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晓娟

作品数:4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华北电力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电气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化学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氧化碳
  • 2篇锂离子
  • 2篇离子
  • 2篇固态
  • 2篇二氧化碳
  • 1篇电导
  • 1篇电导率
  • 1篇电解
  • 1篇电解质
  • 1篇多孔
  • 1篇多孔材料
  • 1篇碳酸镁
  • 1篇气中
  • 1篇无机
  • 1篇吸附剂
  • 1篇吸收法
  • 1篇离子电导率
  • 1篇膜分离
  • 1篇膜分离技术
  • 1篇孔材料

机构

  • 4篇华北电力大学
  • 1篇广西大学

作者

  • 4篇吕晓娟
  • 1篇肖惠宁
  • 1篇潘远凤
  • 1篇李静

传媒

  • 1篇现代化工
  • 1篇化工新型材料
  • 1篇陶瓷学报
  • 1篇天然气化工—...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NASICON型无机固态锂离子电解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9年
无机固体电解质由于其安全性能高,机械强度大等特点在锂离子电池行业潜力巨大,其中NASICON型无机锂离子电解质因电导率较高、稳定性好、种类繁多的优势备受研究者关注。主要从NASICON型锂离子电解质材料的晶体结构、制备工艺和掺杂改性方面综述了其目前的研究进展,对其未来的发展做出展望。
吕晓娟吕晓娟
关键词:NASICON
固态锂离子电解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1年
固态电解质是固态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无机固态电解质、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和复合物固态电解质。固态电解质不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同时还具有储能稳定性好、循环寿命高等优点,研究固态电解质性能提升是实现固态锂离子电池商业化应用的重中之重。分别概述了国内外研究较多的氧化物固态电解质(钙钛矿型、石榴石型、NASICON型、LiPON薄膜型)、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和复合物固态电解质,主要介绍其发展历史、晶体结构、制备方法、掺杂改性和导电性能。最后,对固态电解质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李静吕晓娟张冯李新宇海建康
关键词:固态电解质钙钛矿结构离子电导率
TEPA改性新型多孔碳酸镁对烟气中CO2的吸附性能被引量:3
2019年
将四乙烯五胺(TEPA)通过浸渍法负载到新型多孔碳酸镁载体上,制备了高效CO2固态胺吸附剂。采用N2吸附脱附、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对吸附剂进行了结构和物化性质表征,并在固定床中研究了TEPA负载量、反应温度和烟气组分(H2O、NO和SO2)对CO2固态胺吸附剂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EPA改性后的多孔碳酸镁对CO2的吸附量有显著提高,当负载质量分数为20%时,吸附剂(20T-M)在348K下达到最大吸附量(0.95mmol/g)。烟气中水分体积分数为10%时,CO2吸附量可增加20%,NO对CO2吸附性能几乎无影响,而酸性较强的SO2可抑制CO2与胺的结合。10次循环吸脱附实验结果表明,20T-M在干燥和水分存在条件下均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与再生性。
宛霞潘远凤肖惠宁吕晓娟
关键词:二氧化碳多孔材料
二氧化碳吸收/吸附剂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5年
综述了目前正在研究的各种二氧化碳分离技术。根据分离技术原理的不同,对吸收法、吸附法及膜分离法等技术进行了分类讨论。对于吸收法根据吸收剂的使用温度分为高温吸收剂和低温吸收剂进行了分类综述;根据使用材料的不同对吸附剂做了详尽的评述;并且展望了二氧化碳分离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鉴于目前任何单一方法都不能满足燃煤电厂烟气治理的要求,应该综合各种技术的优点,制造吸附容量更高、选择性更强的复合材料,如吸附剂浸渍有机胺吸收液来提高吸附剂的选择性和吸附容量,膜材料浸渍胺的水溶液,多孔聚合物浸渍有机溶液,以及一些新型结构的吸收剂如离子溶液和金属有机骨架等等。
吕晓娟
关键词:二氧化碳减排吸收法吸附剂膜分离技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