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超
- 作品数:10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 一种利用遥感夜间灯光数据识别秋刀鱼渔船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遥感夜间灯光数据识别秋刀鱼渔船的方法,包括数据预处理,地理位置查找表文件、几何校正、研究区域裁剪、Lee滤波降噪、移除闪电4个步骤。计算峰值中值指数;阈值选取及验证;秋刀鱼渔船提取。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刘阳田浩田永军叶振江孙鹏李建超于海庆刘世刚闫鲁鑫陈冠宇张弛
- 文献传递
- 基于旋转扇形散射计的海冰提取方法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旋转扇形散射计的海冰提取方法,包括:获取所述旋转扇形散射计采集到的极地后向散射观测数据,所述极地后向散射观测数据包括所述旋转扇形散射计对极地区域进行多次观测得到的多组后向散射观测数据;对所述多组后...
- 刘阳罗燕萍韩方成李建超田永军
- 南黄海冷水团季节变化及悬浮体输运模式研究
- 南黄海是中国大陆入海沉积物重要的“汇”,由于南黄海冷水团导致四季水文结构变化,以及四季不同的风场等外部动力的影响,使南黄海流场结构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外加陆源物质输入存在季节性差异,导致南黄海复杂的悬浮体输运特征。所...
- 李建超
- 气候变化背景下南极渔业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 2024年
- 南极和南大洋在全球生态系统中承担着渔业资源开发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等重要功能,但由于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导致其相关研究数据短缺,尚未全面、准确地获取南极渔业生物对气候变化响应模式及对生态系统反馈作用的信息,不同区域生物所展现出的复杂性也增加了极地生物资源研究的难度。过去的捕捞使南极海洋哺乳类和一些重要的鱼类种群资源严重受损,在未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多重压力胁迫下,南极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变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南极气候和环境的变化特征以及渔业生物研究现状,汇总了近几十年南极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和最新的资源变化信息,以期为南极渔业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 田永军刘纯琳赵玉毅李建超刘阳孙鹏叶振江
- 关键词:气候变化海冰南极磷虾生态响应
- 南黄海中部悬浮体垂直分布及其季节变化被引量:1
- 2016年
- 南黄海中部悬浮体浓度垂直分布及其季节变化对该海域泥质区的生成有重要意义,为研究黄东海物质交换、南黄海中部泥质区生成机制,利用2006年至2009年四季节的温度、盐度数据,结合水样抽滤获得的悬浮体质量浓度数据和LISST观测到的悬浮体体积浓度数据分析南黄海中部断面悬浮体浓度垂直分布及其季节变化。结果表明,悬浮体LISST体积浓度和抽滤质量浓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并将夏冬两季悬浮体体积浓度转换为质量浓度。四季节悬浮体浓度整体上表层低于底层,潮流是控制南黄海悬浮体分布的重要动力因素,秋季大潮期悬浮体浓度高于冬季小潮期,冬春两季悬浮体浓度分布相类似;受到强台风影响,夏季悬浮体浓度高于秋冬季,以温跃层为界,底层悬浮体浓度较高,最高达26.9mg/L,以细粉砂粒级为主,上层悬浮体浓度低于2mg/L,悬浮颗粒粒径大于31.6μm。夏季,黄海冷水团西边界锋面处为粉砂为主的高悬浮体浓度区,与南黄海中部泥质区西侧厚沉积带位置对应。冬季,黄海西部沿岸流流经区域悬浮体以极细砂粒级为主,黄海暖流海域各个粒级悬浮体浓度都比较高,以粉砂粒级以上为主,整个断面中较粗颗粒的悬浮体含量较多。
- 仲毅乔璐璐王震李建超刘世东赵科
- 关键词:黄海暖流黄海冷水团泥质区
- 黄海南部近岸带鱼鱼卵分布及仔鱼输运模式
- 2024年
