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想
- 作品数:13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台湾生态散文的生活记忆与生命哲理
- 2018年
- 生态散文是台湾当代文坛的重要文学类型之一,是关注生态环境的书写者对生态危机做出的积极回应,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类业已习惯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文明取向,为构建和谐共生的理想社会提供了文学维度上的力所能及的贡献。生态散文作为一个存在的整体,呈现出的独特价值不仅体现在其对个人生活记忆的追念、对民族文化习俗的追思,还体现在其对人类行为的深刻反思、对生命万物的哲理思考。通过生态散文的书写,作家展现了人类与自然的互动,揭示了自然存在的合理本性,呈现了生命的轮回与不朽,批判了人类的盲从与贪婪,流露了对生命哲理的深刻思考。
- 陈想
- 关键词:台湾文学生态散文生命哲理
- 纪实与想象:作为记忆书写的报告文学被引量:1
- 2022年
- 报告文学历来是以现实为写作依据的非虚构性文体。其真实性要求作者始终秉持客观纪实的态度,通过实地调查、采访和查阅资料等方式力求准确地反映事实。但就记录现实层面而言,报告文学的书写过程是一系列记忆凝结于文本的过程,其中包括受访者对事件和人物的记忆,书写者对受访者记忆的再记忆,以及书写者自身已有的经验记忆等。总之,报告文学作者通过书写使相关记忆以系统、稳定的结构呈现。纪实与想象是讨论记忆书写无法回避的两个问题。
- 陈想袁勇麟
- 关键词:报告文学记忆书写非虚构性受访者
- 论台湾生态散文对中外文学的借鉴
- 2018年
- 台湾生态散文是随着台湾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而出现的重要文学类型。它的产生、发展与繁荣既十分迅速,又十分复杂。中国古代的自然书写、台湾地区的方志书写、日本学者的调查报告、欧美国家的生态文学等,都对台湾生态散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或为之奠定了思想基础,或为之铺平了创作道路,或为之开拓了观察视野,或为之提供了理论借鉴。台湾生态散文的出现固然和台湾作家对本土生态环境的关注密不可分。但是,如果没有对中国古代自然书写、台湾地区方志书写、日本学者调查报告、欧美国家生态文学的借鉴,台湾生态散文就不会取得如此骄人的、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 陈想
- 关键词:生态散文自然书写生态文学台湾文学
- 析穆儒丐《琵琶记》的“忠”“孝”“义”“理”被引量:1
- 2017年
- 穆儒丐的《琵琶记》是满族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小说,通过考察《琵琶记》中形形色色的众生相及围绕其所展开的主要事件,论述了赵五娘和蔡太公的"忠",赵五娘身上的"孝",张大公和尼姑庵庵主的"义",以及蔡太公和蔡安人的"理"。
- 陈想王晓恒
- 关键词:穆儒丐《琵琶记》
- 特定语境中的修辞分析——以《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为例被引量:2
- 2017年
-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对一般新闻稿的一种突破和创新,"新闻"是这篇新闻稿的关键词和修辞对象。在这篇新闻稿中,修辞对象——"新闻"不仅指向新闻稿本身,还指向作者所报道的整个奥斯维辛。这则新闻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并不符合一般新闻稿的基本特征,甚至某些特征之间还存在着矛盾。这些矛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跨越"时间间隔"的叙事话语、突破"零度写作"的情感修辞、挑战"话语定式"的矛盾修辞。因此,从修辞的角度进行文本分析,才能更好地揭示该新闻稿的奥秘。
- 陈想
- 关键词:特定语境叙事话语矛盾修辞
- 中国古典诗词中“红”的美学意蕴
- 2017年
- 中国古典诗词中形形色色的"红",包含着十分丰富的美学意蕴。无论是对与"红"有关的一系列色彩的描绘,还是对华夏民族自古以来的红色崇拜的展现;无论是对壮志雄心和顽强生命力的赞美,还是对精神焕发和人生得意的表达;无论是对民族文化和红色革命的讴歌,还是对劳动人民深重苦难的书写,抑或是对红颜薄命和"红颜祸水"的同情,都给予人们美的享受。事实上,诗人和词人对"红"的钟爱,不仅蕴藏了创作主体的审美心理、审美情感和审美观照,而且折射了中国独特的历史语境、文化环境和思想氛围。
- 陈想
- 关键词:古典诗词诗歌美学意蕴
- 知感交融:台湾生态散文的审美特质
- 2019年
- 在台湾生态文学的发展过程中,生态散文一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作家和读者所钟爱。台湾生态散文摆脱了以浅显的道德、口号式的呐喊说服人的窠臼,在深入、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将自然知识、生态理念与情感体验、生态感悟相互融合,呈现出知性与感性交融的特质。读者通过其科学性和文学性的语言描写以及合理的想象,可以深入理解蕴含于文本深层的作者所要表达的理念和情感。
- 陈想
- 关键词:台湾文学生态散文审美特质
- 台湾生态散文的社会背景与文学语境
- 2019年
- 受台湾地区特殊历史境遇的影响,自日据时代起,台湾生态即遭受极大的破坏。1950年代后,台湾在追求经济腾飞的同时也欠下了“环境债”。1970年代台湾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环保运动的兴起成为台湾生态散文出现的现实根源。同时,在一系列政治事件的影响下,台湾地区第二次乡土文学论战所带来现实主义创作思潮牵引着散文家们关注现实,并带动报导文学的发展。报导文学的发展离不开报纸副刊的这一重要媒介,而生态报导作品的兴盛为生态散文提供多方面的借鉴和思考。
- 陈想
- 关键词:台湾文学生态散文社会根源乡土文学
- 宗教意识与人性视角下的生态思考——论台湾当代作家王鼎钧的散文《那树》
- 2017年
- 在《那树》中,王鼎钧运用象征的手法,将人性中的美与善赋予"那树"。与此相反,人类则被人性的恶所吞噬。在宗教"慈悲为怀""生命轮回"等观念的深刻影响下,王鼎钧赋予树主宰命运的神性,使树实现了神性和人性的统一。同时,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写出了树的坚强与无私,人的冷酷与残暴,而且表达了作者对人与自然的热切关注,对人类肆意破坏生态环境的极度痛恨。事实上,"那树"最终被砍伐的悲剧,指向的是更深层次的人类的悲剧。人类的贪婪与短见是造成悲剧的根本原因,但作者具有"宽恕一切"的宗教思想,始终没有出离愤怒。通过《那树》这篇"通达"的散文,作者展现了悲天悯人的宗教情怀,表达了对生态问题的极大关注,对人性之恶的无情批判,对人类社会的深刻思考。
- 陈想
- 关键词:宗教意识人性视角《那树》王鼎钧生态散文
- 台湾生态散文中的生态伦理探析
- 2018年
- 生态散文是台湾当代文坛最重要的文学类型之一,是关注生态环境的作家对生态危机做出的积极回应。在台湾生态散文中,自然永远是主体,是第一位的,人的主体性在很大程度上被消解了,进而呈现出"隐形化"的特征;科技被认为是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重要原因,呈现出"反面化"的特征。事实上,人的需要是一种本能,是生存发展的前提,是实现社会价值的基础;整个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都是平等的,都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既无所谓价值的大小,也无所谓等级的高低。虽然科技给生态带来了一定的危害,但它是一把双刃剑,也给人类生活和生态保护带来了福音。
- 陈想
- 关键词:台湾文学生态散文生态伦理自然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