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鄢琪

作品数:9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项目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会议论文
  • 4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建筑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蓝藻
  • 5篇混凝
  • 4篇养殖
  • 4篇预氧化
  • 4篇太湖
  • 4篇太湖蓝藻
  • 4篇强化混凝
  • 4篇中试
  • 4篇混凝沉淀
  • 3篇深水井
  • 3篇水井
  • 3篇水质
  • 2篇养殖水体
  • 2篇养殖塘
  • 2篇生长繁殖
  • 2篇水质改善
  • 2篇繁殖
  • 1篇需氧量
  • 1篇循环处理
  • 1篇氧量

机构

  • 9篇扬州大学
  • 1篇江苏鑫东方环...
  • 1篇裕腾建设集团...

作者

  • 9篇丛海兵
  • 9篇鄢琪
  • 4篇徐思涛
  • 4篇任翱
  • 4篇刘玉娇
  • 4篇周越
  • 2篇钱爱娟
  • 1篇王巍
  • 1篇鲁梦江

传媒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中国给水排水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供水技术
  • 1篇第十三届全国...

年份

  • 3篇2017
  • 6篇201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加压预处理与预氧化强化混凝处理太湖蓝藻水中试比较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为提高太湖水中蓝藻的混凝沉淀去除效果,分别采用加压预处理和化学预氧化处理工艺,再进行混凝沉淀处理。通过动态试验对比研究了加压预处理和预氧化强化混凝沉淀去除藻类的效果和水质安全性,并进行了经济分析。结果表明,短时间加压0.7 MPa后进行混凝沉淀,出水浊度为0.6~1.37 NTU,叶绿素a和COD_(Mn)去除率分别达到(97.64~99.34)%和(62.54~68.39)%;2 mg/L氯预氧化工艺沉淀出水浊度为21.4 NTU,叶绿素a和COD_(Mn)去除率分别为82.2%和39.87%;2 mg/L高锰酸钾预氧化工艺沉淀出水浊度为3.22 NTU,叶绿素a和COD_(Mn)去除率分别为94.71%和63.44%。同时,相对于预氧化工艺,加压预处理工艺可减少后续工艺藻毒素的释放和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采用加压预处理工艺会使能耗增加0.002 3 k W·h/m^3,但可节省混凝剂投量40%,且节省了预氧化剂费用,在处理效果、水质安全性、处理成本等方面明显优于化学预氧化工艺。
钱爱娟丛海兵鄢琪丁凯耘刘玉娇徐思涛费广武
关键词:蓝藻预氧化混凝沉淀水质安全
加压与预氧化强化混凝沉淀处理太湖蓝藻水中试比较研究
本文提出了加压强化混凝沉淀蓝藻给水处理工艺,将蓝藻水加压到0.7MPa,维持1min,放出后进行棍凝沉淀.首先采用静态原水混凝沉淀和加压混凝沉淀实验优化了混凝剂投加量。采用双雄并联加压法对连续流水体加压,并进行了动态加压...
丛海兵鄢琪丁凯耘刘玉娇徐思涛
关键词:给水处理蓝藻混凝沉淀工艺
文献传递
深水井循环控制养殖水体蓝藻生长繁殖及水质改善