- 基于2018—2022年对黄海南部近岸海域(119°E~124°E,33°N~37°N)的鱼类浮游生物综合调查获得的带鱼鱼卵的丰度数据确定粒子释放区,利用有限体积海岸模型(Finite-volume coastal ocean model,FVCOM),结合拉格朗日粒子追踪算法,模拟了带鱼仔鱼阶段的个体输运过程,以了解黄海南部带鱼的繁殖期、产卵场和育幼场分布,及海洋环境对卵、仔鱼分布和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海域带鱼春夏季产卵,5、7、8月均有带鱼鱼卵出现,8月为繁殖盛期;带鱼鱼卵5月主要分布在近岸19~30 m水域,而8月则广布于11~70 m水域;带鱼鱼卵出现海域的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海底温度(Sea bottom temperature,SBT)分别为13.9~29.7、8.4~28.3℃。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算法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和水深是影响带鱼鱼卵丰度的主要环境因子。粒子追踪模拟实验结果显示,5月释放的粒子,在1~15 d(鳔未形成、仔鱼无垂直迁移行为)个体主要表现为向粒子释放区西北近岸一带扩散,在16~40 d个体出现昼夜垂直迁移行为后,粒子离开近岸向东扩散至50 m水深附近。7月和8月,在发生垂直迁移行为前,个体在近底层主要从释放区向近岸扩散,发生昼夜垂直迁移行为后,个体从近岸聚集区稍向离岸方向移动;部分释放于外侧水域的粒子则产生向北和东北方向的短距离扩散,扩散模式在整个仔鱼阶段未有显著改变。8月调查获得的带鱼仔鱼聚集区特征与粒子输运模拟实验结果较为一致。我们认为产卵的季节、空间位置,仔鱼垂直迁移特性及区域上升流和锋区结构等是影响带鱼仔鱼输运模式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理解黄海南部带鱼鱼卵、仔鱼阶段的栖息地选择机制与早期补充动态及带鱼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 蒋慧东叶振江李建超张文超李宇张艺笑张新贵
- 关键词:黄海南部带鱼
- 利用Landsat卫星影像研究浙闽地区表层悬浮体的分布和迁移被引量:3
- 2017年
- 基于2007年2月和2015年6月的东海悬浮体浓度数据,分别对2007年2月、7月的Landsat Thematic Mapper(Landsat-TM)和2014年12月、2015年6月Landsat Operational Land Imager(Landsat-OLI)卫星影像建立表层悬浮体浓度反演模型,发现建立的指数函数模型反演效果最佳,相关系数分别为0.971和0.856,其可以反映冬夏两季表层悬浮体分布特征及其控制作用。研究发现,浙闽沿岸海域表层悬浮体浓度呈近岸高远岸低、冬季高夏季低的特点;冬季浙闽沿岸流携带的表层悬浮体浓度范围为10~28mg/L,台湾暖流为1.5~5mg/L;夏季浙闽沿岸流携带的表层悬浮体浓度范围为4~22mg/L,台湾暖流为1.2~2.3mg/L。并且在冬季发现在40m水深海域存在较明显的表层悬浮体浓度次级锋面及一系列涡旋,而夏季不明显,推测冬季悬浮体对现代浙闽涡旋泥质区形成有所贡献。
- 闵建雄丁咚李广雪乔璐璐刘世东李建超安振振潘洁红
- 关键词:LANDSAT海表温度
- 我国陆架泥质区沉积动力数值模拟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4年
- 数值模拟技术可以突破时空限制,是研究沉积动力过程的重要手段。近几十年来,借助数值模式对我国陆架泥质区成因和演化进行了研究,包括泥质区形成的动力机制、沉积速率计算、沉积物的输运和堆积过程、古沉积环境反演等方面。在未来的研究中,仍需从地球系统科学的视角,在改进数值模型,提高沉积动力过程数值模拟技术的基础上,建立陆架大区域、多动力因素耦合数值模型,并开展古今沉积环境数值模拟,探索泥质区形成、演化的时空过程,并探讨陆架海沉积体系相互作用等。
- 乔璐璐史经昊高飞印萍李建超
- 关键词:泥质区沉积动力数值模拟古沉积环境中国陆架
- 基于LISST数据的冬季南黄海悬浮体分布被引量:5
- 2013年
- 用现场激光粒度仪LISST观测悬浮体,具有纵向分辨率更大及可以实现分粒级测量悬浮体浓度的优势。基于2007年1月南黄海高分辨率LISST观测数据,结合水样抽滤、CTD温盐等观测数据,将LISST体积浓度转化为质量浓度,分析冬季南黄海悬浮体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南黄海三剖面的LISST体积浓度数据与抽滤质量浓度相关性较好,转化后的LISST数据与抽滤相比更适于分析悬浮体的分布;受海流影响,南黄海海底存在多个高悬浮体区域,沿岸流控制下的悬浮体主要为细颗粒物质,黄海暖流控制下的悬浮体主要为粗颗粒物质;海洋温跃层明显促进了近底层悬浮体的富集。
- 李建超乔璐璐李广雪刘勇马妍妍刘玲
- 关键词:悬浮体黄海暖流温跃层南黄海
- 中国东部陆架海底质沉积物环境磁学研究进展
- 2016年
- 中国东部陆架海是我国河流沉积物主要的汇,其沉积物记录了丰富的地质信息,环境磁学作为一种快速准确的研究手段,其在我国海洋沉积物的应用已显示出独有的优势。通过对我国东部陆架海沉积物的环境磁学研究,目前已经掌握其磁学分布特征,同时,环境磁学作为有效的示踪手段对沉积物物质来源有明显的指示意义,在指示沉积物还原氧化环境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在研究区环境磁学手段对重金属污染、磁性地层学应用以及古气候变化也有良好的反映,取得了一定成果。因此,环境磁学作为一种逐步普遍的地学研究手段,它的存在是对以往研究的有力补充,也会对今后研究加以新的思路。
- 王双刘健李建超仇建东
- 关键词:环境磁学重金属磁性地层古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