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青
- 作品数:8 被引量:33H指数:4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被引量:2
- 2016年
- 回顾性分析152例接受呼吸机机械通气病人中33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人的临床护理资料,根据所有病人日常接受的护理规范和措施,进一步从口腔护理、人工气道的清理、声门下分泌物的清理、正确有效的排痰、体位、避免胃内容物反流与误吸、消毒制度和无菌操作、手卫生、定期微生物学与医院感染监测、呼吸机撤离的时机把握、肠内营养以及病人的心理护理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体会,总结如何在临床护理中能够更好地对接受呼吸机机械通气病人进行适当的护理预防措施,从而降低甚至避免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马野飞刘素彦王建青
-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机械通气护理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不同阻塞型呼吸事件的脉搏血氧饱和度曲线变化特点
- 2023年
- 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患者脉搏血氧饱和度(pulse oximetry,SpO_(2))曲线变化特点即低氧参数,探究其在阻塞型呼吸暂停(obstructive apnea,OA)与低通气(hypopnea,Hyp)事件中的差异及联系,评估不同阻塞型呼吸事件类型对低氧的影响,为未来探索各类型呼吸事件低氧差异及构建呼吸事件类型预测模型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经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诊断为OSA的6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整夜记录数据中所有伴有氧降的呼吸事件根据事件类型分为OA组(5972个)和Hyp组(4110个),记录和评分事件分别从PSG软件导出为逗号分隔变量(.csv)文件,使用内部构建的Matlab软件导入和分析。对患者的呼吸事件持续时间及是否伴有觉醒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比较两组间SpO_(2)最低值(e-minSpO_(2))、SpO_(2)下降幅度(ΔSpO_(2))、SpO_(2)下降回升持续时间(DSpO_(2))、SpO_(2)下降持续时间(d.DSpO_(2))、SpO_(2)回升持续时间(r.DSpO_(2))、SpO_(2)<90%持续时间(T90)、下降时SpO_(2)<90%持续时间(d.T90)、回升时SpO_(2)<90%持续时间(r.T90)、SpO_(2)<90%曲线下面积(ST90)、下降时SpO_(2)<90%曲线下面积(d.ST90)、回升时SpO_(2)<90%曲线下面积(r.ST90)、氧降速率(oxygen desaturation rate,ODR)、复氧速率(oxygen resaturation rate,ORR)共13个低氧参数差异。结果相较轻、中度OSA患者,重度OSA患者氧降更严重;Hyp组与OA组OSA患者呼吸事件持续时间及是否伴有觉醒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呼吸事件持续时间以及是否伴有觉醒与大部分低氧参数显著相关;按呼吸事件持续时间以及是否伴有觉醒匹配后,与Hyp组相比,OA组的e-minSpO_(2)显著降低,ΔSpO_(2)、d.DSpO_(2)、r.DSpO_(2)、ODR、ORR、T90、d.T90、r.T90、ST90、d.ST90、r.ST90显著增加(P<0.05)。结论由于病理生理学差异,OA相较Hyp,将导致更严重的氧降。临床评估OSA严重程度时,不应将OA与Hyp事件等价,OA
- 彭程许绍蓉王彦陈宝元王建青杨嫚茹石瑜
-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
- 护理干预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依从性的效果评价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探讨以护士为主导的管理模式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依从性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睡眠中心行多导睡眠图(PSG)监测诊断为重度OSAHS并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45例)和对照组(47例)。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和定期复诊的基础上,于患者购买呼吸机1周内开始定期对其电话随访,访问内容采用Duffy设计的标准电话随访手稿,持续6个月;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定期复诊,不对其进行电话随访,但鼓励患者进行电话咨询。对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以及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无创机械通气使用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ESS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所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且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E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1)。干预后干预组无创机械通气使用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以护士为主导并结合电话随访的管理模式可减轻OSAHS患者的嗜睡情况并提高患者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依从性。
