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慧梅

作品数:6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南洋理工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华人
  • 3篇华商
  • 2篇新加坡华人
  • 2篇漫游
  • 2篇精神漫游
  • 2篇华人研究
  • 2篇华商网络
  • 2篇海外华人
  • 2篇海外华人研究
  • 1篇代码
  • 1篇新移民
  • 1篇移民
  • 1篇中国新移民
  • 1篇中华总商会
  • 1篇人社会
  • 1篇实证
  • 1篇实证性
  • 1篇侨批
  • 1篇维系
  • 1篇马来人

机构

  • 6篇南洋理工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纽约州立大学

作者

  • 6篇张慧梅
  • 5篇刘宏
  • 1篇邹振环
  • 1篇范昕

传媒

  • 1篇安徽大学学报...
  • 1篇南洋问题研究
  • 1篇南洋资料译丛
  • 1篇中国社会经济...
  • 1篇华侨大学学报...
  • 1篇社会科学论坛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新加坡与中国新移民融入的境遇》书评
2022年
新加坡是东南亚国家中华人数量较多的国家之一,在1819年莱佛士开埠后不久,就有华人从马来半岛各地(如马六甲)及印尼来到新加坡。1830年,华人人口首次超过马来人,之后一直持续增长。19世纪中期以后,从中国华南沿海省份福建、广东来的移民构成本地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他们与其他少数亚族群一起组成新加坡华人社会的骨干。如果以方言群和地缘为划分标准的话,新加坡的华人社会可分为五大主要社群,分别为福建人、潮州人、广府人、海南人和客家人。其中,以福建人为最多,广府人与潮州人亦为庞大的社群,而海南人、客家人等则人数较少。然而,这一移民结构在中国改革开放后有了很大的改变。随着中国的开放,中国人移居海外的浪潮再次兴起,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出国留学、工作、经商,并在当地定居乃至加入当地国籍,成为了新移民。
张慧梅
关键词:华人社会新加坡华人潮州人福建人马来人
陈嘉庚精神及其现代意义被引量:5
2015年
陈嘉庚是近代中国和东南亚著名的华侨领袖,大多数研究者对陈嘉庚精神的探讨主要着眼于一定的政治因素及历史背景。然而,若将这些因素淡化,重点关注陈嘉庚精神中的三个重要的时间和空间的特质,即跨地域的商业经营理念、跨文化的教育发展模式和跨帮派的华社领导方式,其精神对于现代社会具有的超时代的重要意义。
张慧梅刘宏
关键词:陈嘉庚精神华人华商华社
侨易学理论体系建构——以《变创与渐常》为中心被引量:1
2017年
侨易学是叶隽教授在其近期完成的《变创与渐常:侨易学的观念》一书中提出的概念。其基本理念是因“侨”而致“易”,即由个体物质位移、精神漫游所造成的个体思想观念的创生、变化,也蕴含不同的文化子系统如何相互作用与精神变形。本期邀请四位学者对侨易学及其理论体系进行对话,以期在此问题上进一步廓清认识。邹振环教授从文化生命体层面、物质技术层面、社会规范层面、心理认知层面、话语象征代码层面梳理了侨易学的研究范围,并深入探讨了话语象征代码在侨易群体的转换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刘宏与张慧梅教授主要讨论侨易学理论对海外华人研究的启示:一是可以把海外华人研究从以民族国家指向为依据转向关注海外华人的迁移性与变异性;二是海外华人研究学者本身的侨易现象能够引发他们原有学术观点的变化,并影响整个海外华人研究学术史的走向。韩子奇教授则重点论述了侨易学在互联网时代的意义,指出在互联网时代,侨易学可以扩大研究范围,包含社会各阶层的流动,并且不止研究人的乔迁,还研究各式各样的位移渠道,另外,也可以打通物质与精神、在地与非在地、直接与间接等形式,这样才能有效处理互联网时代“非在地性位移”所造成的自我疏离。
邹振环刘宏张慧梅韩子奇
关键词:海外华人研究精神漫游
东南亚跨界华商组织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建构和实施被引量:7
2016年
2013年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探讨。这些讨论较多的是从宏观层面,如政府、政策、经济等普遍的关注点入手,较少以具体的节点国家以及它们内部的商业和社会组织作为考察对象。笔者认为,这一国家战略的实施,不能只停留在宏观的、一般性的建议上,而是必须落实到每个具体国家、相关组织的操作上。本文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东南亚国家中的重要枢纽新加坡为例,以跨界治理作为分析架构,探讨海外华商组织的发展和制度化进程,及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与"一带一路"战略互相契合,进而使历史资源、社会资本和跨界治理在新的发展局势下找到确切的定位。
刘宏张慧梅范昕
关键词:一带一路华商网络
侨易学理论与华侨华人研究:维系、演变与创新
2023年
侨易学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叶隽教授于2014年出版的著作《变创与渐常——侨易学的观念》中所提出的。他指出侨易学的基本理念就是因“侨”致“易”,其中包括物质位移、精神漫游所造成的个体思想观念形成与创生。其思路则在于如何通过一种有效的观念、理论、方法的整体形成,通过实证性的可操作性,来考察具有关键性的文化、思想、精神的具体形成问题(尤其是创生)[45]。受侨易学这一概念的启发,笔者曾于2017年发表文章《侨易学之思考对海外华人研究的启示》,探讨侨易学对华侨华人研究领域所提供的启示[46]。当时,笔者倾向于将之作为一种思考方式,对于这一领域中的一些现象如迁移、交互、变迁等,能够提供思考和解释的方向。
张慧梅刘宏
关键词:华侨华人研究海外华人研究精神漫游实证性
海外华商网络的多重交织与互动--以新加坡华人侨批和汇兑业为例被引量:2
2020年
华商、华社、华商网络是海外华人社会发展中的关键组成部分,而商会则是联系华商与华社、构筑华商网络的重要平台。侨批汇兑业(或称民信业)是为海外华人和家乡传递书信及汇款的行业,在华人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海外华人与家乡亲人搭建不可或缺的桥梁和纽带。以往有关海外华人商会的研究,大多着重于商会本身,较少论及商会里的商团会员及个人会员所从事的行业与商会之间的关系、他们如何利用商会组织来建构或维护本行业的网络、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如何联系等方面的问题。此外,华商、商会的活动区域虽然主要在海外,但由于他们的很多业务与祖籍国有着密切联系,他们对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华商、商会、华商网络的研究也与目前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史研究领域的一些讨论重点相契合。本文以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加入总商会的行业公会(如新加坡潮侨汇兑公会)及个人(如侨批汇兑业经营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总商会、行业公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经营侨批汇兑业的商人如何借用行业公会及总商会来建立并维系自己的商业网络,侨批网络与华商网络之间的衔接及互为作用,并进而总结这种互动如何影响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发展。
张慧梅刘宏
关键词:华商网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