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雨洁
- 作品数:8 被引量:44H指数:4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SLIPA™喉罩与Supreme喉罩的临床应用对比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对比免充气型喉上通气道(SLIPA)与Supreme一次性双管喉罩(LMA-Supreme)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全身麻醉手术、美国麻醉医师协会Ⅰ~Ⅱ级的70例患者,分为SLIPA组与LMA-Supreme组,其中SLIPA组37例,LMA-Supreme组33例,记录并对比置入时间、尝试次数、通气道置入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声门的纤维支气管镜视野分级,最大密封压、气道压峰值以及术后24 h咽痛情况。结果SLIPA组与LMA-Supreme组的置入操作所需时间、一次置入成功率、置入前后血压及心率变化、以及气道压峰值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IPA组的最大密封压[(25.7±4.08)cmH2O](1 cmH2O=0.098 kPa),与LMA-Supreme组[(28.5±3.14)cm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门对位情况方面,SLIPA组的纤维支气管镜视野评分3~4分的比例达到94.6%,明显高于LMA-Supreme组69.7%,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咽部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IPA™通气道可安全用于全身麻醉呼吸管理,其操作简便,置入成功率及安全性高;其前端空腔结构设计可积存反流液,可降低反流误吸发生风险。
- 张雨洁毛文虹高颖田鸣
- 关键词:喉罩呼吸管理
- 依托咪酯复合丙泊酚对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观察脑电双频指数( bispectral index,BIS)监测下依托咪酯复合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全麻诱导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100例老年患者根据全麻诱导药物不同分为2组,丙泊酚( P)组、依托咪酯( E)组、以及联合用药1、2、3( PE1、PE2、PE3)组,观察诱导前( T0),置喉镜前( T1),插管即刻( T2),插管后1、3、5、10min(T3-T6)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 heart rate,HR)及BIS值;并记录全麻诱导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与T0时比较,2组在T1时SBP、DBP、MAP、HR 均明显下降( P <0.05);T2时 P 组、PE2组 SBP、DBP、MAP 明显下降( P <0.05),PE1组DBP、MAP、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T3时P组、E组、PE1组SBP、DBP、MA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E组与PE3组的HR显著上升( P<0.05)。E组在T1-T3时的SBP、DBP、MAP以及T3时HR明显高于P组(P<0.05);PE1组在T1-T4时的SBP、DBP、MAP明显高于P组(P<0.05),T3时HR低于E组(P<0.05);PE2组在各时间点SBP、DBP、MAP、HR与P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PE3组在T1-T6时SBP、DBP、MAP、HR均明显高于P组(P<0.05)。2组BIS较诱导前有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独用药比,依托咪酯0.15mg/kg联合丙泊酚0.8mg/kg可更好维持气管插管全麻诱导期间的血流动力学稳定。
- 朱倩张雨洁田鸣崔凌利
- 关键词:依托咪酯二异丙酚血流动力学
- 醋酸钠林格液用作洗涤液对术中回收红细胞的影响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评价醋酸钠林格液作为洗涤液应用于自体血液回收对红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使用自体血液回收机收集和洗涤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非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30例患者的术野回收血液,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洗涤液使用生理盐水,试验组患者洗涤液使用醋酸钠林格液。比较两组患者的静脉血红细胞(从患者中心静脉抽取,时间点T1)和回收红细胞即刻(时间点T2)、回收红细胞21~24℃贮存4 h(时间点T3)和回收红细胞1~6℃贮存24 h(时间点T4)的钠离子(Na^+)、血糖(Glu)、乳酸(Lac^-)、钾离子(K^+)、溶血率、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和P50值(氧饱和度为50%时的氧分压值)。