- 王建青许绍蓉赵丹刘素彦王彦
-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电话随访无创机械通气依从性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阻塞型呼吸暂停事件整夜变化特点被引量:10
- 2022年
- 目的比较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阻塞型呼吸暂停(OSA)事件持续时间的整夜变化趋势,探讨机体对周期性呼吸紊乱的病理生理后果的适应能力及其潜在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睡眠中心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SG)的打鼾患者89例,其中男61例,女28例,年龄23~74(44.5±12.7)岁,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患者分为非OSAHS组(10例)、轻度OSAHS组(15例)、中度OSAHS组(29例)和重度OSAHS组(35例)。将整夜总记录时间平均分为4段,比较各组平均呼吸暂停持续时间(MAD)和最长呼吸暂停持续时间(LAD)随睡眠时段变化的趋势,并与人口学指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指标和睡眠相关指标做相关性分析,此外绘制呼吸暂停次数-时间变化曲线进行拟合分析。结果重度OSAHS患者MAD为26.1(20.9,31.4)s,LAD为56.5(46.5,82.0)s,均显著高于非OSAHS、轻度OSAHS和中度OSAHS患者(P<0.001),且重度OSAHS患者第3时段和第4时段MAD[分别为(28.4±9.0)和(27.3±9.8)s]显著高于第1时段[(22.3±9.9)s,P=0.046],第3时段LAD[56.5(38.5,71.0)s]显著高于第1时段[41.0(28.0,53.0)s,P=0.018]。所有受试者第3时段和第4时段的MAD和LAD均显著高于第1时段[MAD分别为20.3(10.3,29.2)、18.5(11.3,24.2)和12.9(0.0,21.8)s,P<0.001;LAD分别为28.0(10.3,50.5)、28.0(12.0,44.5)和14.5(0.0,32.3)s,P<0.001]。所有受试者不同睡眠时段的最低SpO2(LSpO2)、平均SpO2(MSpO2)、SpO2<90%的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T9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AD与阻塞型呼吸暂停指数(OAI)呈正相关(OR=1.660,P=0.025),其余各项指标与MAD、LAD均不相关(P>0.05)。在睡眠起始(第1~31个OSA事件)平均每次呼吸暂停MAD增加0.22 s,此后平均每次呼吸暂停增加0.04 s,增加的速度减慢5.5倍。结论OSAHS患者MAD、LAD随睡眠时段的推移出现逐渐延长的趋势,且重度OSAHS患者延长趋势最明显,而SpO2的动态变化趋势不明
- 王建青赵丹王彦曹洁陈宝元李硕呙恒娟张静朱磊
-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低氧
- NoSAS评分、STOP-BANG问卷、Epworth嗜睡量表在评估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发生OSAHS风险的价值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比较NoSAS评分、STOP-BANG问卷(SBQ)与Epworth嗜睡量表(ESS)在评估呼吸系统疾病(RD)患者发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风险的价值。方法收集190例行整夜多导睡眠监测(PSG)患者的临床资料,NoSAS、SBQ和ESS评分。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不同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为判定分界,比较3个量表评估OSAHS风险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比值比(DOR)和准确性。结果以AHI≥5次/h为判定分界时,NoSAS及SBQ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3、0.729,表明两者对轻度OSAHS均具有预测价值。其中,NoSAS的DOR值较大(16.150),表明NoSAS评估发生轻度OSAHS风险的准确性更好。以AHI>15次/h为判定分界时,NoSAS的AUC为0.704,表明其对中度OSAHS具有预测价值。以AHI>30次/h为判定分界时,SBQ的AUC值(0.706)和DOR值(6.527)均较高,表明其对重度OSAHS具有预测价值且准确性较好。评价OSAHS高风险(SBQ≥3)的患者时,SBQ的敏感性高于NoSAS和ESS。结论当评估RD患者发生轻、中度OSAHS的风险时,NoSAS优于SBQ和ESS;评估发生重度OSAHS时,SBQ优于NoSAS和ESS。临床工作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预测工具评估发生OSAHS的风险,以便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并实施早期干预计划。
- 王建青彭程许绍蓉王彦王瑞朱磊
- 关键词:EPWORTH嗜睡量表呼吸系统疾病
- OSA相关恶性心律失常的类型、发生机制、心电图预测及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21年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可严重影响心脏的电活动,发生心律失常,其中恶性心律失常可在短时间内引起血流动力障碍,导致患者晕厥甚至猝死,从而造成严重后果。OSA相关恶性心律失常的类型包括快速性恶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复杂性室性异搏)、缓慢性恶性心律失常(高度或Ⅲ°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停搏等)和心脏性猝死。OSA相关的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复杂,包括自主神经功能失衡、低氧和低氧血症、胸内压力变化、心肌缺血、心脏结构和电位变化等。OSA相关的恶性心律失常可呈现特殊的心电图变化,因此可通过心电图QT间期、QTd、TpTe间期、fQRS等参数来预测OSA患者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能改善OSA患者的心脏参数,可显著降低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发作,但CPAP治疗的持续时间、治疗依从性、OSA的严重程度和心脏病理学会对CPAP的治疗效果产生影响。
