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静

作品数:3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基因
  • 1篇稻蝗
  • 1篇形码
  • 1篇夜蛾
  • 1篇夜蛾科
  • 1篇中华稻蝗
  • 1篇条形码
  • 1篇蛱蝶
  • 1篇蛱蝶科
  • 1篇系统发育
  • 1篇线粒体基因
  • 1篇线粒体基因组
  • 1篇线粒体基因组...
  • 1篇鳞翅目
  • 1篇基因表达
  • 1篇基因组
  • 1篇功能分析
  • 1篇果园
  • 1篇分子
  • 1篇分子特性

机构

  • 3篇山西省农业科...
  • 2篇山西大学
  • 1篇太原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太原师范学院

作者

  • 3篇杨静
  • 2篇马恩波
  • 1篇张育平
  • 1篇曹天文
  • 1篇朱朝东
  • 1篇武宇鹏
  • 1篇陆俊娇
  • 1篇王菊平
  • 1篇宣善滨
  • 1篇张建珍
  • 1篇于荣荣
  • 1篇武春生
  • 1篇杨美玲
  • 1篇丁国伟

传媒

  • 2篇昆虫学报
  • 1篇环境昆虫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苹果园鳞翅目夜蛾科DNA条形码鉴定被引量:3
2016年
为了检验DNA条形码在鳞翅目夜蛾科蛾类鉴定中的可行性,本文对采自北京昌平苹果园内的夜蛾科14种71头蛾类标本分别提取了DNA,并扩增了线粒体cox1及核基因28S,利用系统发育树、遗传距离、阈值等方法进行了鉴定和比较分析。同时,检验了目前BOLD系统的鉴定成功率。实验表明,基于cox1基因和BOLD系统的鉴定成功率达到了100%,而基于28S则很低,为64.8%。用不同方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鉴定结果均相同。93%的种内遗传距离小于1%,94%的种间遗传距离为大于3%,种内种间的遗传距离形成明显的3%阈值现象。
武宇鹏武春生陆俊娇杨静朱朝东
关键词:果园夜蛾科DNA条形码
武铠蛱蝶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和分析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了解闪蛱蝶亚科属间及种间的分子系统进化关系。【方法】采用PCR步移法对武铠蛱蝶Chitoria ulupi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基于线粒体基因组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构建了38种鳞翅目昆虫的系统发育树。【结果】分析结果表明,武铠蛱蝶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5 279 bp,包括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和一段长度为391 bp的A+T富含区,基因排列顺序与其他已知近缘种昆虫相同。武铠蛱蝶线粒体基因组中存在很高的A+T含量(79.9%)。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中,COII以TTG作为起始密码子,COI以CGA作为起始密码子外,其余均为昆虫典型的起始密码子ATN。COII和ND4基因使用了不完全终止密码子T,其余基因均以典型的TAA为终止密码子。在所测得的22个tRNA基因中,除tRNASer(AGN)缺少DHU臂外,其余tRNA均能形成典型的三叶草结构。与其他多数鳞翅目昆虫一样,武铠蛱蝶的A+T富含区中有一段由ATAGAA引导的保守的多聚T结构,长度为21 bp,并散布着一些长短不一的串联重复单元。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总科级别的系统发育关系为:卷蛾总科+(凤蝶总科+(螟蛾总科+(夜蛾总科+蚕蛾总科+尺蛾总科)));在蛱蝶科物种中,武铠蛱蝶与猫蛱蝶Timelaea maculate亲缘关系最近。【结论】基于分子标记构建的鳞翅目昆虫系统发育关系与传统的形态学分类结果基本一致。
王菊平宣善滨张育平杨静曹天文马恩波
关键词:鳞翅目蛱蝶科线粒体基因组系统发育
中华稻蝗几丁质脱乙酰基酶1基因的分子特性及功能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通过研究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几丁质脱乙酰基酶1(chitin deacetylase 1,CDA1)基因的分子特性和生物学功能,为新型农药靶标筛选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中华稻蝗转录组数据库搜索获得几丁质脱乙酰基酶基因片段,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进行同源比对分析并作聚类关系图;利用c 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amplification of c DNA ends,RACE)获得该基因c DNA全长序列;通过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 PCR)方法检测Oc CDA1在5龄若虫不同组织部位和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情况,并采用RNAi技术研究Oc CDA1在飞蝗生长发育中的功能。【结果】获得中华稻蝗几丁质脱乙酰基酶1基因全长c DNA,命名为Oc CDA1(Gen Bank登录号:KP271171)。Oc CDA1在前肠、体壁、后肠和脂肪体组织中高表达,在5龄第1天表达量显著高于以后几天。RNAi结果显示,注射该基因的dsRNA后,Oc CDA1基因的表达量降低了93.3%。Oc CDA1基因沉默后虫体出现进食减少、发育迟缓现象,总死亡率达到95.2%,其中38.1%的试虫在蜕皮前死亡,57.1%出现因蜕皮困难而死亡的表型。【结论】Oc CDA1在中华稻蝗的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该基因沉默引起虫体进食减少和蜕皮异常从而导致死亡。
丁国伟于荣荣杨美玲马恩波杨静张建珍
关键词:中华稻蝗基因表达功能分析RNA干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