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琛

作品数:7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维也纳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军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历史地理
  • 1篇军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战争
  • 2篇战争责任
  • 2篇历史反思
  • 2篇记忆
  • 1篇德国人
  • 1篇信使
  • 1篇学历
  • 1篇再教育
  • 1篇战争体验
  • 1篇镇压
  • 1篇日德
  • 1篇社会主义
  • 1篇审判
  • 1篇天皇
  • 1篇纽伦堡审判
  • 1篇清算
  • 1篇中学历史
  • 1篇中学历史教科...
  • 1篇主义
  • 1篇文化

机构

  • 7篇维也纳大学
  • 2篇大阪大学
  • 1篇海德堡大学

作者

  • 7篇陈琛

传媒

  • 7篇抗日战争研究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5
  • 4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充满争论的记忆--德国、日本的战争体验与历史政策被引量:8
2014年
日本现任首相安倍晋三认为日本与德国在战后面临不同的环境,导致日本有着自己的对待二战历史的政策,但是,从战争一结束,德国彻底清算了希特勒的罪恶,而日本天皇裕仁却被美国用来稳定战后日本的政治秩序。在日本,很多人对战争期间的种种加害罪行没有深刻反省,却利用美国投下的原子弹让自己成了受害者。德国把灭绝犹太人的事实根植在国民的认知中,而日本从来就没有形成这样的记忆共识,日本的历史认知严重碎片化。当前,自民党的政治领袖、文化领域的官僚和国家媒体的一部分组成了一个意见垄断集团,他们出于政治目的把历史做为工具加以利用。
沃尔夫冈.施文特克陈琛
关键词:战争责任清算
战后德国的历史反思与再教育被引量:3
2014年
二战后美国占领政权通过历史反思与再教育实现了西德民主的再造。其中历史反思主要包括:去纳粹化、去军事化、去中央化和去垄断化;而再教育则通过黑、白名单的制定,彻底结束了德国人认知当中的种族主义和精英主义。在此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是对文化政策的提前计划与政策准备。它们使德国人意识到,宽容和责任意识对于民主制度是多么重要。
乌塔.格哈特陈琛
关键词:二战历史反思再教育国家社会主义
“克里斯玛”在日本--论一个外来文化范畴的翻译阐释运用
2015年
"克里斯玛"在日本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词汇,20世纪60年代开始流行,在解释时往往联系到马克斯·韦伯。那么,这一概念在日本的宗教、文化,特别是政治领域是如何运用的呢?根据韦伯的统治社会学,日本天皇统治的合法性,来自他们的神圣血统,就是"遗传克里斯玛",至于日本裕仁天皇的战争责任,他与希特勒这样的独裁者有很大的不同,因为他缺乏个人魅力与独掌大权的绝对意志,但他拥有"职务克里斯玛",这是"克里斯玛"统治的一种类型,政权创始人的后继者们都借此实现其统治的恒常化,因此其地位不会受到质疑,其行为不会受到挑战,麦克阿瑟在战后也是因为利用了这一点而保留了天皇制。
沃尔夫冈.施文特克陈琛
关键词:马克斯·韦伯天皇战争责任
1946年:德国人的控诉被引量:1
2014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盟国对纳粹德国的战犯进行了纽伦堡审判,但这一审判遭遇了"胜利者司法"与战后德国人无力单独清算纳粹战犯的问题。在此背景下,约翰内斯·韦尔等人于1946年1月在德国西南边境的康斯坦茨创办了《南方信使报》,并策划了《德国人的控诉》等系列文章,目的是强调不能仅限于将纳粹战犯交由纽伦堡法庭审判,而应对德国人自己的战争罪行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净化"。这份报纸和这一系列文章虽曾获得法国在当地占领军的基层军官乔治·费伯的支持,却在"去纳粹化"以及报社领导权的问题上受到当地左翼组织"反法西斯阵线"的攻击,并引起法国占领区高层的注意,最终以《德国人的控诉》为起始的"自我净化"行动未能持续下去。
吴福钢(Wolfgang Matthias Schwiedrzik)陈琛
关键词:纽伦堡审判
德国的经验--以中学历史教科书为中心
2014年
二战结束后,德国寻求与欧洲国家进行历史和解,尝试与法国等西欧国家以及波兰等东欧国家共同编写中学历史教科书,其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但经过努力,在和解道路上取得了进步。将二战后德国修订中学历史教科书的政治框架和条件与1945年后的东亚局势放在一起比较,尽管东亚在过去20年间也出现了一系列就中学教科书开展合作的倡议,为何迄今仍没有出现与西欧相似的发展趋势?值得探讨。
法尔克·平厄尔(Falk Pingel)陈琛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科书
德国与奥地利的历史反思
2017年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人既已被认定负有"集体罪责","德国恐惧症"在欧洲国家蔓延。对此,战后"德国人民犯了什么错"在德国社会引起热议。但"铭记历史、吸取教训"深刻地影响了德国与奥地利的政治运作方式,尽管许多德国人和奥地利人也受到创伤,但却无法谈论。在20世纪50年代,西德人与奥地利人仍然避免讨论希特勒,东德则认为自己是正义的共产主义者,当年一直在与"法西斯主义者"作斗争。冷战结束与德国再统一之后,战后难民处理带来的负面影响逐渐消散,填充记忆、创造概念并解释过去,成为政治家利用历史赢得未来的关键。对于德国年轻人来说,希特勒已经属于遥远的过去。所有的中东欧国家在2004年至2013年间陆续加入欧盟,再加上若干次政治和金融危机的影响,怀旧情绪已经消失。
阿诺德.苏潘陈琛
关键词:反省
希特勒与奥地利人——在完全一体化与局部镇压之间
2017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大约有130万奥地利成年男子和少年卷入战争,成为希特勒历次对外扩张的参与者。这一结果的发生来源于一战后德国与奥地利许多政治家、军官、经济界人士、工程师、作家和艺术家等主张的合并思想。在希特勒的鼓吹下,1938年4月,99.6%的奥地利人以公投的形式支持"奥地利与德意志帝国的再统一",奥地利成为法西斯德国的一部分,许多奥地利人主动投身希特勒的对外侵略,同时,也有不少人成为战争的牺牲品,对奥地利社会造成了无尽的伤害。
阿诺德.苏潘陈琛
关键词:希特勒历史记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