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敏

作品数:4 被引量:40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3篇盆地
  • 2篇珠江口盆地
  • 2篇珠江口盆地白...
  • 2篇凹陷
  • 2篇白云凹陷
  • 1篇地球物理
  • 1篇地球物理反演
  • 1篇地震相
  • 1篇异常带
  • 1篇震相
  • 1篇砂体
  • 1篇砂体分布
  • 1篇深水
  • 1篇深水区
  • 1篇深水扇
  • 1篇水道
  • 1篇浊积
  • 1篇浊积水道
  • 1篇南海北部
  • 1篇南海北部大陆...

机构

  • 3篇中国海洋石油...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4篇何敏
  • 2篇连世勇
  • 1篇胡登科
  • 1篇黎明碧
  • 1篇吴招才
  • 1篇孙龙涛
  • 1篇丁巍伟
  • 1篇张昕
  • 1篇周蒂
  • 1篇吴湘杰
  • 1篇方银霞
  • 1篇郑晓东
  • 1篇詹文欢
  • 1篇陈长民
  • 1篇唐勇
  • 1篇申俊
  • 1篇朱明

传媒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中国海上油气...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应用分形几何法预测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有利成藏区被引量:1
2006年
利用分形几何法求得的断裂分维值是断裂数量、规模、发育程度、组合方式及动力学特征的综合体现,用其可定量描述断裂分布的复杂性和构造演化的成熟度。断裂的分维值越高,断裂连通性越好,在一定范围内有利于流体流动汇聚和油气藏的形成。依据白云凹陷断裂性质及平面分布特点,将研究区划分为4个断裂区域,并对所求得的各断裂区域T3及T5两个层面分维值与油气分布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白云凹陷断裂体系的空间分布具有良好的分形特征,其西南控洼断裂区域(Ⅳ区域)在T3及T5两个层面的断裂分维值均最大,断裂构造发育,推测极有可能成为白云凹陷一个新的勘探目标区。
孙龙涛陈长民詹文欢申俊何敏连世勇
关键词:分维值白云凹陷珠江口盆地
南海东北部高磁异常带成因的地球物理反演研究被引量:20
2008年
南海东北部的高磁异常带是南海北部磁场最显著的特征,目前对其成因尚有不同推测。选取一条穿越该异常带的剖面,在多道地震解释及相关地质资料的约束下进行地球物理反演研究,验证其晚中生代俯冲增生带模式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东沙隆起带的前新生代基底中2.5—6km的深度上、宽约150km、密度2.65 g.cm-3、剩余磁化强度700×10-3A.m-1的中生代中酸性火山岩带可产生南海东北部的高磁异常带,与浙闽东部高磁异常带的成因相同,与晚中生代古太平洋向东亚陆缘的俯冲有关。
胡登科周蒂吴湘杰何敏
关键词:南海东北部地球物理反演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荔湾深水扇砂体分布预测被引量:16
2007年
发生于13.8Ma前的强烈海退使得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发育了大型的海底峡谷—断裂坡折型深水扇,浊流沿海底峡谷将碎屑物向凹陷内搬运,在海底峡谷内充填形成浊积水道砂体,在断裂坡折带之下快速卸载形成前积砂体。根据深水扇地震响应特征研究发现,沿着古水流方向,深水扇自断裂坡折带附近向白云凹陷呈进积充填;在垂直古水流方向上,深水扇砂体呈丘状充填。以分隔深水扇的底积层作为等时面,可将荔湾深水扇划分为3期相互叠置的朵叶体,通过地震属性分析等储集层预测手段,预测了各期砂体的分布;扇体发育过程中,由于重力作用,粗碎屑首先在坡折带下降盘附近卸载,细粒的泥质沉积物以悬浮搬运的方式被带到侧缘或更远的下扇区沉积下来,因此,朵叶体的主体部位富砂,两翼及前缘末稍一带富泥。
郑晓东朱明何敏李宏伟连世勇张昕
关键词:深水扇浊积水道海底峡谷地震相砂体分布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深水区下陆坡盆地沉积特征被引量:3
2011年
为了解南海北部下陆坡深水盆地的沉积特征和地层分布对构造环境的影响,利用973、SO49等航次所获得的地震测线,对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深水区下陆坡盆地新生代地层层序进行了划分,并与北部的白云凹陷的层序进行了对比,识别出了8套地震反射层组,自上而下地层时代分别为上新世-第四纪(N2-Q)、晚中新世(N13)、中中新世(N21)、早中新世(N11)、晚渐新世(E32)、晚始新世-早渐新世(E32-E31)、中始新世(E22)和古新世-早始新世(E1-E21).在此基础上,对荔湾和潮南坳陷南部深水区内主要层组的沉积特征和沉积充填作了初步分析,认为南海中北部下陆坡区的构造演化可以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古新世-早渐新世的断陷-断坳陆相湖盆沉积阶段、晚渐新世的裂陷-坳陷过渡阶段以及新近系以来的热力学沉降半深水-深水沉积阶段,沉积环境经历了河流-湖泊-浅海-深海的演化过程.
唐勇黎明碧方银霞何敏吴招才丁巍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