<正>蓝藻细胞内存在气囊,为蓝藻提供浮力使其悬浮于表层水体中,接受光照而生长繁殖[1]。每年69月,高邮市罗氏沼虾养殖塘蓝藻大量繁殖,太阳暴晒后腐烂发臭,消耗水体溶解氧,释放藻毒素,严重影响罗氏沼虾养殖,威胁食品安全。蓝...
丛海兵鄢琪周越任翱
文献传递
加压与预氧化强化混凝沉淀处理太湖蓝藻水中试比较研究
为了提高太湖水中蓝藻的混凝沉淀去除效果,分别采用加压和化学预氧化进行预处理,再进行混凝沉淀处理.通过动态试验对比研究了加压和预氧化混凝沉淀去除藻类的效果和水质安全性,并进行了经济分析.结果表明,短时间加压0.7MPa后投...
丛海兵鄢琪丁凯耘钱爱娟刘玉娇徐思涛
关键词:混凝沉淀预氧化处理
加压与预氧化强化混凝沉淀处理太湖蓝藻水中试比较研究
蓝藻细胞内存在气囊,为蓝藻提供浮力使其上浮,因而不易沉淀去除。目前的水处理工艺中大多采用预氧化沉淀与预氧化气浮工艺,对藻类的去除率可达到80%-90%,且气浮工艺优于沉淀,其中气浮工艺需要处理水量的10%-15%的高压溶...
丛海兵鄢琪丁凯耘刘玉娇徐思涛
文献传递
深井循环加压对养殖塘蓝藻控制及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为控制养殖业中蓝藻泛滥现象,通过生产性实验研究深井循环加压对罗氏沼虾养殖塘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深井循环使藻类叶绿素a平均质量浓度降低60.5%,藻细胞总量降低77.8%;养殖塘水深1.60~2.00m,处理塘在水深≤1.00m时藻类净生长,>1.00m则净衰亡;深井循环加压法只能控制微囊藻(Microcystis sp.)生长。该法控制蓝藻繁殖的机制是,蓝藻细胞内的气囊在深井底部受到水压作用而破裂,失去气囊浮力的蓝藻回到养殖塘后不能悬浮于水面生长,而是下沉到水底,从而减少了藻细胞总量,有效降低繁殖基数。
周越丛海兵鄢琪任翱徐湖徐亚军
关键词:蓝藻
深水井循环处理对养殖水体蓝藻控制及对水质的改善被引量:4
2017年
为了解决罗氏沼虾养殖水体蓝藻泛滥、危害养殖、污染周边水环境的问题,建设了深水井循环水处理示范工程,对工程运行进行了跟踪测定。结果表明,通过深水井循环处理后,蓝藻不能再漂浮于水面生长繁殖,而是沉淀到水底无光区衰亡,从而控制了蓝藻的繁殖。与对照塘相比,虾塘藻类叶绿素a浓度减少了69%,藻细胞总数削减了92%,消除了蓝藻泛滥现象,剩余藻类主要为颤藻、绿藻,化学需氧量降低了55%,总磷降低了46%,总氮降低了56%。
鄢琪丛海兵周越任翱徐湖徐亚军
关键词:蓝藻深水井循环处理化学需氧量总磷
深水循环加压混凝沉淀除藻工艺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为提高水中蓝藻的混凝沉淀去除效果,采用深水循环井对水体进行预处理,使蓝藻气囊在深水压力作用下破裂,藻体失去气囊浮力,再经后续混凝沉淀去除。静态试验表明,随深水循环井深度的加大,混凝沉淀后各项出水指标浓度降低;当循环井深度为80 m、混凝剂[Al_2(SO_4)_3·18H_2O]投加量为30 mg/L时,对叶绿素a、COD_(Mn)和DOC的去除率分别为95.5%、62.1%和39%,出水浊度为1.35 NTU,较2 mg/L的NaClO预氧化混凝沉淀出水效果好且供水水质安全。动态试验进一步表明,深水循环混凝沉淀工艺对去除蓝藻是有效的,特别是对微囊蓝藻的去除尤为明显。
鲁梦江丛海兵洪苏科鄢琪郑全兴王巍
关键词:混凝沉淀微囊藻去除率
深水井循环控制养殖水体蓝藻生长繁殖及水质改善
蓝藻细胞内存在气囊,为蓝藻提供浮力使其悬浮于表层水体中,接受光照而生长繁殖[1].每年6~9月,高邮市罗氏沼虾养殖塘蓝藻大量繁殖,太阳暴晒后腐烂发臭,消耗水体溶解氧,释放藻毒素,严重影响罗氏沼虾养殖,威胁食品安全.蓝藻排...
丛海兵鄢琪周越任翱
关键词:蓝藻生长水质处理深水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