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志超

作品数:9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公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建筑科学
  • 7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隧道
  • 5篇黄土隧道
  • 4篇支护
  • 4篇支护体系
  • 2篇隧道工
  • 2篇隧道工程
  • 2篇钢架
  • 1篇地表加固
  • 1篇地铁
  • 1篇地铁盾构
  • 1篇盾构
  • 1篇盾构下穿铁路
  • 1篇旋喷
  • 1篇旋喷桩
  • 1篇支护效果
  • 1篇支护效果分析
  • 1篇深孔注浆
  • 1篇数值模拟
  • 1篇隧道支护
  • 1篇铁路

机构

  • 9篇长安大学
  • 3篇陕西建工机械...
  • 1篇中水北方勘测...
  • 1篇新城控股集团...
  • 1篇中国电建集团...

作者

  • 9篇王志超
  • 3篇赖金星
  • 1篇吴昊
  • 1篇常家乐
  • 1篇张宏光
  • 1篇谢永利
  • 1篇岳夏冰
  • 1篇王颖蛟
  • 1篇甘露
  • 1篇李伟

传媒

  • 3篇公路
  • 1篇现代隧道技术
  • 1篇路基工程
  • 1篇公路交通科技
  • 1篇深圳大学学报...
  • 1篇实验室科学
  • 1篇地下空间与工...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强夯夯锤形状模型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基于相似原理设计模型夯锤,对不同形状夯锤的有效性问题在室内开展模型试验研究。通过在模型桥台上布设各种动测元件,研究了在夯击功能和夯击次数不同的情况下强夯时桥台的位移变化规律,以及桥台背路基夯沉量随夯击数的变化、夯后的分层沉降和压实度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改变夯锤的形状可有效减小夯击能对结构物的影响,即将平底夯锤设计为球底形,由于其扩散角较小,夯击效果好,可减小强夯对邻近结构物的影响。
常家乐王志超王颖蛟
关键词:强夯模型试验
黄土隧道不同支护体系下围岩变形响应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随着隧道机械化、装配化施工的推进,探索新型结构的支护效应对于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新型组合结构支护体系,依托某浅埋黄土隧道,探讨了传统型钢钢架与π型钢架的抗弯性能,并通过现场监测结合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传统支护体系与新型支护体系下的围岩变形特征及响应规律,明确了各自的支护效应。结果表明:相比传统型钢钢架,π型钢架I_(x)/I_(y)更加接近1,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抗弯能力相对平衡,稳定性更好;数值计算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的沉降趋势较为吻合,围岩变形发展均经历4个阶段,且拱顶最终沉降及周边收敛的计算平均误差分别为14.85%和15.25%,验证了数值建模方法的正确性;建立对比分析模型,与传统支护体系相比,新型组合结构支护体系下的拱顶沉降、周边收敛以及初期支护压应力分别减少53.4%、61.0%、35.2%,塑性区的扩展得到有效控制。本研究可进一步丰富黄土隧道支护结构选型,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蔡元成杜可王志超赖金星谢少华
关键词:黄土隧道抗弯刚度围岩变形数值模拟
盾构下穿铁路路基钢轨变形及路基沉降分析被引量:12
2018年
为研究地铁盾构下穿铁路路基过程中钢轨变形与路基沉降的变化规律,分析路基深孔注浆的加固效果,基于天津地铁7号线盾构施工下穿某铁路工程,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NX对盾构下穿既有铁路过程进行动态模拟,分析了盾构穿越过程中有无深孔注浆时钢轨的水平与竖直变形,以及盾构施工完成后铁路路基竖向位移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钢轨的横向变形经历了两次先增后减的过程,并沿轨身呈对称分布;钢轨变形在盾构两次到达铁路正下方时达到极值,沿轨身沉降槽中心随施工步骤逐渐向工程中心移动;土层经深孔注浆加固后,钢轨的横、竖向位移以及路基沉降分别减小了85.1%、76.7%和74.1%,有利于保证铁路在地铁盾构过程中的安全性.
王志超甘露赖金星贺思悦王修领
关键词:地铁盾构深孔注浆
黄土隧道支护失效机理及新型支护体系施工受力分析
2024年
传统支护结构在隧道开挖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表现出局部节理断裂、面外失稳、拱喷界面滑移等现象,严重削弱了支护结构的整体强度,导致严重的工程灾害。基于此,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平面应变模型揭示了传统支护结构的失效机理,提出一种新型组合结构支护(包含“π”型钢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探讨了构件参数对新型钢架截面细部受力的影响规律,同时对比分析了不同支护体系下二次衬砌结构的受力情况,对结构安全做出了评价。结果表明:复杂受力环境下,传统型钢支护由于面内、面外刚度差异难以保证围岩及隧道结构的稳定性;拱架壁厚和围岩释放率对截面细部受力的不均匀性具有显著影响;较传统支护体系相比,新型支护体系下二次衬砌轴力、弯矩均得到大幅改善,结构的安全度提升了56%。该研究可进一步为相关隧道支护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方勇蔡元成韩红星王志超王涛庞肖飞
