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清华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4篇压气机
  • 2篇试验验证
  • 1篇低压比
  • 1篇压比
  • 1篇压气机叶栅
  • 1篇叶型
  • 1篇叶栅
  • 1篇叶栅流场
  • 1篇裕度
  • 1篇气动
  • 1篇气动性能
  • 1篇轴流
  • 1篇轴流压气机
  • 1篇黏性
  • 1篇流场
  • 1篇流体力学
  • 1篇径向
  • 1篇径向间隙
  • 1篇可控扩散叶型
  • 1篇级间匹配

机构

  • 5篇南京航空航天...
  • 4篇中国航发四川...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中国燃气涡轮...

作者

  • 5篇李清华
  • 2篇胡骏
  • 1篇周拜豪
  • 1篇曹志远
  • 1篇黄磊
  • 1篇罗璇

传媒

  • 2篇推进技术
  • 1篇航空学报
  • 1篇航空发动机
  • 1篇燃气涡轮试验...

年份

  • 3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可控扩散叶型全3维黏性反问题设计方法被引量:2
2019年
为了快速有效地完成叶片造型,提高压气机气动性能,以全3维黏性反问题设计方法为基础,研究了全新的可控扩散叶型设计方法。基于黎曼不变量守恒建立了吸力和压力面型线与其对应静压分布之间的关系,通过给定叶片表面静压分布,求解吸力和压力面型线坐标几何参数。为了验证方法的有效性,以NASA Stage 35静子叶片为设计算例,通过全3维数值模拟得到其流场参数分布,进而采用可控扩散叶型的设计思路,对NASA Stage 35静子叶片表面的静压分布进行修改,以修改后的静压分布作为目标进行反问题设计计算,最终设计出满足设计要求的叶片几何型线。改型后的静子叶片通道内流场很好地实现了可控扩散叶型的流动结构,叶片总体气动性能得到提升,验证了可控扩散叶型全3维反问题设计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李清华刘昭威
关键词:可控扩散叶型压气机计算流体力学气动性能
高切线速度低压比单级风扇设计技术及试验验证被引量:3
2016年
针对单级跨声速风扇高切线速度、低压比的特点,采用先进的气动布局及特性分析方法,高切线速度低压比转子设计、低损失可调导叶设计、大攻角范围低损失静子设计技术,以及叶顶激波系控制技术等,完成了该单级风扇的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机械运转、总性能试验及导叶优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单级风扇在满足发动机尺寸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各转速流量、效率、压比及稳定裕度均满足设计指标要求,其中效率和稳定裕度远远超过设计指标。
黄磊周拜豪李清华罗璇朱朝艺
关键词:低压比变循环
端壁吸/吹气对超声速压气机叶栅流场影响机理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附面层吸/吹气是抑制流动分离、提高压气机叶片负荷的有效技术途径。针对超声速压气机叶栅内激波诱导的角区分离,分别采用多种不同的端壁吸/吹气方案对其进行流动控制,旨在探索端壁吸/吹气对激波干涉下角区分离的控制机理,并对比分析端壁吸/吹气对超声速压气机叶栅角区分离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在激波/端壁附面层干涉下,该超声速压气机叶栅内存在大范围的激波诱导角区分离,角区分离使得该超声速叶栅存在强三维效应,二维叶栅中的单正激波变为'斜激波+正激波'结构,叶中吸力面尾缘开式分离变为闭式分离;端壁吸气可有效抑制该超声速叶栅的角区分离,吸气后近端壁区损失系数大幅降低,最优端壁吸气缝方案的起始点与亚声速压气机叶栅相同,但端壁吸气后叶中的双激波结构变为单正激波结构,叶中流动分离增大;端壁吹气也可有效抑制角区分离,其控制效果略优于端壁吸气,其原因是吹气缝处的静压高于吸气缝,对激波的增强作用弱于端壁吸气;与端壁吸气方案不同的是,最优端壁吹气缝方案的起始点位于叶片前缘。
李清华曹志远曹志远
关键词:附面层抽吸
高负荷压气机径向间隙工程优化设计与验证被引量:3
2019年
为减小径向间隙对高负荷压气机气动性能的负面影响,从工程实用角度出发,研究了压气机运转周期内转子叶尖间隙变化规律,对不同间隙对压气机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综合考虑气动性能和结构工程设计,对转子叶尖间隙进行了优化设计。基于可调静叶实际具体结构,研究了可调静叶圆台不同位置处间隙在不同转速下的变化规律,采用全三维数值模拟对不同静叶间隙气动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开展方案优化设计。将径向间隙优化设计方法应用于高负荷压气机设计中,试验验证表明:该压气机相对于第四代发动机的压气机平均级压比提高了16%,效率提高了1%,三维特性预估准确,验证了压气机转、静子叶片间隙优化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李清华胡骏胡骏刘昭威
关键词:压气机径向间隙
高负荷轴流压气机设计与试验验证被引量:7
2017年
为了提高高负荷轴流压气机气动性能,探索高负荷压气机设计方法。首先,对高负荷压气机轴向载荷和参数分布进行研究与筛选优化;然后,利用二维正/反问题设计与分析方法优化压气机载荷展向分布;最后,利用三维流场分析方法进行精细分析,从而使高负荷压气机级间参数达到良好的匹配。将该方法应用于一台高负荷压气机设计中,并将试验值与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该技术有效地提高了压气机全工况的性能,使压气机各级工作在合理的参数下,相对于第4代发动机的压气机平均级压比提高了16%,效率提高了1%。
李清华安利平徐林米攀庞超
关键词:高负荷轴流压气机级间匹配试验验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