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子宫内膜增生不同病理分型定量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10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拟诊为子宫内膜增生(endometrial hyperplasia,EH)的病例50例,在行诊断性刮宫前行子宫内膜超声造影检查,获取时间-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TIC),分别采集峰值强度(peak time,PI)、平均渡越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峰值减半时间(time from peak to one half,TPH)、内洗斜率(wash in slope,WIS)、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并将内膜的参数和肌层的参数做比值。按照病理结果纳入病例共40例,分为3组:单纯性增生(simple hyperplasia,SH)组23例,复杂性增生(complex hyperplasia,CH)组10例,非典型增生(atypical hyperplasia,AH)组7例。比较3组内膜和肌层的PI比、MTT比、AUC比、TPH比、WIS比、TTP比。结果 SH、CH、AH 3组内膜和肌层的PI比、AUC比、WIS比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TT比、TPH比、TTP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超声造影在定量评估子宫内膜增生的不同病理分型中有一定价值。
目的:观察超声图像及造影特征对乳腺导管内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of breast,DCIS)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15年7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DCIS患者的超声图像及造影特征资料。结果:常规高频超声检查DCIS检出率为68.0%(17/25),结合超声造影检查DCIS检出率为92.0%(23/25)。其中腺体增厚或结构紊乱型占8.0%(2/25),导管扩张型占16.0%(4/25),片状低回声型占56.0%(14/25),混合回声肿物型占20.0%(5/25)。DCIS的超声造影特征表现为高增强多见,增强后病灶形态多不规则,边界多不清晰,分布尚均及不均,大部分无充盈缺损,造影剂进入肿块的大小及范围多超过二维超声图像,周围见多条粗大的血管进入肿块。结论:DCIS具有一定的超声造影特征表现,结合超声图像与造影特征有助于提高诊断率。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62个病灶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及超声造影的特征。结果: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超声造影多表现为高增强、造影剂分布均匀、增强后形态规则、边缘清晰。61个(98.4%,61/62)病灶超声造影后呈高增强,46个(74.2%,46/62)病灶超声造影后有清晰的边缘,33个(53.2%,33/62)病灶造影后增强范围较二维超声图像范围无明显变化。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灶超声造影上升时间(rise time,RT)、峰值强度(peak intensity,PI)、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和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与周围腺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及超声造影表现有一定特异性,两者结合有助于提高其病灶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