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文学

主题

  • 1篇中国籍
  • 1篇诺贝尔文学
  • 1篇诺贝尔文学奖
  • 1篇文学
  • 1篇文学奖

机构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外国语大...
  • 1篇清华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1篇肖鹰
  • 1篇蒋原伦
  • 1篇高旭东
  • 1篇车槿山
  • 1篇张志忠
  • 1篇孙郁
  • 1篇王坤宇
  • 1篇马海良
  • 1篇刘洪涛
  • 1篇赵勇
  • 1篇赵白生
  • 1篇李怡

传媒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年份

  • 1篇2013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诺贝尔文学奖与中国:从鲁迅到莫言被引量:8
2013年
莫言问鼎201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引发了中国社会各界尤其是文学界的广泛关注,莫言与"诺奖"也由此成为全民热议的焦点。狂欢之余,那些与"诺奖"失之交臂的现代文学大师,如鲁迅、老舍、沈从文等,也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开始理性地看待莫言获奖,反思"诺奖"与中国的渊源以及鲁迅等人与莫言的异同。2012年11月24日,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中国作家》杂志社、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诺贝尔文学奖与中国:从鲁迅到莫言"学术研讨会。会议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会议室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驻京高校的专家学者及各大报社的记者共50多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长江学者高旭东教授主持,人大副校长杨慧林教授首先致辞,孙郁、刘洪涛、张志忠、马海良、阎纯德、肖鹰、赵白生、车槿山、萧立军、蒋原伦、李怡、周玉宁、曾艳兵、赵勇等与会专家学者在研讨会上围绕"诺贝尔文学奖与中国:从鲁迅到莫言"这一主题进行了见仁见智的大讨论。多学科学者的话语较之当代批评家的单一话语更具有趣味性,充满了思想火花的碰撞与观点的论争,是这次会议最大的亮色。《人民日报》、《中华读书报》、《中国文化报》等对会议进行了新闻报道;本刊刊发的学术笔谈则侧重于学术综述,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与讨论主题相关的数位专家教授的发言,力图将会议的学术全貌反映出来。
高旭东孙郁马海良刘洪涛张志忠萧立军肖鹰李怡赵白生车槿山蒋原伦赵勇王坤宇
关键词:诺贝尔文学奖中国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