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明丽

作品数:5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蛋白
  • 2篇受体
  • 2篇细胞
  • 2篇杆状
  • 2篇杆状病毒
  • 2篇病毒
  • 1篇蛋白表达
  • 1篇型胶原
  • 1篇质粒
  • 1篇融合蛋白
  • 1篇上皮-间充质...
  • 1篇肾脏
  • 1篇肾脏病
  • 1篇肾脏病变
  • 1篇生长因子Β
  • 1篇偶联
  • 1篇转分化
  • 1篇转化生长因子
  • 1篇转化生长因子...
  • 1篇转染

机构

  • 4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江西中医药大...
  • 1篇北京放射与辐...

作者

  • 5篇彭明丽
  • 4篇刘永学
  • 4篇韩春光
  • 3篇王琼
  • 2篇高志清
  • 2篇高月
  • 1篇黄琳仪
  • 1篇黄火高
  • 1篇朱欣凯
  • 1篇吴芳明
  • 1篇承京霞
  • 1篇高志清
  • 1篇王琼

传媒

  • 2篇中国药理学与...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人oGPCRs-Gi1α融合蛋白的表达及GPR80的功能初探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因介导细胞间通讯和细胞内信息传递而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和病理意义。GPCR一直是最重要的药物靶点,也是药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据测算,人类...
彭明丽
关键词:肾脏病变蛋白表达
人GPR81-Gi1α融合蛋白在杆状病毒系统中的表达及优化被引量:1
2008年
旨在建立获得融合蛋白GPR81-Gi1α的方法和最优条件。采用RT-PCR从人胚胎肾及大脑组织总RNA中分别扩增孤儿G蛋白偶联受体GPR81和Gi1α的完整表达序列(分别为1 041bp和1 065bp),并构建各自的重组质粒pcDNA3.1(+)-GPR81及pcDNA3.1(+)-Gi1α,再以重组质粒为模板,运用重叠延伸PCR法扩增得到融合基因GPR81-Gi1α,测序无误后将融合基因与pFASTBac1重组得重组质粒pFASTBac1-GPR81-Gi1α,而后转化DH10Bac,使该融合基因重组质粒发生特异性的转座和病毒重组,获得杆状病毒表达穿梭质粒pBacmid-GPR81- Ci1α,再将该重组杆粒转染昆虫sf9细胞,获得含杆状病毒的细胞分泌上清,以上清在不同条件下(包括不同感染时间、滴度等)感染sf9细胞以优化融合蛋白在昆虫sf9细胞的表达条件。结果表明,感染72h且感染强度moi为5时是融合蛋白在sf9细胞中高效表达的理想条件。该表达体系的建立及蛋白表达条件的优化,保证了足量GPR81- Gi1α融合蛋白的制备。
吴芳明韩春光彭明丽黄琳仪王琼朱欣凯刘永学
关键词:融合蛋白
人oGPCRs与Gi1α的基因融合及其在昆虫细胞Sf9的表达
2010年
目的获得人孤儿G蛋白偶联受体(oGPCR)与G蛋白α亚基(Gi1α)的融合基因及其表达蛋白。方法采用RT-PCR法,从人HepG2细胞扩增oGPCR成员GPR45,GPR85,GPR174和Gi1α的完整表达序列,运用重叠延伸PCR法扩增得到人oGPCR成员GPR45,GPR85,GPR174分别与Gi1α的融合基因,将各融合基因与供体质粒pFASTBac1重组,而后分别转化DH10Bac菌株获得杆状病毒穿梭杆粒,制备重组杆状病毒并感染Sf9细胞,收获融合蛋白,经Western印迹鉴定。结果得到了上述oGPCR成员的融合基因oGPCRs-Gi1α,并使之在昆虫细胞成功表达,制备了足量的oGPCRs-Gi1α融合蛋白。结论oGPCR可与Gi1α成功融合,昆虫细胞表达体系是制备融合蛋白的理想手段,为今后深入开展oGPCRs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保障。
彭明丽韩春光高志清王琼高月刘永学
关键词:孤儿G蛋白偶联受体质粒杆状病毒转染