关键词:黄土隧道隧道支护二次衬砌
负压检测下隧道防水板焊疤密实性检测标准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为探究负压检测方式下隧道防水板焊疤密实性检测中吸附压力、吸附时间和气压损失率等标准值的取值,通过开展隧道防水板焊疤吸附室内模型试验,探究了在一定吸附时间内气压损失与吸附压力、吸附面积、防水板厚度以及吸附位置等因素间的关系,并基于检测数据的稳定性、敏感性以及检测过程的时效性等需求性质,讨论分析了负压检测方式下焊疤检测标准。结果表明:各工况下气压损失数据的稳定性与吸附压力成正比,而气压损失数据的敏感性随着吸附压力的增大而减小;综合考虑检测数据的稳定性和敏感性,选择-40 kPa作为标准吸附压力值;检测数据的时效性通过单次检测的时间成本和多次检测的差异成本所确定,最终选择15 min作为标准吸附时间;通过标准吸附压力和标准吸附时间所划分的工况中最大的气压损失率,确定4%作为标准吸附损失率。研究成果可为我国隧道防水工程设计质量的提高和相应规范的修订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李新龙侯广伟李冲秦祎文王志超赖金星
关键词:隧道工程防水板标准值
高校科研实验室管理体系建设探析被引量:1
2023年
高校科研实验室的管理能力在推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越发突显,加强科研实验室管理体系建设,对于保障科研工作顺利开展和促进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高校科研实验室存在的共性管理问题,从加速信息化建设、完善管理制度、探索新型管理模式、加强统筹规划、坚持开放理念、建立收费运行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为进一步做好高校科研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王志超吴昊张宏光岳夏冰
关键词:高校
黄土隧道新型组合结构支护效果分析及参数优化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黄土隧道在开挖过程中经常发生支护结构破坏或过度变形。依托某黄土隧道,提出一种新型组合结构支护体系(π形拱架),采用理论计算对比了π形拱架与传统工字钢提供的支护反力,结合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支护体系下围岩控制效果,优化新型组合结构的构造参数,同时基于正交试验探究了构造参数对围岩支承效果影响显著性大小。结果表明:π形拱架提供的支护反力是型钢钢架的3.14倍,具有强度大、承载力高的优势;建立对比分析模型,较传统支护体系相比,新型支护体系下的拱顶沉降降幅达到53.8%,等效塑性应变减少约64.4%,初期支护最大压应力和拉应力分别减少约35.3%、35.9%;进而建立参数优化模型,通过对围岩竖向位移和塑性区的综合评估,建议拱架壁厚取6 mm,灌浆强度选择C30,翼板长度以200 mm为宜;结合正交试验结果,各因素影响程度由小到大依次为因素B(灌浆强度)<因素A(钢管壁厚)<因素C(翼板长度)。本研究可进一步促进新型拱架在黄土隧道施工支护中的应用。
刘晨蔡元成刘健王志超马朋刚雷强马涛涛
关键词:黄土隧道破坏模式
浅埋偏压黄土隧道地表旋喷桩加固工艺参数研究
2024年
在黄土隧道修建过程中,其洞口段因浅埋偏压、围岩软弱破碎等通常需要进行加固处理。地表旋喷桩法具有适用范围广、加固效果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隧道浅埋偏压段软弱围岩地表加固工程。以浅埋偏压黄土隧道进口段初期支护侵限为研究背景,介绍了现场地表旋喷桩加固的施工过程;建立了侵限段三维加固模型并分析了地表旋喷桩加固前后的变形控制效果,说明了处治措施的合理性;对比分析了现场监控量测结果,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准确性;开展了地表旋喷桩的工艺设计参数优化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偏压作用,地表最大沉降值偏离隧道中心线,且拱顶中心线处沉降>右拱肩处沉降>左拱肩处沉降;施加地表旋喷桩对于减小地表沉降十分有效,地表最大沉降值减小了45.5%;采用地表旋喷桩加固处理后,拱顶处加固效果最为显著,较加固前沉降减小了57.9%,同时加固后左、右拱肩沉降差值减小了17.4%;建议隧道浅埋偏压段地表旋喷桩加固工艺设计参数:桩直径为0.4~0.6 m、桩间距为1.2 m、横向加固范围为1.5~2倍洞径、竖向加固范围为洞身两侧旋喷桩与隧道拱底平齐。
王志超李伟黎盼赵博涛王毅斌
关键词:隧道工程地表加固高压旋喷桩浅埋偏压
黄土隧道新型支护结构施工力学性能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为了满足特殊区段下黄土隧道的施工安全,强化初期支护使之尽早干预围岩应力状态尤为重要。基于对新型支护结构的探索,文章提出了钢-混组合结构支护体系,通过改变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的刚度比例,在施工初期提供较大的支护强度,从而减少松动荷载的产生。采用ANSYS建立三维地层开挖模型,从整体和局部受力的角度分析了组合结构钢架的承载特性及构件参数,并通过与常用支护体系进行施工对比分析,对各自的支护表现进行了评价。结果可为黄土隧道新型支护结构的研究提供参考。
王志超谢远谢永利
关键词:黄土隧道钢架力学性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