诊断正确率为87.50%,超声检查中宫腔积血诊断正确率分别为50.00%,磁共振检查中宫腔积血诊断正确率为100.00%,且超声检查与磁共振检查中敏感度、特异度、漏诊率与误诊率有差异(P<0.05),结果有差异。结论:对瘢痕妊娠进行检查诊断的过程中磁共振检查准确度更高。
孙敏卢姗张磊罗欣欣赵梦康立清苗玉崔亚楠
关键词:超声磁共振瘢痕妊娠
胸膜恶性间皮瘤临床病理特征及相关抗体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胸膜恶性间皮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的表达。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胸膜恶性间皮瘤的临床特点,采用常规HE染色观察两者形态学特点,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K5/6(角蛋白)、CK8/18(角蛋白)、CK20(角蛋白)、CEA(癌胚抗原)、Vim(波形蛋白)、MC(间皮瘤抗体)、Cal(钙结合蛋白)、TTF-1(甲状腺转录因子-1)的表达。结果胸膜恶性间皮瘤的主要临床症状是胸痛、胸闷,少数伴有气急、咳嗽及胸水。免疫组化标记68例恶性间皮瘤,66例(97%)CK5/6(+),5例(7%)CK8/18(+),0例(0)CK20(+),61例(90%)Vim(+)、68例(100%)MC(+)、68例(100%)Cal(+)、0例(0)CEA(+)、0例(0)TTF1(+)。结论胸膜恶性间皮瘤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免疫组化联合抗体是诊断间皮瘤最好的方法。CK5/6、Vim、MC和Cal是间皮瘤最好的阳性标记物,一组抗体的联合应用,基本上能够解决转移性腺癌和恶性间皮瘤的鉴别诊断问题,进而指导临床治疗。
邢荣格张欣张晓玲周玮玮苗玉
关键词:胸膜恶性间皮瘤相关抗体免疫组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