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小凤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家蚕
  • 1篇突变
  • 1篇温度
  • 1篇系统进化
  • 1篇芯片分析
  • 1篇进化
  • 1篇基因
  • 1篇家蚕基因组
  • 1篇共线性
  • 1篇SNP标记
  • 1篇表达谱
  • 1篇COT

机构

  • 2篇西南大学
  • 1篇重庆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2篇刘春
  • 2篇夏庆友
  • 2篇黄小凤
  • 1篇程廷才
  • 1篇聂红毅
  • 1篇夏菊
  • 1篇周梦婷
  • 1篇朱晓南
  • 1篇张银霞
  • 1篇蒋礼
  • 1篇胡文波
  • 1篇张洁

传媒

  • 2篇蚕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家蚕Osiris基因家族成员的系统进化与组织表达芯片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昆虫特有基因对于维持昆虫特有的形态、行为及生活习性起关键作用,同时也是防治有害昆虫的靶标基因。基于家蚕基因组数据,对昆虫特有基因Osiris(Osi)家族进行了分析。通过同源比对,发现家蚕的Osi家族含有22个成员,其中21个基因串联分布在26号染色体,1个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共线性分析发现,家蚕与黑腹果蝇有18个Osi基因表现为共线性关系。系统进化分析表明Osi基因家族是在昆虫物种分化前已形成的多基因家族,家蚕与果蝇的Osi家族亲缘关系相对较近。家蚕的4个Osi基因(BmOsi9-1、BmOsi9-3、BmOsi9-4和BmOsi9-5)聚成一个进化枝,且在基因组上呈串联分布,暗示其是在物种分化后通过基因复制产生的,属特有基因。结构域分析发现,家蚕Osi蛋白均含有一个功能未知的结构域DUF1676,是Osi基因家族的典型特征。组织芯片分析表明,BmOsi20和BmOsi17分别在家蚕5龄幼虫的中肠和精巢中特异性高量表达,BmO-si18和BmOsi9-1分别在马氏管和丝腺中特异表达。
胡文波朱晓南刘春程廷才黄小凤蒋礼夏菊张洁夏庆友
关键词:家蚕基因组共线性系统进化表达谱
温度对家蚕缩蚕突变表型产生的影响及cot基因的初步定位
2014年
缩蚕(cot)是家蚕的行为突变体之一,其表型由单基因控制,呈隐性遗传。在室温下对缩蚕突变体幼虫的体表反复摩擦,蚕体出现微弱的收缩,但摩擦停止即恢复正常;将缩蚕突变体幼虫置于温度>30℃的环境5 min以上,可呈现明显的缩蚕表型性状,表明缩蚕突变体对温度极为敏感。进一步分析基因型为cot/cot、cot/+的家蚕5龄幼虫对温度的敏感程度:cot/cot基因型家蚕经30℃以上高温刺激5 min即产生明显的缩蚕表型性状;cot/+基因型家蚕经45℃高温刺激10 min可出现微弱的缩蚕表型性状;正常型(+/+)品种大造即便经48℃高温刺激10 min也未见异常表型。因此,通过温度处理可以鉴别cot/cot和cot/+的基因型个体。以cot/cot(♀)×+/+(♂)获得F1,cot/cot(♀)×F1(♂)得到BC1M群体,分别以通过高温处理判别的正常型和突变型个体作为定位群体。首先利用8个SNP标记和96个BC1M代个体构建低密度连锁图谱,cot突变基因位于15号染色体标记15034_16.4~15100_27.2区域内,遗传距离为10.8 cM。再利用17个SNP标记和1 115个BC1M代个体构建高密度连锁图谱,初步将cot突变基因锁定在nscaf2888_1268334和nscaf2888_1000396之间268 kb的区域内,其间有10个候选基因,功能注释其中有5个基因都与神经信号的传递有关。
聂红毅刘春黄小凤周梦婷张银霞夏庆友
关键词:家蚕温度SNP标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