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杏雯
- 作品数:3 被引量:44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全球环境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人工红树林湿地系统净化污水研究进展被引量:20
- 2009年
- 咸淡水交接处这种特殊的生境造就了红树植物"抗污"和"降污"的功能,但能否将自然红树林湿地作为污水处理场所目前仍有争议。按照构建的人工红树林湿地的类型,分为三大类:模拟潮汐湿地系统、人工红树林污水处理系统以及红树林种植-养殖生态耦合系统。第一类系统模拟了自然海滩上的潮涨潮落的情形,第二类系统与一般人工湿地相类似,而第三类系统是指在养殖塘种植红树植物以去除有机物和营养盐。不同的类型反映了该领域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展现了红树林湿地净化污水从理论探索向实际应用不断靠近的过程。应用人工红树林湿地净化污水具有较大的可行性,前景可观。
- 郑康振陈耿郑杏雯陈桂珠
- 关键词:红树林污水污染生态
- 珠江口红树种植-养殖耦合系统浮游藻类及水质氮磷营养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对珠江口国家863计划"滩涂红树林种植-养殖系统耦验示范研究"基地中3个系统12个红树种植-养殖塘的浮游藻类和氮磷营养盐进行了1年内4次调查研究。结果表明,4种红树植物秋茄、桐花树、木榄、红海榄的单种或组合种植对于DIN和PO4-P均有不同程度的净化作用,但各个塘的浮游藻类均处在富营养化或超富营养化水平。通过对各系统中浮游藻类进行群落等级聚类分析(CLUSTER)和非度量多维测度排序(NMDS)研究,说明红树种植可以改变藻类的群落结构,但红树种植短期内不能降低水体中的藻类丰度和富营养化程度。红树植物和藻类间的复杂内在关系有待更加细致的机理分析与研究。
- 李策刘玉黄少峰黄齐欣郑杏雯
- 关键词:红树植物浮游藻类氮磷营养
- 红树林种植-养殖耦合系统的养殖生态容量被引量:21
- 2010年
- 养殖容量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根据2008年10月至2009年8月的数据,构建了红树林种植-养殖耦合系统的生态通道模型(ECOPATH),利用该模型分析了耦合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系统特征,并估算了该系统的养殖生态容量。结果表明,红树林种植-养殖耦合系统生态通道模型由14个功能群构成,各功能群的营养级范围为1.00~3.05。系统内各营养级间的平均能流效率为6.9%,其中7.2%来自碎屑,6.6%来自于初级生产者,能流转化效率低的原因在于系统大部分能量回流至碎屑,表明系统主要以碎屑食物链为主要能流通道。系统的特征统计学参数:总初级生产量/总呼吸量(TPP/TR)为8.021,结合较低的系统连接指数(CI=0.243)、Finn'循环指数(FCI=0.26)和能流平均路径(MPL=2.139),综合表明该生态系统尚处于发育初期。滩涂红树林种植-养殖耦合系统中主要养殖品种为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鳙(Aristichthys nobilis)。本研究定义养殖生态容量为不显著改变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或能流通量时的最大现存量。结果表明,系统中尼罗罗非鱼、草鱼、鲢和鳙的养殖生态容量分别为5.82t/hm2、1.81t/hm2、2.62t/hm2和4.76t/hm2。
- 徐姗楠陈作志郑杏雯黄小平李适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