- 王建青赵丹王彦刘素彦陈宝元朱磊
- 关键词:心律失常恶性心律失常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
- NoSAS评分、STOP-Bang问卷和Epworth嗜睡量表对不同年龄OSA患者的筛查价值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比较对不同年龄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采用NoSAS评分、STOP-Bang问卷(SBQ)、Epworth嗜睡量表(ESS)筛查的实施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睡眠中心进行整夜多导睡眠监测(PSG)的打鼾患者1954例的临床资料。将1954例分为四个年龄段组:少年组41例,青年组818例,中年组925例,老年组170例。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AHI 5~15、>15~30、>30次/h分别判定为OSA轻度、中度和重度。收集患者的症状及人口学资料,计算NoSAS、ESS和SBQ得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3个量表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少年组中,在AHI>15、>30次/h时,NoSAS的AUC分别为0.780和0.922,均明显高于SBQ和ESS,对诊断中度和重度OSA有中度以上预测价值。青年组中,在AHI≥5、>15和>30次/h时,NoSAS(AUC分别为0.837、0.786、0.762)和SBQ(AUC分别为0.843、0.786、0.775),对诊断OSA及其严重程度均有中度预测价值。中年和老年组中,在AHI≥5次/h时,NoSAS的AUC分别为0.761、0.800,对诊断OSA的预测价值最高;AHI>15次/h时,SBQ的AUC分别为0.706、0.722,对诊断中重度OSA预测价值最高。以SBQ≥3为判定分界分别预测四个年龄段OSA患者时,其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大部高于NoSAS和ESS,但特异度大部呈ESS>NoSAS>SBQ。结论在少年人群中,NoSAS适用于筛查中度和重度OSA患者。在青年人群中,SBQ和NoSAS筛查OSA及其严重程度的效果均较好,且SBQ更敏感。在中年和老年人群中,NoSAS筛查OSA的能力较好,但SBQ筛查中重度OSA效果更显著。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分层选择合适的量表作为OSA的筛查工具,以便更精准地筛查出OSA高风险人群。
- 许绍蓉彭程王彦赵丹王建青
- 关键词:EPWORTH嗜睡量表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呼吸事件相关觉醒与脉率升高的关系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呼吸事件相关觉醒与脉率升高的关系,评估脉率升高能否作为觉醒的替代标志物。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睡眠中心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SG)的80例患者[男性40例、女性40例、年龄18~63(37±13)岁]稳定的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的PSG记录,比较每个呼吸事件相关觉醒开始前10 s的平均脉率、最低脉率和觉醒结束后10 s内的最高脉率,同时分析觉醒指数与脉率升高指数(PRRI)以及ΔPR1(最高脉率-最低脉率)和ΔPR2(最高脉率-平均脉率)分别与呼吸事件持续时间、觉醒持续时间、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幅度和最低SpO2的相关性。对其中53例患者各选择NREM时10个不伴觉醒的事件和10个伴有觉醒的事件(按SpO2下降幅度进行匹配),比较两组事件终止前后ΔPR。此外,选取50例患者同步进行便携式睡眠监测(PM),并分为非重度OSA组(n=22)和重度OSA组(n=28),分别采用呼吸事件后ΔPR≥3、≥6、≥9、≥12次作为觉醒的替代标志物,将ΔPR进行手动评分并整合到PM的呼吸事件指数(REI)中,比较根据四个脉率截点所计算的REI与金标准PSG计算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PSG)之间的一致性。结果重度OSA患者ΔPR1[(13±7)次/min]、ΔPR2[(11±6)次/min]均显著高于非、轻、中度OSA患者;觉醒指数与四个PRRI均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968、0.886、0.773、0.687,P<0.001);觉醒结束后10 s内的最高脉率[(77±12)次/min]显著高于觉醒前10 s的最低脉率[(65±10)次/min,t=113.24,P<0.001]和平均脉率[(67±11)次/min,t=103.02,P<0.001];ΔPR1、ΔPR2与SpO2下降幅度中度相关(r=0.490、0.469,P<0.001);按SpO2下降幅度匹配后,伴觉醒的呼吸事件终止前后ΔPR显著高于不伴觉醒的呼吸事件[(9±6)比(6±5)次/min,t=7.72,P<0.001]。非重度OSA组中REI+PRRI3和REI+PRRI6与AHIPS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0.442),且REI+PRRI6�
- 许绍蓉彭程王彦陈宝元王建青杨嫚茹王瑞
- 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