α-酮戊二酸钠对转化生长因子β_1诱导的HK-2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分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α-酮戊二酸钠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HK-2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分化(EMT)的影响。方法 TGF-β10.5,2和5μg.L-1分别作用于葡萄糖5和30 mmol.L-1培养的HK-2细胞72 h,通过RT-PCR法检测EMT标志物E-钙黏着糖蛋白和波形蛋白mRNA表达的变化,以选择EMT病变模型的最佳诱导条件。在此基础上,观察α-酮戊二酸钠10,100和500μmol.L-1对HK-2细胞EMT病变及G蛋白偶联受体80(GPR80)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①在葡萄糖5和30 mmol.L-1条件下,当TGF-β1为5μg.L-1时,与对照组比较,E-钙黏着糖蛋白mRNA的降低和波形蛋白mRNA的升高最明显(P<0.01),表明HK-2细胞发生了典型的EMT病变;②选择TGF-β15μg.L-1和葡萄糖30 mmol.L-1制备EMT病变模型,同时加入α-酮戊二酸钠100和500μmol.L-1作用72 h,与模型组比较,E-钙黏着糖蛋白mRNA明显升高,波形蛋白mRNA明显降低,GPR80 mRNA表达增加(P<0.01),表明α-酮戊二酸钠可逆转HK-2细胞EMT的发生。结论在葡萄糖5和30 mmol.L-1培养条件下,TGF-β15μg.L-1作用72 h,HK-2细胞可出现典型的EMT病变;α-酮戊二酸钠对该病变具有抑制作用。
彭明丽韩春光高志清王琼高月刘永学
关键词:上皮-间充质转分化波形蛋白G蛋白偶联受体
鼠源T细胞受体单克隆抗体对Ⅱ型胶原诱导DBA/1小鼠关节炎的治疗作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鼠源T细胞受体(mTCR)单抗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DBA/1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模型对照、地塞米松0.5 mg·kg-1和mTCR单抗25 mg·kg-1治疗组,每组6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分别在第1天和第22天皮内注射牛Ⅱ型胶原与完全弗氏佐剂的乳化剂,制备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小鼠模型。地塞米松治疗组于第29~41天皮下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隔日一次;mT-CR单抗组分别在第0天和第21天皮下注射mTCR单抗各1次;正常和模型对照组皮下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动态观察小鼠体质量、足掌厚度和关节炎指数的变化,并计算CIA的发生率。给药后第60天实验结束,处死小鼠,HE染色观察踝关节组织病理变化,多功能流式液相芯片分析仪测定小鼠血清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含量。结果在第42天,模型组小鼠CIA发生率为6/6,地塞米松和mTCR单抗治疗组分别为2/6和1/6;第49天,模型组和地塞米松治疗组CIA的发生率仍分别为6/6和2/6,mTCR单抗治疗组升高为5/6。在整个发病过程中,地塞米松和mTCR单抗治疗组小鼠的足掌厚度和关节炎指数较模型组降低(P<0.05,P<0.01),其中第38天时,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和mTCR单抗治疗组小鼠足掌厚度分别为2.34±0.06,2.96±0.49,2.61±0.44和(2.29±0.13)mm;关节炎指数分别为0.0±0.0,4.0±2.6,0.7±1.0和0.3±0.8。实验结束时,地塞米松和mTCR单抗治疗组血清IL-4含量分别为94±12和(105±38)ng·L-1,与模型组(67±8)ng·L-1比较明显升高(P<0.05);TNF-α含量分别为4.8±0.7和(3.8±0.8)ng·L-1,与模型组(6.7±1.5)ng·L-1比较明显降低(P<0.05);各组IFN-γ含量无明显变化。组织病理观察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地塞米松和mTCR单抗治疗组小鼠踝关节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轻,骨破坏减弱。结论 mTCR单抗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能具有治疗作用。
韩春光黄火高王琼高志清彭明丽承京霞刘永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