结果T1点:两组患者各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T2、T3和T4点Na^+值(Na^+值mmol/L,实验组:141.17±2.14、141.83±3.19、139.67±0.82;对照组:153.78±2.44,152.33±2.40,147.11±4.17)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患者T2和T3点Lac^-值(Lac^-值mmol/L,实验组:0.25±0.84,1.27±0.61;对照组:0.48±0.13,2.37±1.02)显著降低(P<0.05),T4点Lac^-值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T2和T3点K^+值(K^+值mmol/L,实验组:4.08±0.13,4.17±0.15;对照组:0.59±0.26,1.72±0.37)显著升高(P<0.05),T4点时K^+值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T2、T3和T4点Glu值(Glu值mmol/L,实验组:28.0±0.0、28.0±0.0、28.0±0.0;对照组:0.30±0.0,0.30±0.0,0.30±0.0)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患者T2、T3和T4点溶血率、P50和2,3-DPG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醋酸钠林格液作为洗涤液对回收红细胞的洗涤和贮存效果优于生理盐水,能够改善回收红细胞的质量,可以节约异体红细胞使用。
- 万磊张雨洁金小平董鹏李修良
- 关键词:自体血液回收红细胞
-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气管内黏膜表面麻醉用于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的价值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评价复方利多卡因(EMLA)乳膏气管内黏膜表面麻醉用于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择期全静脉麻醉下行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的患者80例,根据术中是否使用EMLA乳膏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于术前在双腔气管插管大、小套囊处涂抹EMLA乳膏,对照组在套囊处以医用石蜡油润滑。回顾2组患者年龄、性别、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等一般情况,术前(T 0)收缩压(SBP)、舒张压(DPB)、心率(HR),术中全身麻醉诱导插管后患者翻身侧卧(T 1)、肺楔形切除(T 2)、术毕恢复平卧(T 3)、拔除气管导管(T 4)时SBP、DBP、HR及气管导管移位时循环反应发生率、全身麻醉药用量、气管黏膜损伤情况,术后拔管期咳嗽情况及术后1 d随访情况。 结果:2组术中丙泊酚、舒芬太尼、罗库溴铵、瑞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拔管期咳嗽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7.50%比55.00%, χ2=12.170, P<0.01)。观察组T 0、T 1、T 3时SBP、DB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2、T 4时SBP、DB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值均<0.05)。2组T 0、T 1、T 2、T 3、T 4时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气管导管移位时循环反应阳性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比60.00%, χ2=13.333, P<0.01)。2组患者术后1 d并未出现喘鸣、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喉痉挛、饮水呛咳等并发症。 结论:EMLA乳膏气管内黏膜表面麻醉用于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中能有效减轻双腔气管导管移位时对气管内膜的刺激,降低拔管期咳嗽发生率及循环反应阳性发生率,且安全性较好。
- 张雨洁高颖庞歆桥田鸣
- 关键词:复方利多卡因乳膏
- 麻醉诱导期不能插管不能通气5例临床分析
- 2023年
- 目的总结麻醉诱导期不能插管不能通气(CICV)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其处理方法。方法2014年12月—2023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麻醉诱导期发生CICV 5例。例1麻醉诱导后可视喉镜发现舌根淋巴滤泡明显增生,无法显露会厌和声门,顺序采用多种气管插管方法均未成功,随后发生面罩通气困难,立即插入喉上通气装置维持通气至自主呼吸和意识恢复。例2麻醉诱导后面罩通气可行,但直接喉镜显露声门困难和气管插管失败,面罩通气时气道阻力增加、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降低,插入喉上通气装置后通气明显改善、SpO_(2)逐渐升高,随后经喉上通气装置完成气管插管。例3麻醉诱导后可视喉镜无法显露声门和气管插管失败,行面罩通气、可视喉镜联合可曲支气管镜气管插管均失败,行紧急气管切开术。例4麻醉诱导后面罩通气时气道阻力较大,潮气量低,气道峰压高,可视喉镜联合可曲支气管镜插管失败,双人三手理想面罩通气后应用可视硬管镜气管插管成功。例5麻醉诱导后喉上通气装置插入顺利,但术中气道峰压反复升高,拔除喉上通气装置后应用可曲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喉水肿明显,无法显露声门和通过声门区,继续面罩通气时气道峰压高、潮气量不能维持稳定,改用可视喉镜联合可视硬管镜气管插管成功。结果5例均成功建立有效气道。例1和例2气管插管中发生低氧血症(SpO_(2)<70%);例1、例2、例3和例5尝试应用喉上通气装置,其中例1和例2通气成功,例3和例5通气失败后分别采用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成功通气;例4在双人三手理想面罩正压通气后成功唤醒,再次插管成功。5例均未发生脑损伤或死亡。结论麻醉诱导期发生CICV时首选喉上通气装置等无创气道控制方法,同时积极寻求帮助和启动危急气道处理的准备工作,无创方法失败时应立即建立有创颈前气道,以�
- 高学万磊柯敬东张雨洁薛富善
- 关键词:麻醉诱导
- 欧普乐喉罩在侧卧位腹腔镜肾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 2012年
- 目的研究欧普乐喉罩在全身麻醉侧卧位后腹腔镜肾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ASA分级Ⅰ~Ⅱ级择期行侧卧位腹腔镜肾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欧普乐喉罩组(O组)和气管内插管组(T组),每组30例。静脉快速诱导后分别置入欧普乐喉罩和气管内插管。观察插管时间、一次插管成功率、心率、血压、密封压、气道压力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O组置管时间(12.1±3.0)s,显著短于T组(31.8±5.8)s(P<0.05)。T组置管后收缩压显著高于置管前(P<0.05)。O组侧卧位气道密封压显著低于平卧位(P<0.05);T组侧卧位气道峰压和平均气道压显著高于平卧位(P<0.05);O组气腹后气道峰压和平均气道压显著高于侧卧位(P<0.05);T组气腹后气道峰压和平均气道压显著高于侧卧位(P<0.05);T组侧卧位和气腹后平均气道压显著高于O组(P<0.05)。2组的染血发生率和咽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欧普乐喉罩具有操作简便快速,通气功能良好,患者耐受性好,术后并发症少的特点,可用于侧卧位腹腔镜肾切除手术。
- 柯敬东张雨洁田鸣
- 关键词:肾切除术腹腔镜喉面罩
- 咪达唑仑复合丙泊酚滴定法用于老年无痛胃肠镜检查的安全性研究被引量:18
- 2018年
-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的咪达唑仑和丙泊酚滴定给药对患者呼吸、循环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探讨咪达唑仑复合丙泊酚滴定法在老年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3月拟于门诊行无痛胃镜联合肠镜检查的患者87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P组(n=29)、M1组(n=29)、M2组(n=29)。P组患者依次给予丙泊酚1 mg/kg+丙泊酚0. 5 mg/kg; M1组患者依次给予咪达唑仑0. 03 mg/kg+丙泊酚0. 6 mg/kg; M2组患者依次给予咪达唑仑0. 03 mg/kg+咪达唑仑0. 03 mg/kg+丙泊酚0. 3 mg/kg。分次静脉滴定给药,至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RASS)为-5分即停止给药开始内镜检查,内镜检查过程中根据患者的RASS评分和临床体征追加丙泊酚0. 5 mg/kg。观察患者呼吸抑制发生率及持续时间、脉搏血氧饱和度、低血压发生率、丙泊酚消耗量、苏醒时间、术后定向力评分、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M2组呼吸抑制发生率(58. 6%)、呼吸抑制持续时间中位数(25. 0 s)明显低于P组(85. 7%,80. 0 s)和M1组(86. 2%,60. 0 s),差异有显著性(P <0. 05),P组和M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三组患者达到离院标准的时间、定向力评分、术者操作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患者舒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M2组患者苏醒时间(12. 0 min)长于P组(8. 0 min),差异有显著性(P <0. 05)。三组患者丙泊酚总消耗量比较,P组> M1组> M2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咪达唑仑复合丙泊酚滴定法给药应用于老年无痛胃肠镜检查中有利于提高老年患者麻醉的安全性。复合0. 06 mg/kg咪达唑仑可显著减少呼吸抑制发生,减轻血流动力学波动,且不延长术后离院时间。
- 高颖张雨洁刘缚鲲张晔田鸣
- 关键词:无痛胃肠镜检查咪达唑仑丙泊酚
- 鼻咽通气道联合面罩通气在全身麻醉诱导期的应用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探讨鼻咽通气道联合面罩通气用于全身麻醉诱导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40例有潜在面罩通气困难(上气道梗阻)且需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鼻咽通气道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观察并记录2组入室时(T1)、麻醉诱导前(T2)、麻醉诱导后1 min(T3)、麻醉诱导后2 min(T4)、麻醉诱导后3 min(T5)及气管插管后1 min(T6)的生命体征(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通气相关指标(经皮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气道峰压),并进行对比。结果在T4时鼻咽通气道组呼气末二氧化碳高于对照组(t=2.315,P<0.05),在T4、T5时鼻咽通气道组气道峰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030、2.194,P值均<0.05),表明鼻咽通气道组通气效果优于对照组。鼻咽通气道组在T5时鼻咽通气道组心率低于对照组(t=2.048,P<0.05),其余时刻2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诱导期应用鼻咽通气道联合面罩通气是安全有效的。
- 高颖张雨洁张晔田鸣
- 关键词:鼻咽通气道通气困难面罩通气麻醉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